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谱分析教程第二版答案

波谱分析教程第二版答案

波谱分析教程第二版答案【篇一:波谱分析教程数据】外(红移蓝移)3 应用:化合物透明,说明分子中不存在共轭体系,无羰基;如果在210~250nm 有吸收,表示有k 吸收带,可能还有两个双键的共轭体系;如果在260~300nm 。

4. 开链共轭双烯(217),同环共轭双烯(253 ),延长一个双键(30),(—oac,0; —or,6; —sr,30 ;—x,5; —nr2,60 )二.红外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只有在振动中伴随着偶极矩短变化的振动形式才具有红外吸收,即具有红外活性,偶极矩变化幅度越大,吸收强度越大。

(基团振动产生偶极矩的变化;辐射能量满足振动能级跃迁需要)6. 羰基化合物:c = o:1900〜1600. ①醛:c = o : 1735〜1715 ; c —h :2820〜2720两个峰;②酮c = o : 1720〜1710 :③羧酸:o —h : 3350 或3200~2500 ; c = o:1760 或1710.特征峰:o —h 面外摇摆920宽;④酯c = o 1745~1720 ;⑤醚c —o —c对称1100,非对称1210〜1160;⑥酰卤 c = o 1800 附近;⑦酰胺:c = o 1690~1650 , 伯胺(n —h伸缩3520 , 3400双峰弯曲1640~1600 );仲胺(n —h 伸缩3470〜3400 双峰弯曲1550〜1530 )三.质谱(单位:ppm )1. 炔烃:(1.6〜3.4ppm):(=醛基氢:(脂肪醛9~10);(芳香醛9. 5〜10.5);4(.苯环h:7.27)5. r —;ar—缔合10.5~16); ar —;2,r2,ar2 ;6. 偶合常数:1.2j /j 同(键数偶—负值;奇数—正值) ,取代基电负性会使2j 的绝对值减少(正向),邻位四.碳谱:ppm {sp3(0〜60);sp2(100〜165);sp(67〜92); 饱和烷烃(-2.5〜55);—ch3(- 2.5);ch2 = ch2(123.3); hc 三ch(71.9)端基碳(67~70 );苯环(128.5 );芳环碳(153.0~106.5 ) ; c = o(160~220);醛羰基(190〜205); 酮羰基(195〜220);羧酸(170〜185); 羧酸及其衍生物(155〜185); 酰氯,酰胺(160〜175)} 五.质谱【篇二:2009 年波谱分析试卷 b 参考答案】1、化合物cl22cl 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 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2、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V)3、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不一定是分子离子峰,但是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

(V )4、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和化合物的种类有关。

一般含有芳环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强度较大。

(V)7、质谱中亚稳离子可以确定质谱图中哪两个离子成母子关系。

(V )8、当质谱图中的分子离子峰很弱的时候,可以采用降低电离能量或者用软电离的方法来获得分子离子峰。

(V )9、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V)10、费米共振是一个基频与倍频(泛频)或组频之间的耦合作用。

(V)二、选择题。

(共18 题,每题 2 分,本题总分36 分。

)1、核磁共振可以测定下列哪种核( b )a、32s b 、31pc 、16o d 、12c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a )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3、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 )4、在多谱图综合解析化合物结构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c)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5、质谱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 ,称为(b )a、分子离子峰b、基峰c、亚稳离子峰d、准分子离子峰6、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c )a、ch3ch2cl b 、ch3ch2ohc 、ch3ch3d 、ch3ch(ch3)27、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 b )a、ch3br b 、ch4c 、ch3id 、ch3f8、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的最多,用途最为广泛的是(a)a、i=1/2 b 、i=0 c 、i=1 d 、i19 、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不能直接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c )a 、不同质子种类b 、同类质子个数c 、化合物中双键的个数与位置d 、相邻碳原子上质子的个数10 、下列哪一个参数可以确定分子中基团的连接关系( b )a、化学位移b、裂分峰数和耦合常数c、积分曲线d、谱峰强度11、光或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d)a 、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 、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12 、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哪个物理量成正比(a )a、频率b、波长c、周期d、强度13 、下列四个区域中,能量最大是( a )a 、紫外光区b 、红外光区c、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14 、下列化合物中,羰基伸缩振动频率最大的是(d )a、b、c、d、15 、下列物质中,不能不能红外吸收的是(d )a 、h2ob 、co2c 、hcld 、n216 、芳香酮类化合物c=o 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的原因为(a )a 、共轭效应b 、氢键效应c 、诱导效应d 、空间效应17 、核磁共振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c )a、质荷比b、波数c、化学位移d、保留值18 、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nm 处有一弱吸收,在红外光谱中有如下吸收峰:3300〜-1-12500cm,1710 cm, 则该化合物可能是(c )a 、醛b 、酮c 、羧酸d 、酯三、简答题。

