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磁学1011
8
• 1831年 英国 法拉第(M. Faraday)发现 电磁感应,他得知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的消息后想到,既然能够产生磁,磁也应 当能够产电。既然电荷能在导体上产生感 应电荷,电流也能在导体上产生感应电流, 他就是本着这种信念从事实验研究的。 • 1834年 愣次(H.F.E.Lenz)定律 • 1839年 高斯(K.F.Gauss)定律,把库 仑定律提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后来麦克斯 韦方程的基础之一。 • 1840年 焦耳(J.P.Joule)定律 • 1843年 电荷守恒定律 9 • 1864 麦克斯韦 剑桥
18
2. 电场强度矢量 E
r r F (1) E 的定义: E= 的定义: qo 很小是实验电荷) (qO很小是实验电荷)
∑q
i
i
r F qo r E
r 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处受力大小 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处受力大小. 即 E :
方向为单位正电荷在该处受力方向. 方向为单位正电荷在该处受力方向 单位: 单位:N/C (牛顿 / 库仑 或 V/m 牛顿 库仑) 一般地: 一般地 大小方向都不同 不同。 电场空间不同点的场强 E 大小方向都不同。 若场中各点的E 大小方向都相同 若场中各点的 大小方向都相同 均匀电场
r ˆ F r 21
r
r q2
同理:电荷 受电荷q 的力: 同理:电荷q1受电荷 2的力:
ˆ是电荷q 指向电荷q r是电荷 2指向电荷 1单位矢量
r q q2 ˆ F = K 12 r 21 r
14
r q1q2 (3) K 的取值 ˆ F=k 2 r r 一般物理上处理比例常数有两种方式: 一般物理上处理比例常数有两种方式: 1) 如果关系式中除 以外,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已经 如果关系式中除K 以外,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已经 确定,那么只能由实验来确定K 确定,那么只能由实验来确定 值。 r M mr 并且G是具 r 如万有引力定律: 如万有引力定律: F = G 3 有量纲的量 r 待测量 2) 如果关系式中还有别的物理量尚未确定单位 则:就令 K =1 真空中的 1 库仑定律 k= =8.988×109 Nm2 / c2 介电常数 4πεo 国际单位制中: 国际单位制中: r q1q2 ˆ F= r 2 εo =8.85×10−12 C2 / Nm2 4 or πε
i=1
库仑定律 电力叠加原理
是静止电荷相互作用 的基本定律
17
§2 电场 电场强度 1.电场 电场 库仑力如何传递? 库仑力如何传递? 两种观点 近代物理学证明: 近代物理学证明: 电荷 q1 F21 电场
近距作用 超距作用 F12 电荷 q2
电场的基本性质: 电场的基本性质: 1º 对放其内的任何电荷都有作用力 2º 电场力对移动电荷作功 静电场: 相对观察者静止的电荷激发的电场。 静电场: 相对观察者静止的电荷激发的电场。 ——是电磁场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电磁场的一种特殊形式 特点:静电场与电荷相伴而生。 特点:静电场与电荷相伴而生。
6
1820年前
电
?
磁
7
• 1826年 欧姆(G.S.Ohm)定律,在我们今天 看来,欧姆定律是电学里最简单的定律,可 是,在历史上,它的建立和被接受,确是很 不容易的事,在欧姆创立欧姆定律时,不仅 没有测量电位差和电阻等物理量的仪器,而 且连这些物理量的概念都不清楚,所以困难 是很大的,物理学上的开创性工作往往是这 样的。 • 1828年,格林(G.Green)定律,他是一位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发展了泊松关于电学和 磁学的理论。格林是用泊松用过的位函数来 处理问题的,他把这个函数取名为“位函数” (potential function)。
x
q
?
