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3 保护个人隐私

6.3 保护个人隐私


• 2008年5月21日,国外最大视频网YouTube上出现一段长4 分40秒的视频,在视频中一名女子身处网吧,用很轻蔑的 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和灾区难民的看法,激烈和肮脏字眼 充斥其中。她对地震表示有幸灾乐祸的感觉。网站没有颜 色、电视里全是灾难报道、哀悼日让她玩不成游戏成了她 抱怨的理由。 • 随后该女子成了首页里的新闻人物,并开始在国外网 站风传,不到1个小时,该视频被中国网民链接到了天涯、 猫扑等国内大型论坛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传播,网 民开始震怒,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 “搜索令”发起,“辽宁女”和“辽宁骂人女”成为该女 子的代号,迅速占据各网站的新闻首页,成为网友最高点 击率、评论回复最多的事件。 • 网友通过其上网的IP地址,找到上网的具体地点,随 后,QQ号和QQ空间被找到,里面存储的相关资料,包括年 龄、血型、居住地被公开,随着QQ密码被网友攻破,其同 事的QQ号也被查出,信息被公布后,更大的搜索网铺开, 半小时不到,有匿名网友发帖称得知该女子的详细信息, 她的身份证号、家庭成员、具体地址、工作地点,甚至父 母亲和哥哥的电话全被“挖”了出来。
随着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被 侵犯隐私权的形式,由原来的翻看日 记转变为翻看手机短信和QQ聊天内容 等等。另外无处不在的摄像探头,对 公民进行偷拍监控等侵犯隐私权的现 L/O/G/O 象时有发生。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越来越 发达,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 密切,我们应该要增强保护 个人隐私权的意识。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 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 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 的资料。 ——《未成年人保护法》 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 年人的人格尊严。
案例:
合作探究
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父母翻看日 记,手机短信,信件,聊天内 容等。
(1)你认为父母应以什么方式来了 解子女的思想动态最合适? (2)我们作为子女遇到这种情况时 应该怎么处理?
作为监护人:父母要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应
该采取合法、合情、合理而有效的方式。比如 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女谈心,或找子女的同学、 老师了解孩子最近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避免因 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
2.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 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注意:个人隐私权属于公民的人格尊严
《宪法》第38条: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享有名誉权,公 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 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1、公开他人日记的内容 2、刘某将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写成自传 3、借口关心别人而探听别人的隐私 4、李某用望远镜窥探对面楼张某的私生活 5、小刚深夜偷车,被小强发现报警 6、小燕觉得小红这几天很神秘,觉得好奇, 就趁小红不在课室,偷看小红的信件。
2.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到个人目的,经常在 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这种行为属于侵犯我国公民隐私权 B.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 标志 C.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保护隐私权的愿望更加迫切 D.提倡尊重、保护个人隐私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是最无私的,
父母担心子女在Biblioteka 长与学习中出现问题,这 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一种亲情的表现,是履 行监护人的法定义务。所以我们应该常与父 母沟通,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让父母放心。
小结
个人隐私 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 应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 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主题词:个人隐私权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一、个人隐私权
1.什么是个人隐私?
构成隐私有两个要件, 一为“隐”,即秘密而不愿为他人知,
二为“私”,即纯粹为私人的,与公共利益、 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界定: 在不妨碍他人与社会利益的前提 下,只要我不愿意告诉别人的就是隐私
隐私的具体内容
私人信息 个人私事 私人领域 家庭住址 身体缺陷 婚姻情况 家庭关系 财产状况 ‥‥‥
尊重
个人隐私权 宪法 民法通则 邮政法 律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保 护
公民的隐私权 其中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受法律特 殊保护
单项选择
1、个人隐私指的是 ( ) ①个人生理②个人心理秘密③个人阴谋 ④个人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行为中属于尊重他人隐私的是 ( ) ①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 ② 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③出于好奇心去窥视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④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是( A.个人隐私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 D.人身自由权
4、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是 ( ) ①父母私自查阅子女的手机短信 ②老师批改学生的作业 ③同学之间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④ 家长互道孩子的隐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多项选择
1、下列行为属于尊重公民隐私权的是( A.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B.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C.新闻报道披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D.邮递员为集邮毁弃他人信件 )
3.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1)尊重他人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 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准则 (2)公民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 主要标志 (3)《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保护个人 隐私权
人肉搜索:
• 2007年7月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史上最恶毒后 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 帖子,“天理何在?六岁小女孩被后母打得在医院 狂吐血,流了一地,六块脊椎被打断。亲生父亲 却称是孩子自己摔的,家属报警后,事件在进一 步调查中,犯罪嫌疑人仍未落网。”愤怒的网友纷 纷指责“这样的后妈简直禽兽不如”,“她父亲也不 是个善类”等,还有网友发出网络通缉令来通缉恶 毒后妈。很多网友抑制不住自己的气愤,“要发网 上通缉令,让这个后妈不能出门!怒斥小慧的继 母是历史上最恶毒的后妈的帖子源源不断。而记 者采访时,小慧的后妈跪地喊冤。此后,官方也 澄清:小慧并非继母所伤。
火眼金睛
警方对犯 罪嫌疑人李 某的住宅电 话进行了监 听,发现了 犯罪事实。 李某认为警 方这么做是 侵犯他的个 人隐私权。
李某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注意:
•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 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公 民的隐私权。
• 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如果他的私生活 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群体利 益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二,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体现
1.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未经他人 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 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致使他人的名 誉受损,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2)邮政法: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 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与以何理由私自拆阅 他人的信件。 (3)律师法:律师对于业务中接触的个人隐 私有保密责任。
为了社会公共利 益,执法机关依法 调查和公开当事人 的有关信息,不属 于侵权行为
案例:
妈妈刚要到取款机前取钱,发现有一个 人正在输密码,琳琳马上拉住妈妈的 手说“那个人的密码是……。” 1、用取款机取款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你的隐私权被侵犯了,你会怎 么做?
三、如何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1.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1)不到处宣扬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 (2)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2.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2)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3)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3.保护隐私权不等于自我封闭
学会与值得信赖的人分享快乐和苦恼,困惑的时候 要及时与老师、家长或亲密的朋友沟通
小组讨论
1、 小李到同学家串门,无意中听说同学曾得过 肝炎,后来在与同学聊天时将这一秘密告诉了大 家,从此以后不少人因此疏远了这位同学,这位 同学感到很孤单、痛苦。 2、李某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发现有4名实习医生 围在周围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案例:
3、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 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