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十二中无纸化办公平台(http://192.168.4.222/bbs/index.asp)07课堂研讨(http://192.168.4.222/bbs/list.asp?boardid=94)11-12学年第二学期杨和平公开课作文大王颁奖盛典(http://192.168.4.222/bbs/dispbbs.asp?boardid=94&id=19797) -------------------------------------------------------------------------------------------- 时间:2012年5月21日第5节班级:七(11)班教师:杨和平学科:语文课题:作文大王颁奖盛典-------------------------------------------------------------------------------------------- 观课议课人:张元明每一次听杨校长的课,心灵都会产生巨大的震撼。
这种震撼不仅来自于他的激情,也来自于他的创新,更来自于他对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这节课给我的具体印象有以下几点:1、颁奖典礼不一定非得出现在舞台、影视广播或网络上,它也可在学校的讲台上进行。
2、每一位同学的颁奖词都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都给予了学生以肯定和赏识,也对学生报以真诚的厚望与期待。
3、积极创造和运用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参与面广,学生热情高涨。
4、杨校长不仅是优秀的课题研究创建者,更是不懈的课题研究实践者。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作文无限积分制”的魅力与意义。
5、充分赏识学生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
6、教会学生写作,教师首先身体力行。
从颁奖词的撰写到学生作文成绩变化曲线图的制作,杨老师优秀的写作水平和勤勉的教学态度不仅是学生的榜样,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楷模。
-------------------------------------------------------------------------------------------- 观课议课人:黄维舟这节课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教学环节的设置了,教师课前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无疑是此节课出彩的重要原因。
课前那一段班级活动照片的展示,无不是一段记忆的重现、一份情感的酝酿;课件的精彩、用心,也颇能看出任教者确乎是“用一生在备课”;而学生手中那份密密麻麻的学案又能见出老师考虑问题的周密。
课是原生态的,没有事前的预习和周密的布置,这从孩子们回答时的嗫嚅、羞红的脸、紧绞着的双手可见。
但越是原生态的课越有自然生成的空间,也才有课堂上不时出现的小插曲和会心的笑。
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意想不到,自己也会成为杨老师上课的“资源”,这种信手拈来、毫不造作的手法在观课者眼中看似无心、而从任课者方面来看实则有意,但正是这点“用意”才构成了快乐课堂、美丽课堂!西谚说:“连上帝都爱受人表扬。
”,何况这些十来岁的孩子呢!当获奖者的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当同学们大声齐诵老师精心写给获奖者的“颁奖词”时,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在孩子的心里激起的是多么幸福的涟漪!当校长和校内一位位“名人”给他们颁奖并合影留念时,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涌起的该是怎样的一种颤栗啊!杨老师别样的“表扬”一定会激起孩子们学习语文、热爱写作的兴趣。
人们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假如我们做老师的将记忆烙印在孩子的脑海中,那份遗憾之情也许会减少一些吧。
杨老师是善于制造记忆的人,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孩子心中或许会随时日的逝去而淡化;但作为一件事情,孩子们会永远记住并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提起。
上这样的课,学生是快乐的,老师是幸福的!-------------------------------------------------------------------------------------------- 观课议课人:方泉“作文指导与作文评改,远远比阅读教学困难,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重点表现在作文指导的素质上。
”这是语文教育名家余映潮先生在《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提到的。
我想用在杨和平校长的这节课上再好不过。
虽然这仅仅是一节作文颁奖课,但我们足以从中窥见教师在作文指导上的功力。
一是作文活动的组织。
活动的组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是像桃源中人“问今是何世”的味道。
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应是重“形式”,有“创意”的。
这节课上,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也很实在,如上台接受表彰、邀请领导颁奖、多种形式朗读颁奖词、馈赠礼品、与校长合影等;活动也很有创意,这节课在全校语文教学史上绝无仅有的,是大胆的先例,角度也很精致。
二是作文评语的魅力。
这主要体现在教师颁奖词的撰写上。
那段段文辞优美的颁奖词,其实就是这一学年以来对这一学生作文的总体评点语,这是一件既困难又美好的事情。
可见教师“胸中有丘壑”、“笔下有技法”。
为学生拟写颁奖词,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魅力化入作文评点语中,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是作文兴趣的培养。
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写作的激励上。
有了兴趣,有了想往,便有了写作的内驱力。
教师十分重视,并于有形与无形中流露。
读书时与校长合影,是莫大的荣耀;写作时,积分达万、达10万,收到教师的礼物,收到学生赞美,是莫大的荣耀;连现场采访和课堂结尾时预留的期待,也是一种无形中激励的表现。
