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数学表述: 1.前提假设 (1)假设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既是资本品又是消费品。即假定社会只存 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产技术。 (2)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两者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 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 (3)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产品的成本与生产规模无关。 (4)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因而资本——产出比C不变。 2.经济增长率G
替代,从而资本—产出比难以调整;另一方面,新古典模式中的技术进步 是独立因素,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这样, 他们就否定了新古典模式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据此他们认为,在资本— 产出比既定时,要实现稳定的增长,只有调节储蓄率,而储蓄率的改变有 赖于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可见,经济增长是同 收入分配紧密联系的,从而收入分配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Gw=Sf/Cr 式中Gw代表有保证的增长率, Sf为人们在一定收入下满意的储蓄率,Cr 为投资者满意并与其资本存量相适应的资本——产出比。因而,经济稳定 增长的条件:人们愿意进行的储蓄恰好等于投资者预期的投资需求,经济 就可以实现稳定增长。因为在有保证的增长率下,资本家的预期投资需求 若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就能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实现储蓄与投 资相等,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实际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蓄 率与实际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决定的。即:
G = s/C 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
Gw = G 但二者相等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相等只会在偶然的情况下实现,这
恰如在“刃锋”上走路,二者相等的均衡道路十分狭窄。正是实际增长率 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不一致,导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产生了经济的波动。
的观点。并且把技术进步单独列项,作为经济增长最有意义、贡献最大的一 个
因素独立出来。这种区分和方法论上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2)它重新假定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使资本产出 比由固定不变变为可变。这样,可以通过调整资本—劳动比来改变资 本—产出比,从而增加了经济增长率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率只有一 个唯一值的“刃锋”问题,使经济有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 (3)强调了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在新古典模型中, 资本—产出比的调整主要不是通过国家干预作到的,而是通过市场机制 的调节实现的。 (4)说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随着经济增长,资本投入 的增加使资本的生产力递减从而利润率下降,而劳动投入的减少使劳动 边际生产力相对增加从而工资率上升,因而收入分配有利于工人不利于 资本家。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的中心内容是要说明:经济稳定增长所需要的条件 和产生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如何调节经济实现长期的均衡增长。为此, 哈罗德提出了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概念。
有保证的增长率是“与人们想要进行的那个储蓄以及人们拥有为实现 其目的而需要的资本货物额相适应的”增长率,其公式可表达为:
新剑桥学派是凯恩斯左派,他们以哈罗德—多马模式为基础,以李嘉 图和马克思经济分析为依据和方法,提出了新剑桥增长模式,来与新古 典经济增长模式形成抗争。他们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式中存在着内在 的不稳定性即“刃锋”问题,新古典模式试图用改变资本—产出比来解 决,但是,由于投资具有“油泥—陶土模式”(putty-clay model)的性质, 即初始时可变,一旦形成为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就无法改变,因而凝固 在现有物质资本中的生产技术是不易改变的。这就决定了生产要素不易 迅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哈罗德提出了“资本——产出比”概念,利用它来 推算第二期达到充分就业所需的追加投资,以使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均衡增 长相适应。这样,哈罗德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并且用“比 率分析法”(增长率、储蓄率)代替了凯恩斯的“水平分析法”(国民收 入、储蓄与投资的水平),从而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了。
Q A f
则
K K
L L
Q Q
A A
wK
K K
wL
L L
该式表明,经济增长率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各自的产
出弹性(相对收入份额),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变化。新古典模式的理论 意义:
(1)它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 的决定因素”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贡献”
哈罗德注意到,在凯恩斯的收入分析中,只考虑了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 变动,没有考虑收入变动对下一轮投资的影响,并且只以投资刺激需求增 加从而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本期均衡为目标,没有看到总供给的变化以 及新的均衡,因而是一种静态的、短期的均衡分析。哈罗德认为,投资增
加引起的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可以使本期实现就业均衡,但投资增加不仅刺 激了总需求,引起收入的成倍增加(乘数原理),而且刺激了总供给,引 起了生产能力的增加,追加的生产能力带来了下一期收入的更快增长,更 多的收入又会转化为更多的追加投资(加速原理),如此累进不已。因而, 本期的国民收入在下一期就不足以提供充分就业,从而总供求也不能保持 均衡。所以,要实现充分就业,本期投资必须大于上期投资。
