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派
3、本诗押韵灵活错综,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 个韵,找出所押的韵及韵脚,说说这样的韵律 变化有何作用?
艺术特色
1、运用幻觉和虚拟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前后鲜明的对比
拓展阅读一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结构分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
雪峰
冷 到 彻 骨
黄河
水 夹 泥 沙
水田
蓬 蒿
荔枝花
憔 悴
雨船
苦 水
重点难点释疑:
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祖国 的 土地,他当 时的感受和内心世界是怎 么样的?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及描写明显 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用了什么样的 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两者的艺术风格不同 现代诗派:自觉追求“纯诗”艺术 美的一个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艾青的评价可以概括:"接 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 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 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两者的诗歌创作不同 现代诗派: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 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 主义的借鉴
拓展阅读二
书灯墙我 和和和和 我我我世 之之之界 间间间之 是是是间 棗书灯是 隔,,墙 膜 , !
拓展阅读三
而 有 一 天 会 像 花 一 样 重 开 。 它 们 只 是 像 冰 一 样 凝 结 , 因 为 一 切 好 东 西 都 永 远 存 在 , 这 些 好 东 西 都 决 不 会 消 失 , 再 听 见 明 朗 的 呼 唤 棗 这 些 迢 遥 的 梦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
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 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 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 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 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 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 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 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象征主义 “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代 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 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 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 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 深广。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 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雨巷诗人”戴望舒
20世纪30年代“现代 派”的代表诗人。早 期的诗多写个人哀愁, 情调比较低沉;抗战 爆发后,诗风有较大 转变。代表作有《雨 巷》、《在天晴了的 时候》、《偶成》、 《烦忧》和《狱中题 壁》。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 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 随大学南迁长沙国立长沙 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 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1942年2月投笔从戎,1942 年2月投笔从戎,报名参加 中国入缅远征军。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 “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 1949年8月自费赴美留学 , 12月在佛罗里达州与正在 生物系留学的周与良结婚 。
死前,穆旦在《冥想》的诗中道 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 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 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 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 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主要著作
创作:《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 (1939-1945)》(1947)、《旗》(1948)、 《穆旦诗选》(1986)、《穆旦诗文集》 (1996); 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1954)、 《欧根· 奥涅金》(1957)、《唐璜》 (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 《穆旦译文集》(2005)。
那 时 我 会 再 看 见 灿 烂 的 微 笑 ,
古 旧 的 凝 冰 都 哗 哗 地 解 冻 ,
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 生 命 的 春 天 重 到 ,
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惟一的美梦。
穆旦与妻子周与良
1953年初自美国回到天津,任南开大学外 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调图书馆和洗 澡堂,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 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一举创作了《智慧 之歌》、《停电之后》、《冬》等近30首 作品。 1976年3月31日右腿股骨颈折断[2]。翌年2 月26日春节期间,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 逝世,享年59岁。
现代诗派
戴望舒
一、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 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 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 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 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 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 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代表诗 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人。
意象的不断铺陈 情感的不断激荡 对祖国的热爱及忧患意识
二、现代诗派的创作艺术特点 (1)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 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 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 继承与超越,其诗意核心是象征 主义。
(2)、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 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 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 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 精神:彷徨和失落。 (3)、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 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 “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 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 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
九叶诗派:他们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 美”。 (1)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 美”。 (2)在诗歌内容上追求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 美”。 (3)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 (4)在诗歌创作中追求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
穆旦
1918—1977,原名查良铮, 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 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 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 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 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 伯兄弟,皆属“良”字辈。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 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 诗歌第一人。
1941年12月穆旦所作的《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本语文教科书。
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 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 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 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 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 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 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九叶派特点之一注重现实。 (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 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 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 绑住”。 (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 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30年代的现代诗派与40年代的 九叶诗派的异同
两者的相同之处 : 1、两者存在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两者都具有现代诗歌的特点 : 接受西方象征主义与现代主义诗 潮的影响 , 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的同样强烈的 社会意识 。
不同之处
两者的诗歌内容不同 现代诗派: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九叶诗派:追求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 “平衡美”。 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 现代诗派: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 念联络 九叶诗派:间接性的表现形式:意象/象 征/借喻和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 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
两者的诗歌主张不同 现代诗派: 施蛰存代表刊物撰写了 《创刊宣言》,提出:“《现代》中 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 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 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的现代 的诗形。” 九叶诗派: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 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 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