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策略
* 体外抗菌活性与临床疗效之间无必然联系
MIC:最低抑菌浓度
Jones RN,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6;57:279-87a.
27
斯沃治疗MRSA所致呼吸机相关性(VAP)肺炎的 临床治愈率显著优于万古霉素
临床治愈率(%)
两项随机双盲研究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
a
多重耐药性MRSA
8
MRSA耐药机制
MRSA染色体上的MecA基因编码的一种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为主要的耐药机制。
金葡菌细胞膜上有四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其作用是维持细菌形态、生长繁殖和正常生理功能。
a
9
MRSA细胞膜上有一种PBP2a的青霉素 结合蛋白,它与β类酰胺类抗生素结合力低。
电镜检查
厌氧培养
a
17
防治
(一)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湘雅医院1999年3月~ 5月烧伤病房经检测调查 患者的创面,医护人员鼻前庭,手,各种环境标本:
床架、床单、推车、门把手、一次性手套等,
共收集标本504份,共分离出金黄色 葡萄球菌101株,其中MRSA58株(57.4%)
a
18
a
19
a
20
a
21
a
22
经基因组DNA重复序列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证实, 有2位患者创面分离出同源菌,
3位患者的创面分离的MRSA分别与各自的输液架、 床架分离的MRSA相同的rep-PCR电泳图谱, 1位患者创面与工作人员的手套, 门把手具有相同的电泳图谱。 部分患者的创面及工作人员的手, 鼻前庭有相同的rep-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
人体的寄殖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持续多年
a
3
大量的抗生素的应用
MRSA
烧伤病房,检测率高达70~80%
a
4
湘雅医院1999年3月~1999年5月对41例烧伤患者的 创面,分离MRSA的人数分别为重度9人(81.8),
中度11(68.8%)轻度2人(14.3%)。
a
5
MRSA 在中国,上海
不同病房中的MRSA的检出率 (1995~2006 25374株金葡菌 MRSA检出率65.3%)
2. Hiramatsu K. Lancet Infect Dis. 2001;1:147-55.
3. Pfeltz RF, et al. Curr Drug Targets Infect Disord. 2004;4:273-94.
4. Nathwani D,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3;21:a521-4.
90
MRSA
80
70
60
检 出
50
率 (
40
) 30
20
10
0 儿童
眼耳鼻科 皮肤科
内科
门急诊
a
高干
烧伤科
外科
ICU 6
%
MRSA在全球广泛流行1
全球MRSA菌血症的比例不断增高2
美国: 34%
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南非: 42%
我国?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澳大利亚: 24%
1. Diekema D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32:S114-32.
a
7
MRSA耐药性
金葡菌产生青霉素酶
青霉素
60年代,发明了对青霉素酶稳定的甲氧西林
很快就产生了MRSA
亲和力高的PBPS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失活后, PBP2a可取代正常PBPS参与细胞壁的合成, 使之成为耐药菌株。
a
10
2、MRSA由质粒介导产生大量的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 是细菌产生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之失去抗菌作用的酶。
3、MRSA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机制为细菌产生 多种灭活酶使药物失效。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烧伤病区如果不加强消毒隔离, 有可能发生MRSA爆发感染。
a
23
抗生素应用的选择
a
24
糖肽类用于治疗严重MRSA感染存在局限性
潜在的毒副作用1 须胃肠外给药(无口服剂型)1 新近出现了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 (VRSA)2,3
1. Khare M, 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3;4:165-77.
25
利奈唑胺 加替沙星
Q/D 呋喃妥因 左氧沙星 万古霉素 头胞唑林 头胞他定
四环素 庆大霉素
青霉素 莫西沙星 美洛培南 洛美沙星
氯霉素 林可霉素
利福平 克林霉素 环丙沙星
红霉素 SMZCO
强力霉素 苯唑西林 舒氨西林 阿奇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
0
20
40
60
80
吴安华:湘雅医院2007年1-9月份细菌抗菌药物a药敏试验报告
MRSA
PBP2a
a
13
血浆凝固酶.溶血素
M
白细胞素.透明质酸酶
R
蛋白酶
S
A
中毒性休克综合毒素
肠毒素及红疹毒素等
a
14
毒素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炎症介质的大量合成与释放
脓毒症,最终导致MODS
a
15
诊断
高
中
临 床
热 、 皮
毒 性
M O
特
疹
休
D
征
、 呕
克
S
吐
a
16
细菌检测
普通培养 高渗培养
4、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细胞DNA旋转 酶A或B亚单位改变及细胞膜转运蛋白减少, 使细菌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下降。
a
11
MRSA的检测
1. 标准方法
分纸片法
琼脂稀释法
肉汤稀释法
苯唑西林代替甲氧西林
MIC≥4ug/ml
抑菌圈直径<10mm
MRSA
a
12
2.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
检测 MecA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策略
中南大学湘雅雅医院 黄晓元
a
1
人体是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葡萄球菌的自然宿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无症状寄殖远比感染多见
出生后不久鼻咽部、会阴部或皮肤就开始有金 黄色葡萄球菌寄殖.
破损的皮肤易被金葡菌寄殖
a
2
整个生命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金葡萄寄殖
如果家庭中有一个寄殖了金葡菌,那么其家庭 成员也可能携带金葡菌
70
斯沃
万古霉素
60
50
45.4
40
36.7
53.7 37.7
48.9 35.2
100
120
26
利奈唑胺体外抗菌谱*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IC90(g/mL) MIC范围(g/mL)
2
0.12-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
0.25-2
肠球菌
2
0.5 - 2
肺炎链球菌
1
0.12 - 2
-溶血性链球菌
1
0.25 - 2
草绿色链球菌
1
0.12 - 2
敏感率(% )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