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概述篇名涵义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留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概述篇名涵义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留
❖治则 【原文第十五条】 ➢痰饮病为什么需要用温药? 痰饮的形成:与阳气失调有关 痰饮的性质:阴邪、易伤阳 痰饮的消除:有赖于阳气
➢ 温药的作用 ➢ “和之”的含义 ❖ 证治 痰饮 饮停心下 【原文第十六条】 ➢ 病机归纳:脾胃阳虚,饮停心下,
升降失常。 ➢ 证候分析与补充:除原文所述症状外,
✓甘草量不宜大于甘遂。实验研究发现,甘
草愈多,毒性亦愈大。 二是要掌握正确的煎药法
临床常将本方用于水饮久留,邪实正 不虚的顽疾重症,如留饮久泻、留饮结胸 以及西医的小儿白日咳、肾积水、肝硬化 腹水、心包积液等。
✓幽门不全梗阻 ✓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后 ✓晕车晕船 ✓前庭神经元炎 ✓高血压病 ✓临界高血压
留饮欲去 【原文第十八条】 ➢抓住证候特点: 下利的特点: ✓ 欲自利 ✓所下之物多涎沫 ✓有泻而未尽的感觉 ✓伴心下坚满
下利后的反应 ✓利反快 ✓心下续坚满 多见苔白滑或白腻,脉伏或沉弦 ➢病机归纳:饮留胃肠,欲去未能尽去, 新饮日积。 ➢治法: 因势利导,攻下逐饮。 ➢用药特点: 取甘遂峻逐驱水饮 半夏化饮开结、降浊下行
呕吐清水涎沫而不渴、心下痞满、心 下悸、腹满、肠间沥沥有声、大便秘 结或有时溏泄涎沫、脐下悸 悬饮 病机——饮流胁下,肝肺气机不利 主症——咳唾并牵引胸胁作痛 溢饮 病机——肺失宣发,脾失健运,饮
溢四肢肌表 主症——身体疼重、当汗出而不汗出
四肢历节痛
支饮 病机——饮聚胸膈,凌心射肺 主症——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喘 满、其形如肿、心下坚满、
小半夏汤还可与其它方同用,辨证治疗 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呕吐:如急慢性胃 炎、肝炎、胰腺炎、胆囊炎、梅尼埃病、 神经性呕吐、尿毒症、妊娠呕吐、胃手术 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外科术后等。
➢小半夏加茯苓汤临床应用举隅 本方主治症除呕吐外,还有心下痞、心
悸、头眩等特点,临床医家常用本方治疗 具有上述表现,辨证属于水饮内停的下列 病证:如 ✓右心衰竭 ✓病毒性心肌炎 ✓妊娠恶阻 ✓肾炎尿毒症 ✓急慢性胃炎 ✓贲门痉挛
✓本方用于: ✓肺心病引起的水肿、喘咳或右心衰竭 ✓肝硬化腹水 ✓肾炎水肿 ✓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胃肠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为痰饮者)
只要辨证为痰饮内聚,肺与大肠壅滞不 通者,均可用之。 临证可酌情加味:如
如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时: ✓痰多且黄稠者,可加金银花、桑皮、贝 母; ✓下肢浮肿者,加生黄芪、牛膝、车前仁 ✓伴心气不足者,可合生脉饮; ✓伴肾气不足者,可合金匮肾气丸; ✓若遇垂危极虚病人,可合参附汤,并同 时配合西医治疗。 如治疗肝硬化腹水,可加失笑散、丹参 ➢注意:脾虚饮停非本方所宜。
✓如脾胃气虚者可合四君子汤; ✓中阳不足者可合理中汤; ✓时发寒热、呕吐苦水者可合小柴胡汤; ✓胃阴不足者可合益胃汤; ✓胃热者可加黄连、竹茹等。
