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运动归因

6运动归因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一)个性特征 (二)成就动机 (三)自我效能感 (四)性别 (五)年龄
影响运动归因的外部原因
(一)社会文化背景特征 (二)运动项目特征 (三)训练年限 (四)比赛结果
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1)自我效能感低 (2)消极思维 (3)情绪失调 (4)人际关系不良
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A.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 B.不良的教育环境
(2)主观原因
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
(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 积极的自我概念
协相关原则 习得性无助感 归因训练
Heider的理论
简化的Heider的归因模式图 ·
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
所谓“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由行 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或者说, 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是一致的。
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 虑三个基本因素:
复习题
1、说明本章中的各种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2、说明Weiner用来归因的三个维度的名称以
及每一个维度的分类。 3、什么是协相关原则?请举例说明。 4、指出与每一个归因维度相联系的情绪反应。
在有关成绩方面,情感和归因是怎样相互作用 的?
5.解释期望和归因之间的关系。在预测期望 时,哪一个归因维度很重要?为什么?
研究还发现,可控制性这一要素,特别是 努力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 果有着较大的相关。
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 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 理状态与行为。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 时,会导致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 这将给其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
协变性原则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 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 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 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 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 则(Covariation Principle)。
与不同的结果和归因组合有关的情感示意图
第六章
运动归因
重要问题
归因的各种理论 Weiner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 利用所学的归因理论解释运动情景中的成败原因 青少年运动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 正确的归因方法,克服运动中的习得性无助感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 提高青少年运动自信心的再归因训练方法
关键概念
归因 内外源 稳定性 可控性
1.社会赞许性 2.独特性 3.选择自由性
Kelley的三度理论
Kelley(1967)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 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 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一 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所以称为三度理论。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1)内外源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 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 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 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 运气等。
内部的 内 外 部
外部的
成功
自豪 自尊 满意
结果
失败
自豪减少 自尊减少 满意减少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可控的 可 控 性
不可控的
成功
自信 胜任
感激 同情对手
结果
失败
羞辱 负罪 沮丧
愤怒 诧异 惊讶
成功
满怀希望
稳定性的

定 性
不确定
不稳定的
结果
失败
没有希望
满怀希望
直觉-反映评价模型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稳定和不稳定的原 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 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皮连生,2004)。
内外源
在运动情境中,倾向于内部归因的人常常 将自己体育运动成绩好归因于自己运动能 力强或努力;反之,倾向于外部归因的人 则常常把失败看作是任务太难、自己的运 气不佳、教练员不好、或者裁判员不公等 外部原因。
6、影响运动归因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7、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进行 ?请分别举例说明。
思考题
1、怎样帮助青少年学会内源性归因?试举例 说明。
2、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什么原因导致了 学生或运动员的习得性无助感?你有什么办 法帮助他们克服习得性无助感?
3、如何利用再归因训练的方法帮助运动员或 学生提高运动自信心。试分别举例说明。
归因训练
所谓归因训练(attribution training), 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 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常用的再归因训练方法
(一)团体发展法 (二)强化矫正法 (三)观察学习法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一)进行积极的运动反馈 (二)增加成功的体验 (三)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四)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八)实事求是 (六)强调个人努力 (七)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 (五)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Vallerand(1987)提出的运动情境中的情 绪模型涉及到两种情绪过程:一种是由直觉 评价,或是对事件即刻并且相对自动生成的 评价;另一种是反映性的评价,是经过对结 果的思考,并有归因过程发生后产生的评价。
期望与归因
根据Weiner的观点,把某一行为的结果归 因于稳定原因的个体比归因于不稳定原因 的个体更期望该行为再次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