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课件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课件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式简单地说明一个道理:GNP的增长率 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率共同决定的。GNP的增长 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比率成反比。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Hale Waihona Puke 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哈多模型的应用
• 如果 • s = 12% (储蓄率=投资率) • K = 3 (3 单位的资本才能产生1单位的产出) • 则g = 12%/3 = 4%
• g=s/k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3.该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 G=s/k 增长率=储蓄率/ 资本-产出比例
4.表达式的含义为: G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或经济增长率; s表示一定储蓄倾向下的储蓄率(年储蓄); k表示资本-产出率,它表示1个货币单位的产出需要多少货币单
位资本的投入(这是平均数的概念),或每增加1个货币单位的 产出需要增加多少货币单位资本的投入(这是增量的概念)。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2)高储蓄率的原因 林毅夫教授曾把中国的高储蓄归结为经济体制中有三方面
的剩余扭曲,包括金融上的“劫贫济富”、资源暴利和垄断暴利。 第一,政府、企业储蓄与居民储蓄缺乏替代性。 企业、政府的储蓄率在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中国整体储蓄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2)疑点和批评 第一,这个模型是建立在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的假定上的(即凯
恩斯的I=S),在分析宏观经济时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这个模型是建立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上的。实际上,
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产出比不可能不变。 第三,这个模型只有资本(储蓄)一个变量,这实际上暗含地假定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模式 (一)哈罗德-多马(Harrod-Domar)模式
20世纪4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F.)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mar,E.D.)
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 合称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1.假设前提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 S = sY 。s 代表这个
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 (3)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 (4)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任何一单位产品所需的
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2.模式的中心思想
一定量的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条件。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 资本-产出比等于ΔK / ΔY = K / Y = k。 • 折旧等于零,则当期投资 I 等于当期资本增加量ΔK;如此则有I / ΔY
= k,或I = k·ΔY。 • S = sY。 •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为:I = S 。 • 联立方程组,得到k·ΔY = sY • 即ΔY/Y = s/k
假如一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是7%,投资效益率是3(每 投资3元可以增加1元国民收入)。那么,按哈罗德-多马模式, 储蓄率应该(投资率)是多少? 答案:21% 。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5.评价 (1)肯定
在非常强调资本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 期,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式受到发展经济学家的普遍赞扬。不少人认为, 这个模式与其说适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如说更适合于发展中 国家,因为这个模式不仅消极地显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要害-资本的匮 乏阻碍了经济的增长,还积极地证明:只要有稳定的资本形成,就有 持续的经济增长。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 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掌握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 四种基本思路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新剑桥模型, 新增长理论,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的历史统计分析,经济增长阶段 理论,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尽管哈罗德-多马模式的最初动机是研究经济周期,但它 同时为构造发达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和发展中国家的计 划学派提供了基础。
哈罗德-多马模型应用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计划学派源于 下述三个主要的方法论原因:它的预测能力;它在统计应用 上的可修正性;它在理论形式上的可扩展性。
资本-劳动比例是不变的。这是不现实的。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6.对中国的储蓄率的思考 2014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
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 只是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 2013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 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
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 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 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这意味着国民 收入分配向政府、企业倾斜。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1)高储蓄率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的高储蓄促成了高投资,而高投资反转过来又 进一步做大了政府和企业的储蓄,于是乎国内家庭形成的购买 力会越来越无法消费掉投资形成的产能,这些产能只能销往国 外,变成顺差。周而复始,直至有一天外部需求垮了,这个循 环会彻底崩溃。 高储蓄——高投资意味着未来生产投资品的产能也在提高, 因此如果现在的储蓄率很高,那么未来的投资需求可能更高, 未来的储蓄率可能会更高。如果现在有一半人在为现在的消费 而工作,那么,明天可能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为了现在的消费 而工作。从这一层意义上,通过目前这种不断自我膨胀的高储 蓄——高经济增长方式总有一天是不能持续的,而一旦中断, 很多的其他问题如失业、公平等就会更加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