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表达技巧)教学目的:1.针对高考,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总结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规律,在主观题的回答中语言如何简练准确,学会方法2.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一些基本术语,加强知识储备一.高考诗歌的考点要求是什么——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知识梳理——专业术语(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一)、知识梳理1、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抒情类:描写类:其他:3)修辞方法2、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术语强化理解A.从表达方式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我们先来看些描写抒情的例子,看看这些用了什么手法,再对其进行归纳总结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4.、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5、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归纳:A、描写也有很多,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高低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手法,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等等;B、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比如我们学的杜甫的《旅夜抒怀》的第三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就是直接抒发作者愤懑悲伤的情感)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B.从修辞手法看,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设问、用典、顶真等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5、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C.从表现手法或者艺术手法来看赋比兴、象征、想像、联想、抑扬、对比、渲染、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衬托(正、反衬)、以动衬静、用无声写有声、以乐衬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1、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有人说这是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凄凉之诗,联系背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答:2、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答:三、鉴赏方法:(一)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二)总结诗歌表达技巧答题的方法1.写出用了哪种手法。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中是如何体现这种手法的。
3.结合诗歌的主旨或者情感说说这种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步和第三步点出,第二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实战训练1.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3、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五,总结回忆答题方法六,作业A组: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 、杨柳岸晓风残月5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7、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8、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B组: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7 、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1 、樯橹灰飞烟灭。
C组:简要分析下面这些诗所用的表达方式。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答案表达方式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近结合,借景抒情。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写秋山高远,第二句写山中人家。
后两句写了秋山的近景。
生机勃勃。
2."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虚实相生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一虚一实在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4.、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点面结合5、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正面描写修辞手法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设问(讲解例子)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夸张对比“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5、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对偶表现手法1.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有人说这是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凄凉之诗,联系背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衬托。
从表面上看是写繁华,实际上是写梦醒后无限的凄凉。
用梦的繁华来反衬现实的凄凉。
以乐衬哀。
表达了凄凉的感情。
(学生可能答的是比喻。
这就涉及常犯的错误)2、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⑵“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高考补充答案:借景抒情。
鉴赏方法:1.蝉虞世南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分析。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借“饮清露”“居声自远”的蝉,来说明品格高洁的人,不需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真理。
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赞扬和高度的自信。
让学生先思考2分钟,理清答题思路,组织语言。
先请一个同学说,再请别的同学补充,尽量答题完整规范。
2.之后教师指导下全班一起来总结答题的方法。
(具体讲解第二步:比如,托物言志,那么就回答托什么物说明或者表现什么,从而表达什么主旨或者志向;借景抒情,那么就回答诗歌用了什么什么的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对比,诗人将什么和什么进行了对比,从而写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先将明确的第一步和第三步点出,将第二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战训练1.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案: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