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4060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代码 660302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建设背景(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3)专业建设优势2.专业发展现状3.存在问题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6)师资队伍建设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1.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实施课程改革与创新工程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4.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效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6.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五、预期绩效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七、保障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11〕47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号)、《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建设背景(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201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都为福建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根据福建省体育产业调研报告,2008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15万人,2009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25万人,近2年运动训练专业人才需求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福建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对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同时也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运动训练专门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福建省体育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全省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健全,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9年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4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占全省GDP的3.3%,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举措。

明确提出了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统一,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总量扩大与质量提高相并重。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整合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利用我省体育制造业的优势,带动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服务业及体育培训服务业等体育本体产业与旅游、创意等相关产业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体育大企业、大集团,全面提升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使我省成为全民健身的乐园、奥运争光的基地、创造体育财富的源泉、搭建海峡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平台。

意见的出台描绘了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为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能力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3)专业建设优势首先,运动训练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

学院六大运动训练中心的主教练均为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任教师,主要承担相关专业课程以及部分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的教学,大多具有多年训练一线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经验,运动成绩突出。

在把大型比赛经验、先进的训练理论及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把先进的体育理念和体育文化带进了课堂,促使学生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真正提高竞技水平与实战能力。

其次,运动训练专业拥有了一流的场馆设施与实训基地。

学院建有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等室内外标准场馆,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校内实践基地。

一流的体育场馆,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

2.专业发展现状运动训练专业是我院的龙头专业、重点专业,为我省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在专业建设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目前已有4门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课程,2名教师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建立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

实施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能力培养有机衔接的“1+1+1”教育教学模式,即第一学年以体育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为主(专业能力培养阶段),使学生掌握体育专业的有关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领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基本理论与技能;第二学年以所选的职业岗位(群)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学习为主(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使学生比较全面掌握体育职业岗位的应用理论与技能;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包括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预就业等形式(就业能力培养阶段),通过顶岗实训实习,进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整合所学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需要。

目前,“1+1+1”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存在问题(1)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

(4)专业服务企业(行业)、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与企业(行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6)运动员学生的训学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福建省“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建设体育强省的任务要求,大力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运动训练专业专门人才,培养为国争光、为闽争誉的奉献者,服务全民健身的志愿者,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创业者。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加强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水平。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国家、福建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加快专兼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具有体育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带动专业建设与发展,使专业建设紧跟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

建设与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能力。

通过建设,把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现代体育理念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高水平运动能力的优秀运动员及后备人才,在基层运动队组织实施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休闲运动项目的指导、管理和从事其他相关体育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广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具体目标(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进行“体育技能训练为特色,体教结合,学训结合,以学促练”体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加大校企对接的推进力度,以体育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体育企业(行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企业优秀文化的高度融合,学校教育要素与企业生产要素高度一致的“双主体”共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系统培养途径,进行系统化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指导体系建设.(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融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与分析,重新设计职业技能课程,创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

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符合竞技规律和运动员个性特点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运动员学生教学模式。

探索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化的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模式。

实施拓展教学资源建设工程,落实“三进入”举措,不断拓展教学资源,进行专业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制定、完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升级改造,进行运动心理实验室、解剖生理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建设,进行“教学做一体”“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完善符合体育高职教育规律的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

完善运动训练专业素质教育实验区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通过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根据运动训练专业特点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包含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

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