(共 4 题,每题 6 分,本题总分24 分)1 、试说明分子离子峰的特点。

答案:分子被电子束轰击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称为分子离子。

(1 分)分子离子用m+? 表示。

在质谱图上,与分子离子相对应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 1 分)分子离子峰的特点如下:(1)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中质量数最大的峰,它应处于质谱图的最右端;( 1 分)(2)分子离子峰一定是奇电子离子;( 1 分)(3)分子离子峰要有合理的质量丢失。

( 1 分)(4)分子离子的质量要符合氮律。

( 1 分)2 、什么是化学位移?它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答案:电子云密度和核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关,这种因核所处化学环境改变而引起的共振条件(核的共振频率或外磁场强度)变化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

( 2 分)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立体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和溶剂效应、氢键效应。

( 4 分,以上6 点只要答对5 点就给4 分)3 、什么是化学等同和磁等同,举例说明。

答: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原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时称化学等价。

( 2 分)一组化学位移等价的核,对组外任何一个核的偶合常数彼此相同,这组核为磁等价核。

( 2 分)h 例如化合物21 中h1、h2 化学等价, 磁等价;(1 分)h122 中h1、h2 化学等价, 磁不等价;(1 分)4 、试说明什么事红外活性,什么是非红外活性?四、结构解析题。

共 3 题,每题10 分,本题总分30 分。

1 、某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如图所示,试判断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哪一个?写出分析过程。

解:此题三个化合物均具有-oh, 其中一个含c=c ,一个含-c(ch3)3, 一个为直链饱和醇。

-1-13100〜3000cm 无?=ch吸收,1650cm 无?c=c吸收,由此可以否定结构 3.s 结构1 不具有1395 和1363 cm??双峰? c(ch3)3 特征吸收,由此可以否定结构1。

综上,峰归属如下:?oh3360cm?1as?1s?1?该化合物为结构2 ?ch32970cm ,?ch32874cm1 ?as1476cm?1 ,?s 和1363cm? (双峰)ch3c(ch3)31395 ?1?1235cmc?o2 、根据如下ms 谱图确定某未知样品的结构,并说明主要分析过程和依据。

答:ch3conhch3分数分配:解析过程 6 分,给出结构 2 分,写出裂解反应 2 分3 、分子式为c9h12o 的某化合物的ir 和1h nmr 如图所示,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写出主要的解析过程。

答:计算不饱和度:为4,分子中可能含有苯环。

( 1 分)1h nmr 中,积分曲线高度之比为5:1:1:2:3,刚好和h12 相符合,5、1、1、2、3 分别是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

且为单取代苯。

(1 分)化学位移在2.7左右的是活泼氢的峰,因为峰型较宽。

(1 分)化学位移在0.9 和1.5 左右的峰为相互耦合的峰,分别对应ch3 和ch2 的峰,(2 分)【篇三:波谱分析】月15 日章、节(或课题、单元)名称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授课学时6目的要求1 、了解波长、频率、波数、电磁辐射等概念的涵义,根据波长的不同所划分的电磁波谱区域。

掌握波长与波数的相互换算。

2 、了解红外、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表示方法。

3 、掌握有机分子重要官能团、苯环及某些化学键的红外特征吸收,掌握nmr 中化学位移的概念和n+1 规律。

4 、能识别简单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和核磁共振图谱。

重点:1 、红外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p299表8-2),红外光谱的解析;2 、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学位移及n+1 规律,p305表8-3,核磁共振谱的解析。

难点:1、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红外光谱的解析;2 、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核磁共振谱的解析。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及习题课均采用多媒体教学,以ppt 为主。

作业:p315 二(1、3、4)、三、四(1、3)、五、六(1、2、6、7);参考书目文献:剑波施卫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授课小结1 、授课情况基本正常。

2 、对于积分高度的讲解要仔细、耐心,必要时还应给出更多具体实例。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主要依靠传统的化学方法来测定有机物的结构,样品用量大,费时、费力,且对* c及—c = c —的构型确定困难,有时还会发生分子重排,导致错误结论。

现在,主要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手段,能够使用微量样品,快速、准确地测定有机物的结构。

同时,波谱法不破坏样品(质谱除外),对* c及—c = c —的构型确定也比较方便,甚至能获得某些分子聚集状态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