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北方文学杂志时间:2011-03-07 13:18好评: 150次本刊: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陶蕊娜纪晓艳(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内容摘要:至1999年以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5万,2002年145万,2006年更是达到了413万,到2010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00万人;10年间,就业人数增加了5倍之多,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女性人才的就业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就业难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女生的数量逐年成倍增长,其增长率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8.31%增加到43.95%,基本上已经撑起了“半边天”,但是就业率却远远低于男生。

在中国目前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样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1
1、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
很多参加了求职的女大学生纷纷表示“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太正常了,没有办法!”,相当一部分女生一方面对此愤愤不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

近日,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项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调查,该调查显示,2010 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岗位上明确表示“只招男生”或者是在最后录取的时候拒签女生。

另外在全国妇联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中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90%以上的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特别是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

另外在工资待遇方面,女大学生更是遭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生育期、哺乳期等等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同等条件下在薪酬方面也只有男生的80%——90%左右。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

2、就业渠道不完善
根据女大学生择业的行为模式和男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很少会选择直接去就业单位拜访,更多会选择家人、朋友介绍。

在遭遇求职失败后,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在短期内会表现出消极心态,同时女大学生求职失败的比
例比男生多才多21%。

从心理特点的角度分析,女性相对男性而言比较纤弱,心理上依赖思想较重、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

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更易退缩焦虑、自卑自闭、不切实际,导致女大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艰难。

另外女大学生择业选择的面较窄,大多数女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受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较大,更多关注的是一些轻松、稳定、压力小的行业,如国家机关、医院、学校、等就业单位。

3、女大学生的自身能力
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对就业本身就缺乏自信,因而降低了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相对于男生,女生身体素质要稍差一些,意志薄弱,心理素质也不如男生坚强,对周围的亲戚、朋友有强烈的依赖性,有些女生进入人才市场内显得很羞涩,言谈举止不大方,显得很不自信;还有的女生去应聘工作时还要父母或男朋友陪同,没有独立自主精神。

另外,“毕婚族”的出现,有一部分女大学生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也体现了女大学生对物质婚姻的盲目追崇。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女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们充分就业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成果具有十分
3
重要的作用。

1、发挥女性独有的优势,积极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鞍山华夏巾帼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素荣在两会上提出,社会发展了,社区服务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女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到社区就业,拓宽就业门路。

女大学生还应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就业或创业。

据分析,女性生来具有语言能力高于男性的优势,另外女孩子的天性普遍比较柔和,容易与人相处,其次女性的忍耐力、其耐心和韧性均要比男性强。

2、完善学校课程,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青年歌唱家谭晶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建议高校设立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技能课程,尽早安排学生接触社会。

”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特别是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拓展训练,组织培训,积极参与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她们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适应能力等等。

高校还应加强针对个别女大学生就业的辅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同时通过开展就业技巧、求职心理健康、求职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讲座,增强女大学生的求职信心。

3、政府出面,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
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前提下,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的就业的情况,应制订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女大学生就业干预机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保障平等就业的法律体系;深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形成支持女大学生创业的舆论环境,为女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创业咨询,增强女大学生自我就业、创业的能力。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女大学生应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把精力放在提高综合素质上,努力所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