r
4º 电场中每一点都对应有一个矢量 E , 这些矢量的总体构成一个矢量场。 这些矢量的总体构成一个矢量场。 因此在研究电场时, 因此在研究电场时,不是只着眼于个别地方的 场强,而是求它与空间坐标的函数。 场强,而是求它与空间坐标的函数。
21
3 电场线 电场线( ) 在电场中画一组曲线, 电场线(E)线:在电场中画一组曲线, 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电场方向 一致,这一组曲线称为电场线。 一致,这一组曲线称为电场线。 为了定量地描写电场, 为了定量地描写电场,对电场线的画法 作如下的规定:在电场中任一点处, 作如下的规定:在电场中任一点处,通过垂 直于电场强度E 直于电场强度 单位面积的电场线数等于该 点的电场强度的数值。 点的电场强度的数值。 dS
13
2. 库仑定律 (1) 点电荷 —— 理想模型
忽略物体形状及电荷的分布, 忽略物体形状及电荷的分布,看成具有电荷的几何点
(2) 库仑定律(1785年,库仑通过扭称实验得到) 库仑定律(1785年 库仑通过扭称实验得到)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 1,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r q q2 ˆ F=k 1 2 r r r q1q 2 ˆ F 12 = K r r 2 r ˆ 12 rF r ——电荷 2受电荷 1的力 电荷q 电荷 受电荷q r q2 q1 是电荷q 指向电荷q 是电荷 1指向电荷 2单位矢量 q1
11
§1静电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 静电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 1. 电荷守恒定律 (1) 电荷? 电荷? 电荷→ 电荷→ 只有两种 物体的引力相互作用本领 电荷是物质 质量 → 物体的引力相互作用本领 的基本属性 电荷 → 物体的电相互作用本领 物体的电相互作用本领 (2) 电荷是量子化的(charge quantization ) 量子化: 量子化:某物理量的值不是连续可取值而只能 取一些分立值, 取一些分立值,则称其为量子化 自然界物体所带电荷: 自然界物体所带电荷:q = ne e = 1.602×10-19C × 电荷量子 n= ±1、±2、±3… 、 、 注:在宏观电磁现象中电荷的不连续性 表现不出来。 表现不出来。
电磁学研究对象
• 它是研究电磁场以及它和带电粒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主要内容大致可归纳成两部分: 场(电场和磁场) 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0
第一章
§1 §2 §3 §4 §5 §6 §电场强度 高斯定理 电势及其梯度 静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能 电容和电容器 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定理 恒定电流场
19
(2) E 的计算: 的计算: 1) 带电粒子的电场 位于原点处的粒子的电场E。 求一带电 q 位于原点处的粒子的电场 。 z 在任意点P放入一点电荷 在任意点 放入一点电荷 qo P r qo r 受力: 根据库仑定律 qo 受力: y r qqo + ˆ F= r q 2 4 or πε x r r r F q > 0 E || r q ˆ r r q ˆ P点处的场强: E= = 点处的场强: 点处的场强 2 < 0 E ↑↓ r ˆ qo 4 or πε 电场分布特点: 电场分布特点: 1º E 的方向,处处是以 q 为中心的 的方向, 矢径方向(或反方向)。 矢径方向(或反方向)。
16
r F 21
r r
r F 12 q2
3. 电力叠加原理 实验证明:多个点电荷存在时, 实验证明:多个点电荷存在时,任意一个点电荷 受的静电力等于其它各个点电荷对它 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q2 q3 qo qn q1
r r r r r nr F= F +F +F +L F = ∑F + n i 1 2 3
E E
22
点电荷的电场线 负电荷 E 正电荷
+
23
一对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
+ E
24
一对等量正点电荷的电场线
+
+
+ E
25
+
一对异号不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
E +2q
q
26
带电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线
++ ++ + + + + +
E
27
Have a good day!
28
+
q
20
r P点处的场强: E= 点处的场强: 点处的场强
q 4πεor
ˆ r 2
z
2º q 一定时, E 的大小只与 有关。 一定时, 的大小只与r 有关。 大小相等。 在相同 r 的球面上 E 大小相等。 3º E∝ 1 ∝ 2 r
P r qo r y
r E
+
r→∞ E→0
r →0 E →∞
E
电磁学
1
中国古代电磁学知识
• 人类有关电磁现象的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 600年 电:摩擦起电 雷电现象 磁:磁石 指南针
2
3
4
电磁学建立和发展脉络
• 从远古到18世纪中、晚期,电磁现象的早 期研究阶段,以对电、磁现象的观察、实 验及定性研究为主。 • 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上半叶,开始了对 电磁现象的定量研究,揭示了电现象和磁 现象的本质联系,使电磁理论更加完善; • 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在原有电磁学理 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场的概念并建立了 电磁理论的完整体系。
12
(3) 电荷遵从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述: 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述: 在一个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 在一个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 的代数和在任何物理过程中保持不变。 的代数和在任何物理过程中保持不变。
∑ qi = C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普遍的基本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普遍的基本定律。 (4) 电量是相对论不变量 电量是相对论不变量 都有两个电子两个质子 例:H2 、He原子 原子 并都精确电中性
5
• • • • • • • •
1269年发现磁石有两极 仿照地理学,把球形磁石上的两极分别叫N和S极 1646年英文里的electricty一词出现 1733年 迪费(Du Fay,1698-1739)发现电有两种 1736年 导体(conductor)一词的出现 1785年 库仑(C.A. Coulomb)定律 1820年 丹麦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同年 法国 安培(A.M. Ampere)分子电流假说,认为 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它的分子磁性,而分子磁性则来源于 分子内部有一种永远流动的电流——分子电流(也有人 把它叫做安培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