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介入治疗

脑血管介入治疗


(二)手术配合教育
手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应向患者介绍术 中配合的方法,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 咳嗽等。
因为治疗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2小时, 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所以治疗前应指导患 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锻炼。
(三)一般专项护理
通知患者禁食、禁水4-6小时。术区备皮。 完善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 留置导尿管。 左下肢保留静脉留置针,术前2小时静脉泵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在数字X光机的指引下, 在大腿根部股动脉处穿刺置管,由特殊材料制成 的导丝和导管导引,将网状中空折叠成一根半火 柴粗的镍钛合金支架,依次通过股动脉、腹动脉, 最后送到颈动脉狭窄处,体外的机关一动,支架 便自行膨胀、打开,把原本狭窄的颈动脉完全撑 开,血流变得通畅。支架可将狭窄部位扩开,增 大血流,保证脑部血供需求;同时支架是一个网 状结构,撑开后像护网一样,把周围的斑块护住, 不使它脱落下来,减少脱落的机会,从而避免中 风的发生,这是预防和阻止病人患中风脑梗塞积 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 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 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从而造成血压升高 或脑血管痉挛,影响手术效果。针对这些心理特 点,认真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耐心讲解治疗的 必要性、治疗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基本方法、治 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效果等。也可以结合介 入治疗的成功病例教会患者做到 精神放松,消除 病人的恐惧不安心理,取得病人的配合,使手术 顺利进行。
吡格雷,不可随意加减药量。 定期复查。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Only f or distribution to the EVA3S com mittee
适应症:
哪些人适宜做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呢?如果 有了症状,如一过性眼前发黑、肢体麻木 无力,说话不清,再加上狭窄≥50%,就需 要做,尤其是超声提示颈动脉软斑块、不 稳定斑块的必须做;如果没有症状,超声 波和血管造影证实狭窄度≥70%属于高危患 者,引起脑中风可能性增大,也需要做。
(三)用药护理
补液治疗 抗菌素 低分子肝素钠 硫酸氢氯吡格雷 肠溶阿斯匹林
(四)一般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饮食清淡易消化。 做好基础护理、尿管护理。 防止腹压增高动作,如咳及用力排便等以
防止血栓脱落。
健康教育指导
保持心情舒畅,适度锻炼,劳逸结合。 预防感冒,保证充足睡眠。 戒烟、戒酒。 低脂、低盐饮食,多食蔬菜及适量水果。 用软毛刷刷牙,不可做颈部按摩。 遵医嘱按时服用 肠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
入尼莫地平注射液以防止血管痉挛。 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鲁米那0.1g,同时备好
沙袋、CT、病历等入导管室。
术中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进行详细记录 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提高 心率,多巴胺升血压。 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给予静脉应 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回顾: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 的疾病,且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 发率高的特点。全世界每六个人中会有一 个人在有生之年罹患脑血管疾病,每六秒 钟有一人因脑血管疾病致残或死亡。
早防早治是降低该病死亡率、致残率、复 发率最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病例1:余某某,男,45岁。诊断: “脑梗死(右侧额顶叶);2型糖尿 病”
显示支架位置
右侧颈动脉治疗后
右侧颈动脉治疗前
病例2:李某某,男,58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4天,加重 1天。”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颅脑CT:正常。
左侧颈动脉治疗后
显示支架位置
左侧颈动脉治疗前
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禁忌症
除严重心、脑功能衰竭者外,支架治疗无绝对禁 忌证。其相对禁忌证为:(1)颈动脉狭窄伴有严重 粥样硬化斑块者,在支架扩张时可引起斑块脱落 导致动脉远端栓塞;(2)颈动脉完全闭塞及动脉严 重迂曲的患者,导管不能到位;(3)血管狭窄长度 超过10cm;(4)有出血倾向或严重凝血机制障碍 者;(5)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或放疗后有骨髓抑制时; (6)合并有颅内肿瘤 (7)卒中或痴呆所致的严重残疾; (8) 6周之内发生过卒中; (9)病人或病人家属不同 意。
术后护理
(一)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神经系统症状 观察意识、瞳 孔、有无失语、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患侧 头痛,及时发现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梗死。 对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者应用扩血管药物。
术后入住监护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发现异常穿刺部位加沙袋压迫6小时。 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24小时。 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 观察敷料有无渗血、皮下气肿等。 注意术侧肢体保暖。 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 为患者按摩腰骶部以减少患者不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