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东油脂植物资源

粤东油脂植物资源


生物 防治
麻风树可作为天然栅栏.栽培于园边作绿篱能保 护农田、花园不受牲畜的践踏,同时也有助于减 少农场主及农户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及其对 庄稼造成的破坏 .麻风树林生物生产量大,枯枝 落叶量大,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积累,可促进土 壤中的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 率。该树种可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日益恶化的植 被减少、土地砂石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板结状况 ,被誉为“生态经济型树种”。
2009231225 陈佳 萍
context
一 粤东油脂植物概况 二 粤东主要的油脂植物 三 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 粤东油脂植物概况
粤东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 辖汕尾、汕头、揭阳、潮 州等4个地级市,该地区属南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 条件适 宜,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相关资料表 明粤东地区有野生油脂植物70科、133属、176种。其中大 戟科、樟科、锦葵科的种类较多。粤东地区油脂种类丰富, 70个科数占到全国油脂植物总科数的60%以上, 全国油脂植 物的20% 以上在粤东有分布,双子叶植物是粤东地区油脂植 物的主要类群。
樟醚。
含有黄樟醚,β-蒎烯,水芹烯,及少量的丁香油酚 ,桂皮醛等。
根、树皮、叶全年均可采,除去 杂质,晒干或鲜用。产区多利用 根枝及废材经过蒸馏提取樟脑油 ,并精制成颗粒状结晶。
枝叶、根、树皮、木材可蒸樟油和提制 樟脑,樟油是调配各种香精不可缺少的 原料,樟脑多用于医药上。果核 含脂 肪也高,核仁含油率达60%,油可供制 肥皂用。
器官 种子
种仁
化学成分
千粒重492.6g,出仁率60.1%。种子 含油量35.51%,粗蛋白15.49%,粗 纤维21.59%,总糖11.12%。
含油量59.31%,粗蛋白19.05%,粗 纤维3.10%,总糖16.77%。
秋季采摘果实,晒干,多 数可自行裂开,种子黑色 ,形似蓖麻籽。种子用压 榨法可直接压油,毛油经 沉淀或碱炼后可以应用。 压榨方法与蓖麻籽相同, 一般不需蒸、炒。有些地 区炒一下压榨出油,仅金 沙江两岸每年产量可达 700吨油。
黄樟
C.Parthenoxylon
科:樟科 属:樟属
•常绿乔木,高10-20m 。树皮褐黑色,纵裂; 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 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 显的叶痕。
•叶互生,革质,通常 椭圆形卵状至长椭圆形 卵形,脉羽状 ,腹凹背 凸,无毛。
•圆锥花序于枝条上部腋生 或 近顶生,花小,绿带黄色 ;花梗纤细,花被外面无毛 ,内面被短柔毛,花被筒倒 锥形,能育雄蕊 9,花丝被 短柔毛,花药长圆形,花丝 扁平,近基部有一对具短柄 的近心形 腺体。退化雄蕊3 ,位于最内轮,三角状心形 ,柄被短柔毛。子房卵珠形 ,无毛,花柱弯曲。
三、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
2、开展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根据燃料油植物选择的要求, 判断一种植物是否具有开发 价值, 需从含油量、经济产量、适生区大小、繁殖难易和 油的成分等方面进行评价。目前, 我国除对小桐子、绿玉 树、黄连木等几种主要的燃料油植物开展过系统研究外, 多数燃料油植物的基础性信息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所 统计的油脂植物种类, 作为潜在的燃料油植物, 开展相关 的基础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含油量高的燃料油 植物及其近缘种, 要针对评价标准, 进行深入的基础性研 究, 掌握可利用的遗传信息, 为燃料油植物的品质发育和 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其他
黄樟是粤东地区的重要油脂 植物之一,且它的综合利用价 值非常可观。黄樟目前在粤东 地区被大量种植开发利用的树 种,但是目前对黄樟的种植养 育技术还不成熟,采收和加工 的方法也不齐全,还有待进一 步的研究。
三、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
1 开展资源调查、建立油脂植物资源库
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家底是可持续资源植物利用的第 一步, 在此基础上, 建立资源库, 是有序、高效利用资源 植物的基础性工作。一些著名的资源植物的研究与开 发均离不开对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粤东地区油脂植物 资源尚处于种类统计和分布初步调查阶段, 对种下变异 、分布范围、资源量尚未掌握。 因此, 应积极开展油脂植物资源普查, 建立资源档案, 绘制分布图、区划图表, 并对一些野生资源有限且具 有开发潜力的种类和已被开发的优质能源植物的近 缘种进行引种保存, 建立信息资源库。
榨油
叶可供饲养天蚕,叶初步分析含粗蛋 白质3.1%,粗脂肪1.9%,天蚕丝可制 钓丝、琴弦、衣刷等,过去以广东海 南的安定、乐会、万宁、陵水等县经 营最多。
饲料
黄樟的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细 致,稍重而 韧,易于加工,纵切面平滑,干燥后少开裂,且 不变形,含油或粘液很丰富,各切面均极油润, 颇能耐腐,纵切面具光泽,颇美观,适于作梁、 柱、桁、确、门、窗、天花板及农具等用材,供 造船、水工、桥梁、上等家具等用材尤佳,广东 地区以其木材有樟脑气味可驱臭虫,喜用之作床 板。
•花单性,雌雄同株,聚 伞花序,腋生,总花梗更 长,中部以上具分枝,苞 片线状披针形,雄花萼片 及花瓣各5枚,花瓣长圆 形,呈淡绿色,里面披绒 毛,柱头裂。
•蒴果近球形,径约2.5cm ,黄色,成熟时;裂成3个2 瓣裂的分果。花期4-5月, 果期6-10月。种子成长圆形 ,种衣呈灰黑色。
•喜温暖气候、无霜和湿润的砂壤土。只要气候 温暖,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在很干旱的荒坡 上都能生长,加上其根系发达,所以可用来护 坡、护路。同时,牛羊等家畜不吃它,又常作 绿篱种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干热河谷地区。 •粤东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澳、汕头、潮州等地。
榄仁树是粤东地区主要的油脂植物之一,贮油 部位主要是种子,种子的含油量高达59.4%, 提取出来的油脂可加工制作形成护肤化妆品、 洗发水和沐浴露等。
榨油
榄仁树的种子在榨油后还可以 进一步利用,制作形成各种鲜 美的食品。
食用
榄仁树的树皮性味苦、性凉,有收敛之效 ,对解毒止瘀、化痰止咳、痢疾、痰热咳 嗽及疮疡有治疗功效。叶及嫩叶对疝痛、 头痛、发热、风湿关节炎有治疗功效。叶 汁对皮肤病、痳风及疥癣有治疗功效。种 子性味苦、涩、性凉,可清热解毒,对咽 喉肿痛、痢疾及肿毒有治疗功效。
生物 环保
麻风树的种子油也可以做照明油、灯油、炉具燃 油,通过转酯化处理后的甘油副产品能用来加工 高质量的肥皂,或纯化后作为化妆品、牙膏、防 腐剂、粘合剂、止渴药和烟叶的原材料。树皮也 可生产蓝黑色染料和石蜡,根可生产黄色染料。
其他 应用
麻风树提取生物柴油项目已被国家列入“十 五”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在大幅度的开发利 用当中。目前多个地区(如四川等)正在投 入大量科技对野生的麻风树进行驯化及人工 种植试验,投入大规模的种植生产。
榄仁树
Terminalia catappa
别名:雨伞树、枇杷树 科:使君子科 属:榄仁树属
•大乔木,高15m或更 高。树皮褐黑色,纵裂 ;枝平展,近顶部密被 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 明显的叶痕。
•叶大,互生,全缘, 主脉粗壮,常密集于枝 顶;叶柄短,被毛;叶 片倒卵形。
•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 生,雄花生于上部,两性 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 落;花多数,绿色或白色 ,花瓣缺;萼筒杯状,雄 蕊10枚,花盘由5个腺体 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 圆锥形,幼时被毛,成熟 时近无毛;花柱单一,粗 壮;胚珠2颗,倒悬于室 顶。
二、粤东主要的油脂植物
1

