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案

【人教版】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清晰。

虽有/嘉肴(jiā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 g)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其/
此之谓乎?
3.整体感知
借助注解和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1)虽.有嘉.肴.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
..也食:吃;其:指嘉;肴旨:味美;
(3)虽有至道
..也至道:最好的道理;其:..,弗学,不知其善
指至道;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因此,所以;然:这样;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7)其.此之谓
...乎.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预习检测】小组检测:“预习导学”3。

【课堂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
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告诉人们,凡事都得亲身实践、体会,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掌握它们的规律。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随堂检测】本文短小精悍,试着快速背诵,小组比赛
【拓展延伸】
1.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提升自我。

2.熟读《礼记》名言
(1)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作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作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

狎(xiá):亲密的意思。

憎:嫌恶的意思。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

让:歉让。

怠:懈怠。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选自《礼记·学记》。

俗:风俗。

【译文】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完成校本作业。

人教版初中历史时间轴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公元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
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