小半夏汤还可与理中汤合用治疗功能性 胃潴留,临证时可随症加味, ✓如寒甚者加吴萸 ✓寒郁化热者加川连 ✓呕吐酸臭者加焦楂曲、谷麦芽
✓泛吐酸水者加海螵蛸 ✓大便难解者加生军(后下) ✓气虚甚者加黄芪等。
痰饮呕吐 【原文第四十一条】 ➢“先渴”产生的机理:
心下素有饮停,妨碍津液上承。 ➢引起“后呕”的机理:
饮水加重了饮邪,饮盛上逆。 ➢病机: 饮停心下,胃失和降。 ➢证候特点: 呕吐清水涎沫而不渴 常伴心下痞满,头目昏眩,心下悸,口 淡,舌质淡,苔白,脉缓滑等。
➢治法:利水蠲饮,和胃降逆。 ➢主方及方义:
尚可见小便不利,形体消瘦,短气,
背冷如掌大,舌质淡嫩或正常,苔薄白 而润,甚至水滑,脉沉紧或沉弦。 ➢ 治法: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 方义分析与配伍特点: 温而兼消 温而不燥 微饮短气 【原文第十七条】 ➢ 本条病情的特点:阳虚夹饮邪(饮邪
轻微)
➢证候特点: 短气+伴脾阳虚症 短气+伴肾阳虚症
芍药散结开血痹兼顾脾阴 甘草和中护液 ➢甘遂配甘草目的探讨 加强攻逐留饮之力 缓解甘遂之性急 ➢用蜜的意义 :缓急解毒 ➢关于本方的煎服法: 甘遂与半夏同煮 芍药与甘草同煮 然后将二药汁加蜜合煎 顿服之 :不可过服,中病宜止
➢本方临床应用: 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仔细斟酌甘遂与甘草的剂量比例
当两药取同一种剂型时: ✓二药可取等量,或甘草小于甘遂,
➢为何此病情 “当从小便去之” 一以驱邪(水饮的去路有三:汗、大小
便) 一以通阳(饮为阴邪,容易阻遏阳气) 肠间饮聚成实 【原文第二十九条】 ➢病机➢ 证侯分析与鉴别: 腹满——注意其表现特点 口舌干燥——抓住其病机以及如何与
类似症鉴别 ➢ 治法与方义:通利二便,分消水饮 ➢ 方后注的说明: “口中有津液”为何意? 渴者为什么要加芒硝? ➢ 本方临床应用举隅 最适宜于痰饮(或夹热)结聚肠间,邪 实气滞(或兼肺壅气逆)者。临床常将
➢治法与方义: 蠲饮降逆,和胃止呕。
➢小半夏汤临床应用举隅 小半夏汤擅长于治疗水饮上逆的呕吐。
常用本方治疗肿瘤病化疗所致的呕吐。 尤其对辨证为寒饮停胃,以呕吐痰涎或清 水、舌淡苔白滑润为特点者疗效最好, 而对 胃阴耗伤,舌红少苔或无苔、干呕无物者 疗效最差。
本方亦可用于其它类型的呕吐,但必 须随机化裁。
病案分析之三 李某,男,24岁,学生。患失眠多年,西医
曾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安定、利眠宁等镇静 药,时有小效。近因毕业考试,病证加重,昼 则头晕头疼,昏昏欲睡,神思恍惚;夜则清清 不寐,往事联翩,思绪不断,痛苦非常,口苦, 心烦,小便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方用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15g,茯苓 18g,知母9g,川芎6g,生地15g,白芍 9g,栀子6g,朱砂1.5g(冲服),竹叶 4.5g,水煎服,每日1剂。服本方6剂, 睡眠稍好,头晕痛亦减;又进9剂,睡眠 已正常。后用天王补心丹,每晚2丸,调 理善后。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 温再服。
支饮呕吐 【原文第二十八】 ➢为何呕家“渴者为欲解”: 饮随呕吐而排出体外 阳气来复,故见口渴 ➢呕家反不渴的病机:
饮停心下(包括膈间和胃脘),胃失和 降。 ➢证候特点: ✓呕吐清水涎沫而不渴 ✓口淡,舌质淡,苔白,脉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