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记载的不少于850种,著名的有1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已超过60种,有一定生产规模的30种左右,除了已商业性栽培的常见菇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真姬菇、杏鲍菇、灵芝、阿魏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也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继常见品种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栽培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地完善成熟,我区的下岗职工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次培训的人员大多是有一定食用菌基础的职工,因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地把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进行推广,使广大下岗职工快速脱贫致富,推动我区食用菌事业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黄毅教授38年的研究成果,全书讲述了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知识,讲解了食用菌类的基础知识、制种方法,详尽地讲述了香菇、蘑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滑菇、黑木耳、银耳、草菇、鸡腿蘑、灵芝及竹荪等15种商业性较强的食用菌栽培步骤、操作要点,以及食用菌的保鲜加工、病虫害防治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分基础篇、制种篇、栽培篇、保鲜与加工篇、病虫
害防治篇,共计二十四章,73节。
具体包括:绪论、第一章大型真菌的形态与发育;第二章大型真菌的生态;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第四章菌种类型、制种设备与菌种场布局;第五章菌种培养基的制备;第六章灭菌与消毒;第七章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第八章香菇栽培;第九章蘑菇栽培;第十章平菇栽培;第十一章秀珍菇栽培;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第十三章杏鲍菇栽培;第十四章白灵菇栽培;第十五章茶薪菇栽培;第十六章滑菇栽培;第十七章黑木耳栽培;第十八章银耳栽培;第十九章草菇栽培;第二十章鸡腿蘑栽培;第二十一章灵芝栽培;第二十二章竹荪栽培;保鲜与加工篇第二十三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篇第二十四章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教材重点主要有:掌握常规、特殊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消毒、灭菌技术;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掌握菌种培养的条件;掌握菌种质量鉴定与保藏的主要方法;掌握常规和一些稀特菌类的栽培技能;掌握一定的食用菌加工方法。
教材难点有:菌种类型、制种设备与菌种场布局;灭菌与消毒;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香菇、蘑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滑菇、黑木耳、银耳、草菇、鸡腿蘑、灵芝及竹荪等15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本册教材共安排150学时的讲授内容,350学时的实践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员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理论,提高对食用菌基本
概念的认识,了解食用菌的种类、分类、菌种等方法的基本知识,获得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二级、三级菌种的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3、认识食用菌菌种类型及作用,掌握各级菌种的培养、保藏与复壮的基本技术。
能利用基本原理自行设计培养基配方。
4、能比较不同菇类的生物学特性,清楚对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栽培方法及不同管理措施,明确各菌类在栽培管理上的特点。
5、能判断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正确应用有效的防治措施。
6、利用自己制作的菌种,采用袋栽或畦栽法独立进行栽培实践,并总结出各环节的管理要点及成败的原因。
7、使学员通过实践学会3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并初步具备利用当地农作物下脚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本课程以教学为主,学员通过老师授课、文字教材、小组讨论和实习等多种途径完成本培训班要求的学习。
2、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重点、选择学习内容。
3、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学员亲手现场操作。
4、利用多媒体教学,讲授食用菌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和分析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员理解学习内容、并指导在实际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5、每个学员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每个食用菌品种的教学要求,认真反复阅读教材,认真听课,真正读懂、听懂,掌握栽培要领。
6、根据学员居住、工作地点、安排小组活动,使学员之间互教互学,活动内容以讨论讲课中的问题为主,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7、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8、学员要认真参加实践,结合实际,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为我区的食用菌栽培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