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等2、氧化磷酸化;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
3、多酶复合体: 几种功能不同的酶彼此嵌合在一起构成复合体,完成一系列酶促反应4、限制性内切酶;一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
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 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5、结构域: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域,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形实体,称为结构域6、脂肪酸ω-氧化:脂肪酸的ω-碳原子先被氧化成羧基,再进一步氧化成ω-羧基,形成α、ω-二羧脂肪酸,以后可以在两端进行α-氧化而分解。
7、戊糖磷酸途径:又称为磷酸已糖支路。
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两用人才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 是指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经过氧化脱羧、糖磷酸酯间的互变,最后形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的过程)8、竞争性抑制作用: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
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
这种抑制剂使Km增大而υmax不变。
9、肉毒碱穿梭作用:活化后的脂酰CoA是在线粒体外需要一个特殊的转运机制才能进入线粒体内膜。
在膜内外都含有肉毒碱,脂酰CoA和肉毒碱结合,通过特殊通道进入膜内然后再与肉毒碱分离(脂酰CoA 通过形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一个穿梭循环途径。
)10、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11 增色效应;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12、半不连续复制;半不连续复制是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13、尿素循环: 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来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循环。
循环是发生在脊椎动物的肝脏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14、信号肽: 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夸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
15、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
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
16、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的一种方式。
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17、核酸分子杂交: 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Walson-Crick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DNA分子的过程称为杂交。
18、Pribnow Box : 原核生物中,在起始密码子上游有一个由5-6个核苷酸组成的共有序列,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box),这个框的中央位于起点上游10bp处,所以又称—10序列(—10 sequence),是转录的解旋功能部位,一般较保守。
20、多核糖体: 在信使核糖核酸链上附着两个或更多的核糖体21、蛋白质超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super secondary structure)介于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是由二级结构有规则组合而成的,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22、EMP途径:EMP途径是一个自由能下降的过程,由G到G-6-P,F-1-P到F-1.6-2P,和PEP到丙酮酸耗能过程构成了3个能障。
如果实现糖异生就必须绕过这三个能障。
其他步骤均为可逆反应。
23、粘性末端:当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个特异性的碱基序列处切断DNA时,就可在切口处留下几个未配对的核苷酸片段,即5’突出。
这些片断可以通过重叠的5‘末端形成的氢键相连,或者通过分子内反应环化。
因此称这些片断具有粘性,叫做粘性末端。
与平末端相对。
24、Tm值: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
DNA 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
25、核小体: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26、减色效应: 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27、生糖氨基酸,能通过代谢转变成葡萄糖的氨基酸。
包括丙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15种。
28、酶比活力,代表酶的纯度。
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
对同一种酶比活力越大酶纯度越高29、Km值: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
不同的酶Km值不同,同一种酶与不同底物反应Km值也不同,Km值可近似的反应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m值大,表明亲和力小;Km值小,表明亲合力大。
