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浣溪沙》(菡萏香销)最终版

《浣溪沙》(菡萏香销)最终版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恰到好处的遣词用字。

2、体会全词的意境美。

3、把握全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全词个性鲜明的字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2、把握全词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把握即景生情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二、作者介绍:
李璟,字伯玉,登帝位后,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

李璟多才艺,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

其留下来的作品不多,只有四首词一首诗。

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王安石盛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王国维则称其首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三、赏析词作: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看注解,合理想像,进一步理解词的语言,同学合作,用现代语言串通词的大意。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思考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题材的词?悲秋怀人词。

【思考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词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她思念远方的丈夫,孤单寂寞凄凉。

依据:“不堪看”“多少泪”“无限恨”“倚阑干”。

【思考3】词中所写之景是哪个季节?词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描述词人眼中此景的?深秋。

“香销”的“菡萏”;已“残”的“翠叶”、“西风”、“绿波”、“细雨”和“小楼”以及“阑干”。

【思考4】找出主人公情感字眼。

哪一个是全词的词眼?
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还可以是“残”。

分析“愁”和“恨”:深秋之时,看落花残叶,触景生愁,梦中情景与眼前现实,愁上加愁,“愁”“恨”交加。

分析“残”:“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

“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荷残秋残青春残,梦残曲残情更残。

(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鉴赏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⑴王国维对此二句极为称赞,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美人迟暮”出自何处?什么意思?出自《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美人”“迟暮”原指楚王衰老,这儿指国势衰落。

“菡萏香销翠叶残”也是同样的意思。

⑵王国维为什么称赞这两句?王国维称赞诗人用屈原的笔法,通过香草美人的描写表达对国事深广的忧虑。

⑶这两句写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
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步骤一)荷花的清香已经销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

(步骤二)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

(步骤三)表现了作者悲秋之情以及对国事深广的忧虑。

【鉴赏2】“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⑴“菡萏”“残叶”“西风”等自然景物“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⑵“韶光”的“憔悴”既指美好时节的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消逝,还指一度兴旺的国家衰落。

因而,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和国势衰落的情景。

【鉴赏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⑴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选取“细雨”“鸡塞”“小楼”“笙声”四个意象,⑵“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写思妇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

⑶“玉笙吹彻”为实景,“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渲染了抒情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懂得中国音乐的,说笙要暖笙,东风日暖闻吹笙,这笙上要有一个芦苇的薄膜,那个薄膜要在暖气之中吹出来的声音好听,冷了就不好听了。


【鉴赏4】分析“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⑴小楼吹笙并没有减少内心的怨恨,从“多少泪珠无限恨”可见;⑵“无限恨”包含了伤秋之恨,思夫之恨,家国之恨;⑶“倚阑干”不作情语,但蕴藉深沉,刻画了一个有无限幽怨含泪倚柱的主人公形象;秋雨绵绵,梦境邈远,玉笙呜咽,含泪倚柱,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加浓烈。

(三)三读诗歌,总结归纳。

【思考】请大家谈谈,读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两句时,对人生有何感慨。

A再美好的事物终究会逝去。

B再繁荣的朝代也会灭亡。

C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会流走。

D再奢侈的享受也会化为乌有。

王国维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同样是讲美女跟爱情的词,就要看你所写的美女跟爱情里边有没有境界,所以词是以境界为最上的,有的词里边写的美女跟爱情就有境界,给你一种高远的理想,给你很多丰富的联想。

有的词写美女跟爱情,就是很浅俗,美女就是美女,爱情就是爱情。

就是因为词这种作品,很难衡量。

不能够用诗跟文章的载道的言志的标准去衡量,所以你要看这首词有没有言外的意思。

四、总结:这首词上片写秋景,下片写怀人。

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而词句意境中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

附: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