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

文化史商代:甲骨文,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成熟的汉字;金文。

周代:分封制(周、晋、卫、宋、鲁、齐、燕);宗法、礼乐制;青铜制品成熟;工商食官;丝织工艺突飞猛进;春秋:孔子(春秋,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恢复等级秩序,为政以德,改良政治,对鬼神敬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老子(春秋,天法道,道法自然,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风(各诸侯国民歌),雅(西周宫廷乐曲歌词),颂(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句式,现实主义倾向,“赋比兴”手法。

九九乘法口诀,用竹棍做算筹的筹算计算法。

战国:孟子(仁政,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唐代以后《孟子》被奉为经典,南宋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尊为亚圣)荀子(赵国人,朴素的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注重环境和教育,主张礼法并施,治国以礼教为主)墨子(鲁国人,兼爱非攻,节葬,节用,尚贤,尚力)庄子(宋国人,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顺应自然)韩非(韩国贵族,后至秦国,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屈原等人编著,自由灵活的句式,瑰丽华美,想像奇特,与《诗经》合称“风骚”,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

发明“司南”,指南车,指南鱼。

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内有世界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秦朝:统一后,推行小篆,后来推广隶书。

西汉:初年兴黄老之学,积极无为,后不利于中央集权发展,爆发七国之乱,汉武帝登基后,决定强化集权,重用董仲舒。

西汉儒学:依据《公羊春秋》,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行仁政,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汉赋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黄帝内经》成书。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候风地动仪。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望闻问切”中医临床学的经典,被称为医圣。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魏晋南北朝:佛、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危机。

书法发展成为自觉的艺术。

东晋顾恺之:长于丹青,以形写神东晋王羲之:书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朝的贾思勰,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唐代:吴道子:雍容华贵画风的代表,吴带当风。

张旭的草书“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怀素草书“惊蛇走虺,骤雨狂风”;颜真卿楷书端庄浑厚,柳公权楷书遒劲森严,合称“颜筋柳骨”。

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

咸通9年,即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唐初孙思邈《丹经》硫磺伏火法,唐末用于战争,14世纪传入欧洲。

僧一行(还研制了铜制浑象仪)与梁令瓒创制黄道游仪。

“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宋代: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源,格物致知,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元朝时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有意无法。

文人山水画,北宋时气势宏伟,南宋多偏安一角,马远,夏圭。

世俗画兴起,北宋《清明上河图》;北宋瓦舍,两宋之际出现“南戏”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首先是用胶泥制活字,后出现木活字,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北宋发明人工磁体的指南针,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元代: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用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

郭守敬发明新型浑仪——简仪。

发明珠算法。

王祯《农书》,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

明代:王守仁: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

李贽: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权威,追求物质享受,男女平等,反封建礼教。

八大山人,明亡后,与同时期的画家形成了风格奇特的一个派别,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出现杨柳青镇木版年画。

章回体裁小说开始出现;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先河《水浒传》;神魔小说的典范《西游记》;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金瓶梅》;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红楼梦》;借鬼说事、批判现实的“孤愤之书”《聊斋志异》;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儒林外史》。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徐光启《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李时珍《本草纲目》,运用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清代:王夫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理在气中,反对专治暴君统治,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建立监督机构,言论自由。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弊书》。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逐渐形成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被誉为“国粹”。

《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

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报刊,翻译《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强(镇压国内起义),中体西用,自强求富)王韬:主张“商富即国富”,允许民间自立公司。

、郑观应:商战,著有《盛世危言》。

康有为:设万木草堂讲学,中西结合,《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批判专制君权,反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严复:《天演论》,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经济史商代:出现青铜制品,并逐渐成熟。

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春秋战国:人们掌握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石制,骨制农具。

春秋出现自耕农,井田制开始崩溃,春秋前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废除井田制,肯定土地私有制。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著名的水利设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战国时期出现用租佃方式进行经营。

私营手工业兴起。

西汉:漕渠,白渠。

西域坎儿井。

西汉中期,梨壁发明。

自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两汉之际,王景治河。

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

丝绸远销欧洲,“丝国”称号。

东汉:东汉晚期,发明青瓷。

魏晋南北朝:曹魏时期马钧改进翻车。

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均田制一直延续到唐朝,直到唐安史之乱后被废除)。

发明白瓷。

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缂丝技术。

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

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

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瓷窑。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打破“坊市制”,出现夜市,早市,草市,御街成为商业街,标示着城市格局和功能的重大演变。

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使棉布日益普及。

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元青花。

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明后期,棉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商业市镇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地方性的大商帮。

明中后期实施“一条鞭法”,清前期推行“摊丁入亩”。

清乾隆只准许一口通商。

政治史夏朝:公元前2700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商代:内外服制度。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周代: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嫡长子继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秦朝: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殿最”制,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

汉代:中外朝制,察举制和征辟制。

汉武帝“推恩令”东汉末年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两宋:二府三司制。

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元朝:废三省,设中书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朱棣在文渊阁设立内阁。

清朝: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清雍正设军机处。

1839-虎门销烟1840-鸦片战争1842.8-《南京条约》1844-《望厦条约》《黄埔条约》1851-1-11洪秀全起义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1856-太平天国达到全盛,《天朝田亩制度》,严重内讧。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6《天津条约》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北京条约》1864-南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94-中日甲午战争。

1895-《马关条约》1898-义和团“扶清灭洋”1900-8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01-9《辛丑条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