Gn = Sn/Cn Gn是社会最适宜的自然增长率, Sn是一定制度安排下最适宜的储蓄 率 (或投资率), Cn是最适宜的预期资本——产出比,它体现着人口增长 与技术进步条件下现有的资本存量能够吸收全部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自然增长率有助于研究长期经济的波动问题。 (1)当Gw> Gn时,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与技术水平 所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到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限制,储蓄过度,经济 长期停滞。 (2) Gw< Gn时,储蓄和投资未达到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 度,生产的增加有充分的余地,经济将出现长期繁荣趋势。 (3) Gw= Gn时,社会出现均衡增长。 总之,实现长期的、理想的均衡条件:
G=△Y/Y=( S/Y )/(△K/ △Y)= ( S/Y )/(I/ △Y)= s/C 即
G= s/C 哈罗德认为:“这一方程式是投资必须总是等于储蓄这一事实的动态化
的表述”,因而他的理论是以凯恩斯的理论为依据的,不同的是他将凯恩 斯的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了,即在公式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和资本——产出 比概念,强调了投资既增加收入,又增加生产能力的双重效应。
(1)若G< Gw ,表明实际储蓄率(即实际投资率)小于满意的储蓄 率,形成累积性的投资缩减,导致经济收缩与失业。
(2)若G> Gw,引起累积性经济扩张。 自然增长率是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允许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长期最 大增长率,它反映了人口与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经济增长的关系。公式为:
G = Gw = Gn 因为,G ,Gw ,Gn各自取决于不同的因素,G取决于有效需求, Gw 取决于资本家的意向与预期, Gn取决于人口与技术进步,三者之间没有 必然的联系。当三者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长期的经济波动,哈罗德 认为,国家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干预来使三者相等。
二、新古典增长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出现后,受到重视,但也受到来自索洛、罗宾逊 等人的批评,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不合理, 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规定资本—劳动的配合比例不变。 (2)该模式中资本—产出比是一个平均量的概念,意味着平均的资本— 产出比和增量的资本—产出比相等,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收益递 减时,二者并不相等。(3)它是一个非价格模式,即主要是以资本价值 论为基础,没有考虑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对增长的调节问题。过分依赖于 国家干预,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4)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 长的重要作用。(5)它所设计的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刃锋”。
令Y=国民收入,K=资本,I=净投资(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资本存量 的变化),S=储蓄
经济增长率G=△Y/Y 储蓄率s=S/Y 由于储蓄等于投资即S=I,所以,s=S/Y=I/Y 资本——产出比C= △K/ △Y 因为资本存量的变化( △K)就是投资(I),所以
C=△K/ △Y=I/ △Y 从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则可以减少利润在 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以降低储蓄率,使Gw = Gn ;反之,则可以增加利润在
国民收入中的比例。
(2)sw≠0,即sp >sw >0,如果资本—产出比不变,当Gw >Gn 时,可以 通过减少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或增加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来提高 储蓄率,使Gw = Gn ;反之,亦然。
(3)新剑桥模式不仅认为收入分配的改变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而且认为经济增长改变着收入分配。
P
1
I SW
Y (SP SW ) Y (SP SW )
因为 I S S sY PSP WS W
上式说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 P/Y )取决于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sp 和投资率(I/Y)两个因素。假定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不变,则投资率I/Y越 高,收入分配越有利于资本家。又由于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关系密切,高 增长率意味着高投资率,因此,经济增长越高,国民收入分配越有利于资 本家阶级,而不利于工人阶级。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又称增长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如何增大产品和劳务 的产出量即增大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种经济学说。其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的数 量与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的后果、经济增长 与经济政策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目标等等分析。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模式 一、哈罗德——多马模式(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结论:①在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有利于资本家不利于工人。经济增长
中收入分配的趋势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工资的比重越 来越小。
②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分配的比例失调,收入分配的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 经济增长,并引起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一结论与新古典学派认 为经济问题根源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