其实,这节课的成功,它凝聚着杨和平校长平时琐碎的累积,是他每天用顽强的毅力将它们一点一滴地装进理想的框架里。
其实,作为一个学习者,更期待杨和平校长更多地以这种开放的方式将诸如“无限制积分法”等作文教学的典范展现出来,以此引领咱们青年教师的成长。
如果可以,实为我和我们的万幸。
再次向敢为人先、忙中从不偷闲的杨和平校长致敬!-------------------------------------------------------------------------------------------- 观课议课人:方荣梅一、创新。
走进杨老师的课堂,我们总是有满满的收获。
或茅塞顿开、或反复咀嚼、或妙不可言。
这一切源于杨老师的创新教学模式。
作文课的教学应该是一种综合,它应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它应能锻炼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更应该是能放飞心中梦想的一个舞台,杨老师就是这个最美丽舞台的指挥者,用“作文大王颁奖盛典”这一形式构建语文作文教学课堂,这是对传统作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二、角度。
多一种评价的角度。
教师在学生整个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一种衡量的的尺度,多一种评价的方式和角度,孩子们就多一种成功的体验,这对于构建和谐课堂、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必不可少的。
杨老师用“作文大王颁奖盛典”这一形式,让我们懂得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
三、激励。
杨老师用大量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我们期待、我们相信、我们并不逊色于城里的孩子、挺起胸、昂起头、掌声鼓励、谢谢!杨老师整节课都充满着这样激励性的语言,传递给学生:期待、尊重、理解。
-------------------------------------------------------------------------------------------- 观课议课人:陈学强一、说坚持:当一次次的分数、变化的曲线和获奖作文的标题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候,我们不禁为杨老师坚持的精神所感动。
也许就是这份坚持成就了孩子们对语文和写作的热爱,正如杨校长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坚持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成功。
二、谈鼓励:在这样的特别的场合特别时刻接受特别的颁奖,这将是获奖学生一生难忘的经历。
也许,获奖者的作品是稚嫩的,但是,这份创作的自信在这一刻被坚强树立,这样的激励不是苍白的表扬语言可以比拟的。
三、评气氛:杨校长很会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颁奖嘉宾的选择、采访谈感受、自己读颁奖词、照相和摄影、奖品的设置等等都是让学生兴奋的元素。
这一点,我有个小小建议:过程中要是按第十名到第一名的顺序颁奖,悬念和期待也许会更好,见笑了!-------------------------------------------------------------------------------------------- 观课议课人:刘祖启简要感受:语文教学是有层次、有境界的。
使生知是一层,使生思是一层,使生行是一层,使生志是一层。
使生志,即使学生有志于何事,亦即点燃学生的某一个梦想,或向某一梦想添注生命的琼浆。
杨老师的这堂作文教学课,别开生面,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富创意。
他让前十名同学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关注、不一样的动力、不一样的期待、不一样的奋斗的味道。
他让班级(这一特定群)的其他个体感受到不同寻常的触动与感动。
相信这些小孩,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一定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师爱的高度和自爱的温度。
教育的源头活水,在于老师的敬业精神。
因为爱,所以去爱。
关爱学生,需要不断地躬身自省。
杨老师的课,是给七年级孩子的一份精神礼物。
认真到不苟且,所以精彩纷呈,心绪涌动。
尊重到不忽略,所以人格得以涵养,梦想得以激昂。
不管什么类型的课,学生都应是学习的绝对主体。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杨老师做得很好。
这堂颁奖盛典,是一篇美文,又是师生用心合奏的一曲余韵久长的歌谣。
向杨老师学习!-------------------------------------------------------------------------------------------- 观课议课人:邢军舞台:原来讲台也可以是舞台,不仅仅是教师的也可以是学生的,甚至是外来观课教师的。
颁奖词:每一个颁奖词属于获奖的同学,相信会成为他(她)在作文写作上动力源泉;每一个颁奖词也属于全体学生,也许那便是他(她)们前行的方向。
主持人:教师在课堂中成为期末颁奖典礼一名主持人。
40分钟的主持蕴含了教师平时对作文教学的思考、实践、积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拓展,比如:学生作文积分、积分与公民责任。
这是以我们的眼光能看到的。
再创造:课堂教学是可以再创造的,从吴梅梅提出要为获奖同学读颁奖词到刘祖启更改颁奖词,都是“颁奖嘉宾”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即兴也是自然的职业反应,却在无意中更深的融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一次再创造。
建议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下一节课应该是最好的课!从课堂本身和自身认识提出建议,贻笑大方。
1、颁奖的循序可以倒过来进行,产生期待,引发高潮。
2、颁奖后的采访可以是主持人,也可以是其他人。
-------------------------------------------------------------------------------------------- 观课议课人:邵青1、每次听杨老师的课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都会深受启发,都对我的教学有了一次更深更高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