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当前我国社会建设旳总体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1.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居于主体地位已经被社会发展实践所检验,但是,我国社会组织由于受到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化色彩依然比较严重,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对立,也不适应我国社会建设的要求。

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行政色彩将被逐渐打破,发挥空间进一步增大。

相当长时期以来,我国多数社会组织形式上独立的,实际上一般都挂靠政府或事业单位,其主要作用是服务政府而难以在社会建设中起到独立发声的作用。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中自治程度不足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政社不分、政社混同的传统机制。

它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社会建设全方位控制和管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的职能己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政社不分的思维模式并没有从本质上得到破除,在经济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的背景下,民众对于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二是定位逐渐清晰,功利化倾向进一步淡化。

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公益性质。

但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部分社会组织在履行社会建设的主体作用地位时,过于强调市场化却淡化了公益性质。

尤其是在行业协会、医疗卫生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等以盈利为目的的倾向尤为严重_。

因此,社会组织在明确自身定位,行使自身使命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的社会组织应基于其自身的公益性,服务于社会。

克服社会组织的趋利化倾向,关键之一就是要明确自身定位,不能违背服务社会的宗旨和原则,才能有效的发挥其社会建设主体地位的功能。

三是管理体制将会更加健全。

目前由于我国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社会组织基本的登记注册手续缺乏,致使不少社会组织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应当看到,制度的不健全加大了社会组织实际功能有效发挥的成本,他们的很多实践活动受到了很多的制约或限制,因此,要破除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上破除社会组织登记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困境。

作为社会组织开展业务的主管部门其担负的行政管理职能界限应当明确,使得社会组织自身能够实现独立的运转,尤其是涉及人事、财务、运营等问题应给予社会组织足够的自我管理的权限。

而相关主管部门同样应该明确自身职责,做好建章立制等服务监督工作,确保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的同时,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2.社会建设发展整体进入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幵放水平己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薪新的时期。

其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达到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已经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步伐;同时还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很多不可持续的因素依然存在,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任务依然很重。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影响市场经济持续完善的障碍尚未完全克服,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会十分艰巨。

三是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同时,我国社会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依然突出,在扭转水平差距过大,统筹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期盼,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尤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五是转变经济体制,以市场为主要手段来进行资源分配,激发了我国人民的活力。

这种体制机制的转变以及国家的变革,使得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发生转变,因此在进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大量旳工作需要我党以及人民去处理。

(二)发展建议
当前,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依然没有动摇,基于这一判断本文认为,在多元化主体的社会建设实践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治理应当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公众等多中心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因此,做好政府自身建设也是开展社会治理的必经之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社会各阶层的一致呼声。

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完善政府指导下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面提升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果。

不断完善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治理实践的准绳。

归结到底,推动社会治理的髙效运行就是要完善社会建设的科学决策体系、覆盖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合理收入分配体系以及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等。

这四大体系的健全将为民生的改善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中推进社会建设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