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家长学校活动。

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来聊一个话—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一、习惯决定命运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一旦孩子养成习惯,就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所以有这样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习惯决定命运。

让我们先来听几个小故事:1、一个留学生的故事。

(略)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

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

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小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

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

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

”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

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

因为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

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在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要拒绝我?”“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3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

但谁会相信,你们就为这点小事而放弃一个自己急需的人才?”“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

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到这里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因此只是给你补了票。

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不,先生,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

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嘛那么较真?我以后改还不行?”“不,先生。

此事证明了两点: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还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托信任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

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佣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佣你的公司,因为没人会冒这个险的。

”中国古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一个应聘者的故事。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地毯上的纸团》。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

这时,有一个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

”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可见,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3、面试“不拘小节”,丢了分一中国留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摘下了笔试的魁首,却在面试时不注意小节而丢了分,不被录取。

据报道,在近日举行的日本留学大型说明会上可以发现,礼仪逐渐成为出国前的选修课。

据了解,大部分国外学校在录用学生时除了看重其考试成绩,还会参考其面试成绩。

目前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赵丽华不无遗憾地说,她的一位朋友在申请日本某一流大学时,获得了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却因为面试时的一些小细节而不被录取。

事后,这位朋友给面试老师发了邮件,得到的答复是,他穿着T恤、牛仔裤前往面试,着装不妥,且在面试时态度欠佳。

4、一位科学家成功的秘诀。

《读者》杂志,登过一篇短文,说的是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老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科学家不加思索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

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序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了细节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二、习惯不是天生的世间万事都是祸福相倚,难易相成。

最易往往是最难,反过来说,最难也可以转化成最易。

那位老科学家讲的这几件“易事”,在目前也是困扰我们的难事。

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吧:现象:△上学路上的包装袋,剩下食物,边吃边走(不文明又不安全)△校园里的餐巾纸△校园门口、抽屉里、教导处的校服(丢三拉四)△边玩边做作业(在校在家),影响学习效率△乱涂乱画(自家楼道上)……这种坏习惯难道是天生的吗?那当然不是的,这都是——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习惯的养成与环境的关系:△小鹰的故事(环境影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猎人,他在一次打猎中捡回一个老鹰蛋,放在了母鸡正在孵的鸡蛋中。

没过多久,小鹰和小鸡一起出世了。

在母鸡的照顾下,小鹰很高兴的和小鸡们生活在一起,小鹰当然不知道它是一只鹰,它和小鸡们一样学习鸡的各种生活本领,母鸡也不知道它是一只鹰,按照教育其他小鸡那样教育小鹰,这只小鹰一直按照鸡的习惯生活,在它们生活的地方,不时有老鹰从空中飞过,每当老鹰飞过时,小鹰就说:“在空中飞行多好啊,有一天我也要那样飞起来。

”听它这么说,母鸡每次都要提醒它:“别做梦了,你只能是一只小鸡!”其他的小鸡也一起说:“你只是一只小鸡,你不可能飞那么高!”被提醒的次数多了,小鹰终于相信它永远不可能飞那么高,小鹰再看到老鹰飞过来时,它便主动提醒自己, 我是一只小鸡,我不可能飞那么高。

就这样,这只鹰到死的那一天也没有飞翔过——虽然它有翱翔蓝天的翅膀和体格。

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

△狼孩的故事(环境影响)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

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据记载,本文提及的印度“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

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

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

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

每天午夜到清晨三点钟,她们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很长时间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

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辛格的妻子去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

只是在一年之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

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

在最后的3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她也怕黑暗了。

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她死去了。

辛格估计,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出言不逊(孩子也脏话连篇)△父母在家麻将、打牌(孩子做作业,哪能专心,慢慢地就养成了做事情三心二意的习惯了)△父母不遵守规则(孩子能遵守纪律吗?)如:放晚学时,校门口家长们的车子挤得水泄不通,看到自己的孩子大声嚷嚷,有的甚至跑到校门里面把孩子从队伍中拉出就走,一下子整齐的队伍乱了套,(很多家长每天教导孩子以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遵守校规校纪,您觉得孩子会按照您的教导这样做吗?你觉得孩子会有这样的意识吗?待孩子全部接走,校门口的地面上,什么都有,有糖纸、包装纸、瓜子壳、香烟壳、香蒂等等,这些垃圾是哪儿来的?很多就是我们家长们的,这样的家长,您的一举一动让您的孩子看在眼里,您想想您的孩子会不会学您的样?)所以家长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

三、良好习惯怎样培养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从小培养。

(一)家庭中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1、品德礼貌习惯:(1)孩子在家中的品德礼貌习惯,①出去,回来要向父母、老人问候或说:“我出去了,再见。

”“我回来了”。

②出门玩耍,有事都要告知父母或征得同意,并让父母知道去向。

③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恭敬,不许高声,不许顶撞。

④不打扰父母。

长辈工作,家人休息时要轻声说话做事。

⑤吃饭时,长辈不动筷,自己不先吃,好的菜不一人独吃。

⑥父母呼唤应即时答应。

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

⑦家里来了客人,要叫人,有礼貌。

要问父母是否需要回避。

⑧同学来了要欢迎,去了要送客。

⑨对兄弟姐妹、亲属有礼貌。

(2)孩子在外边的礼貌常识和行为:①对人友好礼貌,懂得并学会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②别人向自己问话,要热情明白地回答。

不能低头无语或听而不闻。

③别人对自己说话要注意听,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④保持头发、衣服、仪表的整齐清洁,⑤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遵守“七不”规范,③坐汽车给老人和怀抱婴儿的人让座。

(3)口语文明。

①不说脏话、粗话,不提别人绰号。

②打招呼懂得老小与辈份,不没大没小,没老没少。

③与人说话口气温和,不顶撞人,不高声喊叫。

2、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每天从早到晚要做到早上定时起床,晚上定时睡觉,不睡懒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