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4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B.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7.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28.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29.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表述符合宋代特征的有()①军事强大得以立国三百多年②儒学应对挑战获得重要发展③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④制度创新推动了各民族的交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
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3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
亚当·斯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A.与西欧相比经济落伍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32.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B.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33.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34.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
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
这一事例()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5.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
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与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如徽商一样提出新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
……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
在中国,家族内部所有子女均分财产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这就意味着作为创业者的第一代死后,其财产要被分割,商业资本规模缩小,……第二代死后,又要面临再一次“分家”,如此几代,资本就会消失于无形之中,难以有效地积累。
商人之家大体逃不过三代而衰的命运。
……16-17世纪,英国社会中开始借鉴土地贵族阶层的长子继承制。
英国贵族和地主阶层为保持家族和血统的连贯,规定财产和爵位统统由长子继承,商人所拥有的财富也越来越多,财产只有由一个人继承才能避免被分割而逐渐减少的命运。
——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材料二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
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这一变革使徽州盐商“一败涂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
……洋纱、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进口日增,使徽商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
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有地位。
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
至清光绪中叶,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徽州教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两国商人在生活方式和财产继承方面的不同,并据此分析对两国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徽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
(11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长评价学科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A)参考答案:BA BDBCC DCBCA(1)生活方式:徽商奢靡,英商节俭;徽商挑战等级观念,英国商人认可等级制度。
(4分)财产继承:徽商财产由子孙分割,英商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
(4分)(如果学生答有明代徽商提出“工商皆本”,英国商人奉行重商主义可适当给分。
)影响:对中国,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3分)对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2)性质:封建性商帮,具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3分)因素:清廷的盐法变革使徽商失去了经销盐业的垄断特权;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太平军与清军的长期的战争破坏;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商操纵垄断市场;徽商经营方式未能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任意四点就可得8分)(B)参考答案AC AAACC CABBB(1)演变: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
(任答两位即可)理想: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认为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3)影响: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
(A)参考答案:BA BDBCC DCBCA(3)生活方式:徽商奢靡,英商节俭;徽商挑战等级观念,英国商人认可等级制度。
(4分)财产继承:徽商财产由子孙分割,英商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
(4分)(如果学生答有明代徽商提出“工商皆本”,英国商人奉行重商主义可适当给分。
)影响:对中国,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3分)对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4)性质:封建性商帮,具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3分)因素:清廷的盐法变革使徽商失去了经销盐业的垄断特权;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太平军与清军的长期的战争破坏;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商操纵垄断市场;徽商经营方式未能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任意四点就可得8分)(B)参考答案AC AAACC CABBB(1)演变: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
(任答两位即可)理想: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认为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3)影响: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