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化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
B. 中国政府的重视
.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D. 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
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火箭④航天工程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一届人大会上
. 全国科技大会上 D. 全国政协大会上
4、“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
球卫星
5、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②改革政治体制③改革经济体制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A. ①②
B. ②③ .③④ D. ①④
6、目前,我国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有
①航天工程②高能物理③生物技术④信息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
8、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9、自新中国成立到2001年,中国送入太空的国内外卫星有
A. 70多颗
B. 80多颗 . 12颗 D. 50颗
10、下面这张图片是属于哪项科技实验
A. 原子弹爆炸实验
B. 氢弹爆炸实验
. 北京正负对撞机研制实验 D.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实验
11、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12、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号召的是
A. 毛泽东
B. 周恩 . 邓小平 D. 邓稼先
13、“双百”方针是指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D. 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
14、下列艺作品,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有
①《茶馆》②《蔡姬》③《青春之歌》④《三里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下面这张剧照属于1959年出品的哪部国产影片
A.《北国江南》
B.《五朵金花》
. 《女篮五号》 D.《青春之歌》
16、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17、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 “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8、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
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③制定《义务教育法》④启动了“希望工程”
A. ①②
B. ③④ .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材料解释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
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
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
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编者选编
请回答:
①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③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④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我们国力的强弱,经齐发展后劲的大小,越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10 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 21 世纪大业的主力军。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
请回答:
⑴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第七单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AD 6—10:DBAA 11—15:BADB 16—18:AB
19、①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②新中国成立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三,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的。
④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参考答案】
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造成一个时期内出现了“化、人才断层”;严重影响全民族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恢复高考、提出“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