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元旦) 2、地点: 南京 3、领导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4、纪元: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5、机构: 临时参议院
大 总 统 誓 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体现资《产中阶华级民的国临革时命约性法》与民主性
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清政府利益群体间的矛盾 • 清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 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立宪派加入革命队伍 •群众的反抗日益加深
(二)辛亥革命的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 国近代史上第 一次具有比较 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以孙中山为首的 中国同盟会是领 导辛亥革命的主 体,其组织的纲 领直接代表了其 领导的革命运动 的性质。
少 1906- 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
? 1911年 动了多次起义
返回
创办兴中会
时间:1894年11月
地点:檀香山 口号: 振兴中华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返回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提出“ 三民主义”。
第16课 辛亥革命
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1911.10.10.)浮雕
(一)一次意义重大的政治革命
•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 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使他们失去了能 够控制全局的工具,不得不频繁更换在华代理人,无 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从而为中华民族 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条件。
四、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一) (二) (三) (四)
缅怀先贤事迹,重温历史发展 弘扬文化思想,加强爱国教育 推动两岸关系,共筑发展合力 增强凝聚力量,实现民族富强
现在,辛亥革命又走过了新的10年,迎来了 100年历史。一个世纪的变迁,中国大地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创 造了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在 世界之林,展现着文明古国的实力和魅力。站在新 起点上,我们更应该牢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 发扬革命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促进 国家的和平统一,贡献应尽的力量。
孙中山与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合影(1906年)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 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10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由 “善堂”收殓 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位于广州市东郊白云山麓)
黄兴为追悼七十二烈士写的挽联
(三)辛亥革命的历程
时间阶段
内容:
革命前奏 1895~1910年
革命爆发 1911年
革命后期 1912年
兴中会、同盟会、自立军以及光复会等 革命团体先后发动了数十次的起义。
…… 10月11日晚到12日凌晨,革命军 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 全光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 正式宣布成立中华民国。
驱除鞑虏 建立民国
《革命纲领》 明确指出革命
的目的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孙中山的将“十六字纲领”改为“三民主义”:
民族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 即推翻清王朝,变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为独立的中国,它反 映了帝国主义同中华 民族的矛盾,这始终 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民 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 号。
(一)缅怀先贤事迹,重温历史发展
我们缅怀先贤,纪念他们在革命征途中所 经历的困难和取得的功绩,我们重温历史, 纪念那些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事 件和活动。纪念的目的是要记住,记住经历 、记住结果,记住成功、记住失败,坚持正 确的,纠正错误的,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开 创,时刻做一个有目标、有准备的人,这正 是当前开展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意义之所在 。
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最终未能成功,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 定的,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 革命主体的两面性 革命目标的模糊性 (二)
(三) 革命力量的薄弱性 革命成果Fra bibliotek妥协性 (四)
(一)革命主体的两面性
•一方面由于要 生存而不得不 反对帝国主义 和本国封建统 治,因而具有 革命性
第16课 辛亥革命
年轻时的孙中山
孙中山出生地 现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 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孙 中
时间
主要事迹
山 1894年
创立兴中会
革 1895年 命 事 1900年
发动广州起义 发动惠州起义
迹 1905年
知 多
1906年
创立同盟会 发表三民主义
熊秉坤
金兆龙
蒋翊武
孙武
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准备在武昌起义。 图为策划武昌起义的文学社领导人之一蒋翊武和共进会领导人之一孙武。
武昌起义后,清朝官吏在汉口大智门车站乘火车狼狈逃跑。
策划武昌起义的秘密地点:武 昌雄楚楼十号。
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
武昌起义总指挥部
武昌起义攻破的湖广总督衙门
• 此外,辛亥革命所倡导和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民主进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中迈出 的重要一步。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
湖北军政府
返回
(二)一次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
•
辛亥革命广泛散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种子
,民主主义思潮已不可抗拒,深入人心,让新思
想、新思潮成为国民的主导思想,为后来五四运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辛亥革命的由来和发生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四、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由来和发生
(一) 辛亥革命的背景
(二) 辛亥革命的性质
(三) 辛亥革命的历程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 场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专制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使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由于这一年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 “辛亥”年,所以历史上就把这次震惊中外的革命 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一)一次意义重大的政治革命 (二)一次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 (三)一次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 (四)一次破旧立新的文化解放.
(五)一次影响广泛的解放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使中国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为 了救亡图存,救国救民,许多志士仁人不断探寻振兴中 华的真理和道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卓绝的战斗。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兴的社会力量得到了初步发展并 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又有了新气象, 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革命——辛亥革命。由 此,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 第一次历史巨变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导读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产生的 深远影响为后期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 元。
孙中山
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死 于1925年3月12日。广州香山人 (今中山市)翠亭村人。六岁起在 家里参加农业劳作,十岁进私塾读 书。少年时很向往太平天国革命, 后随母亲到檀香山,受过西方资本 主义教育。他目睹清吏腐败,深感 不满,常加批评。为豪绅地主所不 容。后来他在学医中,结识了很多 志趣相投的革命者。他毕业后以行 医为掩护,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 政治活动。他认为,只有用革命手 段,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才能救 中国。
孙中山题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 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 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四)一次破旧立新的文化解放
• 辛亥革命无疑是一次政治革命、思想革命,但同 时也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 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其突出表现就是对生活文 化的改造。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使人们的精 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在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辛亥革命犹如一个 重要的分水岭,它不但摒除了落后的封建残余文 化,而且又推进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进程,它就 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解放运动。
(五)一次影响广泛的解放运动
• 列宁把辛亥革命称作“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不 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对于世界人民而言,特别是亚洲各国的民族 解放运动,更是巨大的鼓舞。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 ,越南、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国都掀起了反对殖民 主义的斗争,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亚洲历 史由此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武昌革命军炮兵
武昌起义门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驻南湖的新军炮队 立即起义,进驻中和门开炮轰击湖广总督衙门。此后,中和门就改称 起义门。这是1981年重修后的起义门。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民族危机越 演越烈
内部矛盾错 综复杂
革命力量日 益成长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三)革命力量的薄弱性
“平均地权” 并未实现,革 命斗争不能充 分调动广大农 民的积极性
革命派没有 建立和掌握 一支统一的 、有组织的 革命武装
中国同盟会,内 部成员复杂,政 治信仰有别,思 想分歧严重,组 织构成上缺乏巩 固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