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液相色谱结果分析第二讲

高效液相色谱结果分析第二讲

范围的确定可因测定项目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含量测定范围为80%-120%; 含量均匀度范围为70%-130%; 杂质测定应为被测杂质限度的50%-120%; 溶出度应为测定范围的±20%。
10.耐用性
指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是衡量实验室和工作人员之间 在正常情况下实验结果重现性的尺度。
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 Height):通过峰高的中点 作平行于峰底的直线,此直线与峰两侧相交两点之间 的距离 .
峰面积(Peak Area):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又称响应值.
切线 半峰宽 切线峰宽
响应值
峰面积
色谱峰的判断 (最小面积)
时间
三.液相色谱图名词术语(3)
(2)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 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6.定量限(1imit of quantitation,LOQ)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结果应具有一 定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1)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S/N)为10∶1 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 (2)按1984年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VPAC)规定: 用仪器所测空白背景响应标准差(SD)的10倍为估计值, 再经试验确定方法的实际测定下限.
Fc: 流动相的流速 mL/min.
三.液相色谱图名词术语(5)
谱带扩展(Band Broadening): 由于纵向扩散,传质阻 力等因素的影响,使组分在色谱柱内移动过程中谱带宽 度增加的现象.
三.液相色谱图名词术语(6)
拖尾峰(Tailing Peak): 后沿较前沿平缓的不对称峰. 前伸峰(Leading Peak): 前沿较后沿平缓的不对称峰. 鬼峰(Ghost Peak): 并非由试样所产生的峰,亦称假峰.
分析方法重现性的测定是通过在不同的实验室内不同 的实验者对同一样品的分别测试而获得的。(获得的这 种再与正常检定下的精密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法的 耐用性,或称粗放度).
11.应用
(1)鉴别试验除专属性、耐用性外,其它都不要求. (2)杂质的限量检查除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外,其它都 不要求。 (3)杂质的含量测定除检测限外,其它都要求。 (4)含量测定及溶出量测定除检测限、定量限外,其它都 要求。
5.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
指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HPLC能检测出待测物的最低浓 度或含量。(是限度检验效能指标,无需定量测定,只 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定浓度即可).
(1)信噪比法 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 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 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S/N)3∶1或2∶1时的相应 浓度或量确定检测限。
检测器
记录仪
积分仪
色谱工作站
色谱仪信号输出图
数据处理原理
峰的检测 数据采集 基线校正和重叠峰的分离
数据处理方法
自动处理 人工修正
二.色谱图 (Chromatogram)
色谱柱流出物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对时间 的曲线图, 其纵坐标为信号强度, 横坐标为时间
样品组分分离示意图
依 照 积 分 面 积 检 测 峰信号
切线 色谱峰的判断 最小面积
五.HPLC 测定步骤与内容
1.确定色谱条件: 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流速、 检测波长、柱温及进样量S等。
2.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3.精密度试验与回收率试验 4.实际样品含量测定
1.确定色谱条件
色谱柱的选择 流动相 流速 检测波长 柱温 进样量
Excellent t = 1.0 - 1.05
Acceptable t = 1.2
Unacceptable t=2
Awful t=4
正常
前伸
三.液相色谱图名词术语(7)
基线(Baseline):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由流动相所产生 的响应信号.
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 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 波动.
结果处理与分析 第二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一、色谱数据处理 二、色谱图 三、色谱图名词术语 四、色谱峰检测 五、HPLC测定步骤与内容
一.色谱数据处理
色谱数据处理是通过ADC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 字信号,然后采用色谱软件处理给出色谱图等信息。
三.色谱图名词术语(1)
色谱峰(Peak):色谱柱流出组分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响 应信号.
峰底(Peak Base):峰的起点与终点之间连接的直线. 峰高(Peak Height):峰最大值到峰底的距离.
响应值 (mV)
←色谱峰
峰底 时间(分)
基线 ↓
峰高
三.色谱图名词术语(2)
切线峰宽(Peak Width, 峰宽):在峰两侧拐点处所作切 线与峰底相交两点之间的距离.
调整保留时间:tR’= tR-t0
三.液相色谱图名词术语(4)
保留体积(VR)(Retention volume): 组分从进样到出 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流动相体积.
死体积(V0)(Dead volume):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 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流动相体积.
调整保留体积:VR’=VR-V0=tR’ • FC
基线飘移(Baseline Drift): 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 化.
基线
基线噪音
基 线 飘 移
三.液相色谱图名词术语(8)
标准偏差(σ)(Standard deviation): 0.607倍峰
高处峰宽的一半,为便于测量,改用半峰宽。目的

是为了计算柱效率(柱效)。 柱效(理论塔板数) :N=
Rel. Int. (%)
100%
50%
0% 0.2 0.6 1.0 1.4 1.8 2.2 2.6 3.0 Time, min
Rel. Int. (%)
100%
50%
0% 0.2 0.6 1.0 1.4 1.8 2.2 2.6 3.0 Time, min
2.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标准曲线是定量分析的根本依据. 药物浓度(或质量)与药物在检测器上的产生的信号
(通常采用峰面积A)成比例(正比). 标准曲线的范围确定取决于样品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 标准曲线线性一般采用度 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 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4.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 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表示测定的重现性。用
偏差(d)、标准偏差(SD )、相对标准偏差(RSD )(变异 系数,CV )表示. (1)偏差(d):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2)标准(偏)差(SD或S)
(3)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有日内 变异与日间变异两种)
(1)回收试验 空白+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 测定值为 M
回收率
M - 空白
R=
X 100%
A
(2)加样回收试验 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 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回收率 R = M - P X 100% A
数据要求 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 如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
线形通常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求得回归曲线的斜率 (Slope)来表示。
数据要求:至少需要五个浓度考察线形,需提供相关系 数、y截距(检定的可能偏差)、回归斜率及方差等参 数,应列出回归方程数和线性图。
9.范围(Range)
指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 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7.专属性(specificity,或称选择性)
指有其他成分(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 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能反映 该方法在有共存物时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是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是否受到相互干扰程度的度量.
8. 线性(Linearity)
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 系的程度。
保留时间(TR)(Retention time): 组分从进样到出峰最 大值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0)(Dead time): 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的出峰时 间.(其测定测定通常是使用不被柱子保留而又有紫外吸 收的惰性物质,例如:正相色谱常用四氯化碳,反相色 谱常用甲醇、尿嘧啶、NaNO3等).
相对回收率 直接反映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应控制在100%左右(95%~105%)。
绝对回收率 模拟生物样品经整个样品处理过程,而相 应标准溶液直接分析,两者的响应值之比称为绝对回收 率。绝对回收率一般应大于70%,过低说明方法中待测 物质损失严重。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回收试 验法”和“加样回收试验法”。

tR

2


2
N=5.54
tR W1/ 2

标准偏差σ
进样
半峰宽
峰宽
塔板理论 类似蒸馏中的气液平衡
图示中塔板数为3.
四.色谱峰检测
峰的检测和判别是依据在基线的讯号水平上,预设一个 “阈值”,超过该值时,判别为峰可开始检测。一般采 用下面两种方式判别峰讯号的变化:
依 照 信 号 斜 率 的 变 化检测信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