30,蛋白质变性与复性:DNA的变性是指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DNA 复性是指: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32、重组修复: 这个过程是先进行复制,再进行修复,复制时,子代DNA 链损伤的对应部位出现缺口,这可通过分子重组从完整的母链上,将一段相应的多核苷酸片段移至子链的缺口处,然后再合成一段多核昔酸键来填补母链的缺口,这个过程称为重组修复。
33、逆转录: Temin 和Baltimore 各自发现在RNA 肿瘤病毒中含有RNA 指导的DNA 聚合酶,才证明发生逆向转录,即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
35、别构酶:具有变构效应的酶。
有些酶除了活性中心外,还有一个或几个部位,当特异性分子非共价地结合到这些部位时,可改变酶的构象,进而改变酶的活性,酶的这种调节作用称为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受变构调节的酶称变构酶36、碘值:脂肪不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100g脂肪所摄取碘的克数。
检测时,以淀粉液作指示剂,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液进行滴定。
碘值大说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其不饱和程度高。
37、辅酶(coenzyme)是一类可以将化学基团从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上的有机小分子,与酶较为松散地结合,对于特定酶的活性发挥是必要的。
有许多维他命及其衍生物,如核黄素、硫胺素和叶酸,都属于辅酶。
这些化合物无法由人体合成,必须通过饮食补充。
不同的辅酶能够携带的化学基团也不同:NAD或NADP+携带氢离子,辅酶A携带乙酰基,叶酸携带甲酰基,S-腺苷基蛋氨酸也可携带甲酰基。
辅基(prosthetic group)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其中较小的非蛋白质部分称辅基),与酶或蛋白质结合的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辅基在整个酶促反应过程中始终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卟啉。
38、底物水平磷酸化:1,3-2P-甘油酸具有很高的能量,在磷酸甘油激酶的作用下,将高能将转移给ADP,形成ATP,本身形成3-P -甘油酸。
这里未经过呼吸链,直接与底物偶联生成了ATP,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0、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这是Reiji Okazaki在DNA合成实验中添加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前体观察到的。
二、填空1、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及释放的能量:脂肪酸β-氧化的产物是乙酰辅酶A 。
2 、在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丙二酸单酰CoA 直接参加.3、一种氨基酸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这个氨基酸是谷氨酸。
4、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脱氢酶的辅酶是NAD或NADP,氧化酶的辅酶铁卟啉。
5、人体内氨基氮排泄的主要形式尿素;嘌呤代谢的产物是尿酸。
6、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IMP:然后再此基础上产生AMP和GMP。
7、维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主要的力是氢键。
8、多糖是由单糖通过糖苷键相连组成的生物大分子。
9、磷酸戊糖途径主要生物学意义是可以产生磷酸核糖和NADPH。
10、 E.C2,1,1,1是属于酶类。
它的催化反应通式是。
11、酶的辅助因子有两大类,与酶结合紧密的是辅基,结合松弛的是辅酶。
12、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13、Asp的pK NH=9.82,pK COOH=2.09,pK R=3.86,它的等电点(pI)是。
14、E.C5,1,1,1是属于酶类。
它的催化反应通式是。
15、在实验中,让底物浓度是4Km时,酶反应速度达到该酶最大速度的80%。
17、维生素E与生育有关,所以它的别名叫生育酚,而具有凝血作用的维生素叫称为维生素K。
18、酶的专一性可分为结构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19、磷酸己糖途径生物学意义是降低代谢所需能量,保糖机制,。
20、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则卷曲等。
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36 个ATP?如果在有氧的情况下进入三羧酸循环时,可以净生成38 个ATP?21、tRNA结构有两重要个结构,一个可与结合mRNA结合,称为反密码环,另一个可以与氨基酸结合,称为氨基酸臂。
22核苷酸之间是以磷酸二酯键连组成了核酸大分子。
23酶催化有两个显著特点,它们是高效性和专一性。
24tRNA结构有两重要个结构,一个可与结合mRNA,称为反密码环,另一个可以与氨基酸结合,称为氨基酸臂。
25氨基酸的构型是根据立体异构确定的,生物体内的氨基酸大多数是L构型能加速酶反应的物质称之为激活剂。
26酶的辅助因子可根据与酶结合的牢固程度分为辅基和辅酶。
27E.C3,1,1,1是属于酶类。
它的催化反应通式是。
28含较多稀有碱基的核酸是tRNA。
29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占百分之70,磷脂占百分之30。
30寡霉素是磷酸化的抑制剂,鱼藤酮是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31真核生物的mRNA在成熟过程中要切掉不编码的核苷酸片段这些片段叫作内含子。
32底物脱去的氢从NAD进入呼吸链,可产生2.5 ATP,而从FAD进入则生成 1.5ATP。
16、底物氧化脱去的H从呼吸链NAD进入电子传递,可以产生 2.5分子A TP,如果从FAD进入呼吸链可以产生 1.5分子的A TP。
三、判别是非1、维生素是一类动物本身不能合成但对动物生长和健康又是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所以必须从饮食中获得。
许多辅酶都是由维生素衍生的。
对2、酶具有高度催化能力的原因是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错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但所经历的路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