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梁弯曲时的位移
由边界条件: x 0时,w 0 由对称条件: x l 时,w 0
2
得: D 0 得: C Fl 2
16
AC段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y
F ( 4x2 l2 )
16EI
A
F
C
w F x ( 4x2 3l 2 ) 48EI
x l
l
2
2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分别为:
B
x
max
wc wB wc
wB
B
L 2
例6.若图示梁B端的转角θB=0,求力偶矩m和P 的关系?
解:
B
Pa 2 2 EI
m 2a 0 EI
m Pa 4
例7.求外伸梁C处的位移。 解: 刚化AB
P
A
B
C BC引起的位移
L
a
f c1
pa3 3EI
c1
pa2 2EI
P
A
B
C
刚化 EI=
P
C
θc1
A
B
Pl 2 16EI
wmax
w
x l 2
Pl3 48EI
例4.已知梁的抗弯刚度为EI。试求图示简支 梁的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并确定θmax和 wmax。(请同学课后思考)
y
q
A
C
D
E
B
x
a
a
a
a
四.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在材料服从胡克定律、且变形很小的前提下, 载荷与它所引起的变形成线性关系。
A
w P x2 ( x 3l ) 6EI
x
l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分别为:
max
B
Pl 2 2EI
B
Pl 2 2EI
Pl 3 wmax wB 3EI
Pl 3 wB 3EI
P
θBB x
另解: M (x) Px EIw M (x)
EIw Px
xA
EIw P x2 C 2
EIw P x3 Cx D 6
例5.用叠加法求 wC、A、B
解:将梁上的各载荷分别引起的位移叠加P361
wC
5ql 4 384 EI
Pl3 ml 2 ( 48EI 16 EI
)
A
ql 3
Pl 2
ml
(
)
24 EI 16 EI 3EI
B
ql3 24 EI
Pl 2
ml
(
16 EI 3EI
)
逐段刚化法:
变形后:ABAB` BC B`C` C点的位移为:wc
1
(x)
(1
w w2
)3/
2
w
1 M(x)
( x) EIz
EIzw M(x)
问题的关键:考虑上式中的取正还是取负?
问题的关键:考虑上式中的取正还是取负?
y M0
M w 0 M
y M0
M w 0 M
x
x
EIw M
思考:与小挠度微分方程 EIzw 相M对(x应) 的坐标系 为? ( )
y
q
x
l
解:M(x) ql x q x2
y
22
q
EIw ql x q x2 22
A
B
x
EIw ql x2 q x3 C
x
l
46
EIw ql x3 q x4 Cx D 12 24
由边界条件:x 0时,w 0
x l时,w 0
得:
ql 3 C , D0
24
q (6lx2 4x3 l 3 )
如需计算某处的位移,而该处并无与位 移对应的荷载,则可采取附加力法。
卡氏第二定理应用于计算梁的截面转角和挠度
M 2dx
V
l
2EI
Δi
V Fi
计算梁截面转角Δi
l
M M .
EI Mi
dx
计算梁的截面挠度
Δi
l
M . M EI Fi
dx
例1弯曲刚度为EI的悬臂梁受三角形分布荷载作 用,不计剪力对变形影响。用卡氏第二定理计
算悬臂梁自由端A处转角。
解:A处无与转角对应的力偶,可附加力偶。
MA 0
q0
MA
任意截面弯矩为
Ax
B
M ( x)
MA
1 q0 2l
xx
x 3
l
M
A
1 6
q0 x3 l
M
(
x)
M
A
1 6
q0 x3 l
M ( x) 1 M A
A
l 0
M ( x) EI
M (x) dx
M A
1 EI
l 0
●传动轴的支座处转角过大,轴承发生磨损。
★变形的有利方面(工程实例) ●车辆上的板弹簧,要求有足够大的变形,以 缓解车辆受到的冲击和振动作用。
P
P
2
2
P
●求解超静定问题。
二.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 梁对称弯曲时用什么参数表示轴线的变形?
1
(x)
M (x) EI z
?
w
挠度w:横截面形心处的铅垂位移。
y
P
B
θB
例3已知梁的抗弯刚度为EI。试求图示简支梁 在集中力F作用下的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 并确定θmax和 wmax。
y
F
A
B
C
x
l
l
2
2
解:AC段:M( x ) F x
2
EIw F x
y
2
A
EIw F x2 C
x
4
l
F
C l
B
x
EIw F x3 Cx D 12
2
2
思考:c 0 ?
边界条件
光滑连续条件:
F
√
w
c
w
c
c
c
C
×
× 约束条件:两端铰处挠度为零。
边界条件
铰支座对位移的限制(A、B处挠度为零)
连续光滑曲线(A、B处转角、挠度唯一)
边界条件
固定端约束对位移的影响:B处转角、挠 度?
连续光滑曲线
例1.已知梁的抗弯刚度为EI。试求图示简 支梁在均布载荷q作用下的转角方程、挠 曲线方程,并确定θmax和wmax。
y
P
A l
Bx
解:M(x) P(l x) y
EIw Px Pl
A
EIw P x2 Pl x C 2
x
l
EIw P x3 Pl x2 Cx D
6
2
由边界条件:x 0时,w 0,w 0
得: C D 0
P
Bx
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Px (x 2l)
y
2 EI
(MA
1 q0 x3 )dx 6l
1 EI
l 0
1 6
q0 x3 dx l
q0l 3 24EI
()
请课后完成A处挠度的计算
wA
q0l 4 30EI
例2图示平面折杆AB与BC垂直,在自由端C受集中
力P作用。已知各段弯曲刚度均为EI,拉伸刚度为
EA 。试用卡氏第二定理求截面C的水平位移和铅
垂位移。
xx
y
x
y
y
(a)
(b)
(c)
教材中采用(a)图坐标系
2. 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弯矩方程不分段时 EIw M (x)
EIw M( x )dx C
EIw M( x )dxdx Cx D
式中积分常数C、D由边界条件确定 ●弯矩方程分n段时,积分常数个数为 2n
由边界条件确定的方程需要2n个 方法的局限性:外力复杂或多跨静定梁时计算量过大
对应于去掉原结构中外力,只在i1
a
P
B
C
a
A
解:1.计算C处铅垂位移
任意截面弯矩方程,轴力方程为
M ( x1) Px1 FN ( x1) 0
x2 B
P
x1
C
M ( x2 ) Pa FN ( x2 ) P
A
Cy
a 0
M ( x1) EI
M ( x1) P
dx1
a 0
FN ( x1) EA
FN ( x1) P
dx1
a
24EI
y
w qx (2lx2 x3 l 3 )
q
24EI
A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x θA
θB
B
x
max
A
B
ql 3 24 EI
(
wmax w x l 2
5ql4 384 EI
(↓)
l
)
★转角为正时,表示其转向和由x轴转向y轴的时针相
同;挠度为正时,表示其方向和y轴正向相同。
例2.已知梁的抗弯刚度为EI。试求图示悬臂梁 在集中力P作用下的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 并确定θmax和wmax。
B
Pa 2 2( 2EI
)
Pa a 2EI
3Pa 2 顺时针
4EI
wC
wB
B
a
Pa 3 3EI
3Pa 3 2EI
思考:梁横截面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弹性模量为 E1;拉杆横截面为直径为d的圆,弹性模量为E2。 求:拉杆的伸长及AB梁中点的挠度。
能量法I-静定结构变形计算
一、杆件的应变能 二、卡氏第二定理 三、单位力法 四、图形互乘法
边界条件:x l时,w 0,w 0
C Pl 2 D Pl 3
2EI
3EI
y
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