膳食营养与慢性病
2.世界卫生组织对慢性病的界定
慢性病包括两大类: (1)心脏病、脑中风、癌症、糖尿病
和 慢性呼吸道疾病;
(2)失明、视力衰退、听力衰退和失 聪、口腔疾病和遗传疾患。
3.如何确定慢性病防治重点
(2)滋味(美味):色﹑香﹑味﹑型, 增进食欲。
(3)调节机体功能:功能食品﹑保健食 品。
5. 吃的学问 营养学
吃得科学,吃得合理 吃得卫生,吃得健康
6.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平衡 唯一途径
膳食
合理 物质基础
营养
保障促进
健康
7.合理营养与营养失常(或称营养失调、营养不良)
营养过程可以呈现3种状况:合理营养、营养缺乏和 营养过度(又称为营养过剩),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度 都是营养失常的表现。
(4)地中海膳食模式:地中海地区包括西班牙、葡萄 牙、希腊等国家,这些国家膳食特点是:①饱和脂肪 含量低。②单不饱和脂肪(橄榄油)含量高。③动物 蛋白含量低。④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含量高。⑤抗 氧化剂类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含量高。这种膳食模式 使心脏病、某些癌症等慢性病明显少。
(5)克里特(希腊)膳食模式
我国食物结构的变化
在中西部和边远的贫穷地区,仍然存在营养缺乏 在沿海和东部地区,营养过剩的状况已经非常明显
动物性食品增加,谷类、蔬菜杂粮减少,油脂摄入过量 “肯德基”、“麦当劳” 西方三高食品遍布全国中大城市
大量即食型休闲食品充满城乡街头巷尾
营养过度
营养相关慢性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肿瘤, 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1)先天遗传因素
(2)个人既往病史
(3)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是否合理、 平衡,是否吸烟、饮酒,有无体力活动,心理是否 卫生。
前两类因素个人无法选择和控制,但是对于第三 种因素,个人是完全可以选择或控制的。不同的选 择将使这种因素日积月累地发挥作用,产生两种截 然不同的结果。
癌症引起的死亡之中大约35%与膳食有关。
(2)经济欠发达国家膳食模式:谷类和薯类 为主要食物来源,每人每年粮食消费量达 200kg,而动物性食品(肉、鱼、奶、蛋) 很少,大约5kg。这种食物结构造成居民的 营养缺乏,蛋白质、热能的不足,产生体质 下降,劳动能力降低。
(3)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膳食模式: 保持以粮食为主 食的东方膳食传统,每年人均消费粮食110kg,同时 也吸取了经济发达国家模式的长处,动物性食品保持 在每年人均135kg左右。这种模式避免了蛋白质营养 缺乏和热能的不足,又克服了发达国家模式所致的营 养过剩,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慢性病。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
传染性疾病 疾病 是否具有传染性
非传染性疾病退行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又称退行性疾病, 或称身心性疾病,简称慢性病。
常见的受膳食影响的慢性病:
目前认为
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 心血管病、脑卒中 癌症、 牙病和骨质疏松症。
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 来可以分为三大类: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保证。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物质来源和正确途径。 不良的膳食和营养——促使各种慢性病发生的重
要原因。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的根本措施,也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基本对策和 物质基础。
8、食物结构
食物结构是指居民消费的膳食种类及
其数量的构成比例。它取决于社会经济、 文化、科学、教育、粮食生产和食品加工 及其产品的市场供给,以及居民对营养和 膳食的认识和需求,它是政府、社会与居 民在食物消费方面互相适应的结果。食物 结构是考察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特 别是营养状况和疾病原因的重要指标。
3.民以食为天
摄食和营养——人类与生俱有的本能,是生 命的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4.膳食、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
不良的膳食和营养——促使各种慢性病发生 的原因。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防治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的根本措施,也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基 本对策和物质基础。
5.食物的三大功能:
(1)饱腹﹑养生:提供热能K@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一、营养的概念及内涵
1、 营养的定义和内容 营养是一种生物学过程,不同于营养物质。 营养是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食物或营 养物质,并且利用这些物质去满足生长、 发育、新陈代谢、组织修复、热能的需要 和维持健康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营养过程是通过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而实 现的,二者紧密结合。这些营养物质则称 为营养素。
营养过剩:是指营养素摄入过多,超过机体需要 而致的疾病或疾病状态。
目前世界上同时发生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度, 只是在贫穷落后的地区以前者为主,在富裕发达 的国家以后者为主,因而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 果。特别是一些经济转型,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国 家或地区,营养过度及其产生的慢性病,表现得 更加突出。
摄食和营养——人类与生俱有的本能,是人类的 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合理营养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
(1)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与消耗达到动态平衡, 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也达到人体需要的平衡。
(2)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包括营养缺乏病和营养 过度病。
(3)具有合理的食物结构和恰当的食物选择。
(4)具有合理的膳食制度、科学的加工烹调方法以及 保持食品的清洁卫生。
营养缺乏:是指机体缺少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致 的营养缺乏病或营养缺乏状态。
2. 营养素 除了氧气和水以外,目前认 为有五大类营养素。营养 素的组成内容,
也是随科学发展和研究者的认识不断变化。 大约80-90年以前,在维生素A发现前,营 养学家们也不知道有维生素这类营养素。 然而近年来研究者却发现,营养素以外的 植物化学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 是否有望成为一类新的营养素,有待今后 的研究。
世界上的食物结构可分为5种膳食模式
膳食模式
(1)经济发达国家膳食模式:动物性食品消 费量每年人均达270kg,大约是粮食的4倍, 粮食的直接消费量每年每人仅60kg-70kg, 是典型的高能量、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结 构,例如北美和北欧的国家。这种食物结构 产生了严重的营养过剩,造成肥胖、高脂血 症、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