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
规划目标的近期安排
二、土地整理区的划定 土地单项整理区 土地综合整理区 土地复垦区 未利用土地开发区
划区的要求:
土地整理潜力大小与潜力类型 不打破行政界线 涉及田、水、路、林、村等属于综合整理规划 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
三、土地整理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规划
18.4
11.8
53.18
Ⅲ级区
3
7.71
6.2
3.3
42.8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表
潜力等级 整理区 名称 Ⅰ级区 1 待开发土地 面积/hm2 505.29 增加农地面积/hm2 小计 500 其中增加耕地 350 69.27 A/%
Ⅱ级区
2
168.3
150
85
50.51
Ⅲ级区
3
19.9
18
8.5
42.71
耕地整理潜力表
潜力等级 整理区 名称 待整理区面积 增加耕地面积 /hm2 /hm2 A/%
Ⅰ级区
1 2 3
760.0 622.0 366.0
392.0 320.9 291.8 294.3 317.2 276.0
138.6 127.1 46.3
29.4 36.5 29.8 18.3 21.3 13.8
3、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土地 适宜性评价、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水土平衡分析、灌排方式 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等。
4、目标和方针 5、规划方案: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 标准、项目工程总体布局、规划后土地利用结 构、土地权属调整、投资估算等。 6、投资与效益评价:包括投资分析,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 7、规划的实施措施 8、文本附表和附图
2、规划目标的内容 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 土地整理后提高的土地生产率和产出率 土地整理提高农用地质量情况 土地整理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情况 土地整理对规划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
3、规划目标的制定方案
规划目标的初步确定
初步目标的论证
确定规划目标 规划的分解
1、重点项目选定的原则
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 土地整理潜力较大,基础条件较好
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
预期效益较大 地方和公众积极性高,资金来源可靠 对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支撑作用 项目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
2、重点项目选定的方法 根据土地整理规划目标、潜力分析和分区结果,初步
各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投资、人均收入、基础建设、粮油棉等产量等
。
(四)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资源:类型、面积、特点、存在问题等。
地类 农地 土地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小计 面积/hm2 结构比/%
建设用地
居民点
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小计
未利用土地 全县总计
未利用土地
三、土地整理潜力 (一)耕地整理潜力 (二)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三)土地复垦潜力 (四)土地开发潜力
二、规划文本说明
1、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
2、规划基础数据的来源
3、规划编制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4、土地整理目标、总体安排的确定依据,土地整理
区划分和项目选择的原则、方法
5、规划目标与方案的论证、比较
6、规划的协调情况和不同意见的处理
三、规划图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3、土地整理规划图 4、土地整理项目图集 四、规划附件
四、目标和方针
(一)目标
1、整体目标 2、近期目标
3、远期目标
(二)方针 1、坚持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2、坚持经济、生态、社会统筹兼顾原则。 3、坚持开发、保护兼顾、因地制宜原则。 4、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方针。
五、规划方案
(一)整体方案
1、土地整理规划地类调查 2、土地整理规划分区
18.2 20.3 12.7
7.50 11.4 10.2 6 6
Ⅲ级区
7 8 9
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表
潜力等 级 Ⅰ级区 整理区 名称 1 居民点面积 人口 /hm2 221 10759 人均用 地/m2 205 潜力面 积/hm2 59.17 A/%
26.78
Ⅱ级区
提出项目类型、范围和规模
实地考察,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与有关部门协商,综合平衡 确定项目界线,测算面积
(四)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 1、制订方案的原则 确保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但对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地区,
其补充耕地任务可委托后备资源丰富地区完成
、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和分区原则绘制分区草图。
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对分区进行调整,最后确
定各区域界线,量算面积,编制土地整理重点区域一 览表。
(二)重点工程规划
土地整理规模较大
对实现土地整理目标起决定性作用
具有主导作用 语气效益较好
能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三)重点项目规划
第四章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了解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程序 掌握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编制
第四章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工作程序 区域土地整理方案的编制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成果
第一节 土地整理规划概述
2
420.57
23500
179
68.15
16.2
Ⅲ级区
3
258.9
15715
165
22
8.5
用地标准:人均150 m2
土地复垦整理潜力表
潜力等级 整理区 名称 待复垦土 增加农地面积/hm2 地面积/hm2 小计 其中增加耕地 31.16 26.5 20.3 A/%
Ⅰ级区
1
65.15
Ⅱ级区
2
22.19
四、实施规划的措施
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整理重要性的认识 健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整理的规划管理 稳定和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完善土地整理经济运行机制 完善配套法规,加强对土地整理的监督和指导
完善制度,规范土地整理项目管理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土地整理的整体水平
案例1: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5、分析评价土地整理投资和效益。
6、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的措施。
思考: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考如何编制土地整
理规划?
第二节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工作程序
第三节 区域土地整理方案的编制
一、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目标的确定
1、制定规划目标的依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期内规划地区可实现的土地整理潜力
一、区域土地整理规划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
控制下,对规划区内未利用、暂时不能利用或已利用但利用
不充分的土地,确定实施开发、利用、改造的方向、规模、 空间布局和时间顺序的综合性活动。
二、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目的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目的是在对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分析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做出总体 安排,并确定规划区域的重点整理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 项目,确定土地整理的近期任务和实施措施。
(二)近期规划
1、总体安排 2、土地整理区划 (三)远期规划 (四)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规 编号 名称 类型 地点 模/hm2 增加 投资规模/万元 面积/hm2 单位面积投资 建设 期限
总投资
六、投资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总量估算 (二)筹资分析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3、生态效益分析
(一)重点区域规划 土地整理重点区类型:
土地开发区
土地复垦区 土地整理区 土地整理综合区
重点区域划分的原则:
土地整理潜力大且相对集中 土地整理基础条件好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尽量不打破行政界线
划分的方法: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地整理重点项目,确定其位置、规模与任务,估
算土地整理投资与效益,制定土地整理的具体措
施,落实…..下达的土地整理指标。
二、概况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等。 (二)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土壤(类型、面积、肥力、障碍土壤等)、气候(气温 、降水量、无霜期、光照、气象灾害等)、水文(地表水、地下水等 ) (三)社会经济条件
第四节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成果
一、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文本的编写
二、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图件
一、规划文本 1、前言:包括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目的、项目规划任务 、项目规划依据、项目建设期限要求等。 2、整理区概况:包括项目所在县(市)自然、社会与经济简况 ,项目区位置与范围、地形、地貌、地质、气候与水文、土 壤与主要农作物、自然灾害情况、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基 础设施状况如交通、灌排设施、电力设施等,土地利用结构 等。
三、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任务 对区域土地整理进行统筹规划 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方向 安排重点整理的区域、工程和项目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原则
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政策 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不能违背现状,充分利用现状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增加农用地和耕地为基本指导思
七、规划的实施措施
(一)公众参与
(二)制定土地整理可行政策
(三)合理调整土地产权利益
(四)行政措施
(五)经济措施
(六)技术措施
案例2:全 国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规 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