2
5
6 3
7 4
麻风树
Dendrocnide urentissima (Gagnep.) Chew
别名:膏桐,臭油桐, 小桐子,芙蓉树 柴油树,火麻树 电树等
科:大戟科 属:麻风树属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高2-5m。树皮光滑, 呈 苍白色;枝具凸起 的叶痕。
•互生,近圆形,基部 心形,掌状叶脉5-7条
三、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
4、粤东地区油脂植物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开发
•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 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 ,果皮木质,坚硬、无毛 ,成熟时青黑色;种子1 颗,长圆形,含油质。花 期3-6月,果期7-9月。
•榄仁树高大粗壮,对土质要求不高,但适宜种植 于排水良好,并且有充足阳光的地方。在充足空 间下,榄仁树可生长成近似木棉的平衡分层树冠 ,是理想的观叶乔木。在尖沙咀,观塘及天水围 一带,不难发现有种植作为路旁树的榄仁树。
器官 榄仁 树皮
叶子
化学成分
用途
含大量油脂 榄仁可供食用、榨油,还 (59.4%) 可治痢疾及肿毒。
含有鞣质
可以用来做染料;可以治 疗胃及胆汁质发热、腹泻 及痢疾
含有鞣质、 可做黑色染料且是治痢疾
油脂
的药材;嫩叶汁可制成油
膏治皮肤病;
榄仁的收获时间必须恰到好处以保证最好的质量。榄仁 的收获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底至转年的二月份左右。 榄 仁的采摘方式基本上采取比较原始的手摘方法或在地面 上铺网或面料然后用棒状物进行梳打。有些国家和地区 也采用比较现代化的大型机械收获方式。传统方式生产 效率较低并且成本较高但榄仁的质量较好。大机械收获 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会对榄仁果实造 成损伤从而影响榄仁油的的质量。
农村地区推广 。
生物 柴油
麻风树是开发生物农药的理想资源,其植株的提取物及籽粒 过滤麻风树油后的滤渣、油饼,主要含有麻风树毒蛋白,具良 好的抗病与杀虫效果,是用于研制无公害农产品和生态有机 农产品生产用的生物农药、杀虫剂、杀菌剂等很有价值的 候选植物。用麻风树叶汁6h 可杀死葡萄球菌、杆菌和微球 菌,并对传染疟疾中间寄主的幼虫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用麻 风树种子油以及种子油中的佛波酯来控制各种害虫,均有很 好的效果, 麻风树籽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钉螺均具有杀 灭作用,据日本筑波大学寄生虫研究所报道,麻风树籽的干粉 对杀灭日本血吸虫有90 %的效果,认为这是一种极为廉价 而有效的杀虫剂。
•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 阔叶林或灌木丛中,常利用野 生乔木辟为栽培的樟茶混叶林 。喜温暖,潮湿、上壤深厚疏 松的山地。分布于我国南方的 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 南、湖北等省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