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

考点分析预测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

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

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

知识结构重建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

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

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

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

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线度数从下至上数字变大为北半球。

同理,乙图表示东经、东半球、南半球。

B:给定半球图判断经线度数。

例2 图4-2已给定北极位置,图中A点目前在夜半球,经若干小时以后它进入昼半球,而跨过的即为晨线。

在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图中,晨昏线同时出现。

图4-2 图4-3例3图4—3表示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图,弧线AC为昏线,CB为晨线。

若此图表示12月22目前后太阳光照图,AC就为晨线,CB为昏线。

(2)报据晨昏线和昼、夜半球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经度的判定:12点为白天的对称经线,24点(或O点)为夜的对称经线。

图2中如果表示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图,12点的经线为90°E,若此图表示12月22日前后,12点的经线为0°。

纬度的判定:在经纬网光照图上,晨昏圈一定与某条纬线相切.那么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由此可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图2中极点外的虚线圈若极圈,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为回归线。

例4读某日某地区的光照图(图4—4)(阴影部分是黑夜、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约为20°,判定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经度的判定:根据图示判定图中经线为110°E或11O°w.它与晨线相交于赤道,地方时为6点。

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60°w或20°w;纬度的判定: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约为20°,而且图示北半球为昼大于夜.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

(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的范围等已有条件,确定相应的日期或节气。

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到极点应全部位于昼半球,此时日期是6月22前后,节气为夏至。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也能确定日期和节气: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为春分和秋分日;当晨昏终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23°26′.北极圈到极点应全部位于昼半球.此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为夏至。

(4) 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或者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计算任何一条经线的地方时。

(6)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经线的交点,计算各地的日出、日落时刻。

光照图中任一点的日出、日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相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

(7)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短,确定地球上不同纬度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8)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计算出不同纬度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情况。

根据图3提供的信息可算出北京此时太阳高度,H=90°-|40°-20°|=70°。

(9)根据日界线判断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或推断地方时。

在地球上分割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是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O时(或24时)的经线,一般O时的经线日期东大西小。

当地球上只存在一个日期时,两条分界线重合。

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此时今日与昨日各占一半。

2. 解读地理过程示意图的思路不应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而应从点到面、从面到体,进行正向、逆向、纵向、横向、平面、立体的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考虑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叫多端思维,也有人称发散思维。

解读地理过程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①了解图意,图文转换,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

流程图还要辨清箭头走向,分清总箭头和分箭头,从图中获取做题的信息。

②知识回顾,寻找依据。

就是在读图了解图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整理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

③紧扣题意,准确答题。

④检查因果关系、必要条件等。

综合思维培养(综合运用创新)例1读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示意图(4-5),回答:(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那么.该图表示的节气是 ,A点的地方时是时,此时太阳直射点是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此时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播种季节②此时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收获季节③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①罗马气候干燥(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那么表示O°经线的是,A地的地方时为时,北京时间为月日时。

命题意图及评价这题出现在恢复高考后的文科综合试卷中。

原题是两组选择题.现已稍作修改。

此题不仅考查考生时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考生对图示信息提取、认定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判断节气、A点地方时来判定此时的农事活动。

解题思路①从题干中得知这是北半球.即逆时针转动。

②回答第二小题时要理清晨昏线和经线之间的关系: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为春分和秋分日;晨线地方时为6点.可推断 A的地方时。

③判别华北地区小麦是播种还是收获的季节时.关键在于想清楚华北地区分布的小麦是冬小麦,每年9、10月份播种,来年5、6月份收获。

④根据180°经线两侧日期是西大东小,判断出NF 经线办180°.那么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 O点,经度度数为O度。

A点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问就能推算出来。

参考答案 (1)略 (2)春、秋分9 H ① (3)NB NF 3 7月7日8时例2图4-6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

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中是A.∠XOF B ∠TOF C ∠FON D ∠TON(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O°,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无四季更替(5)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度)纬线向南、向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

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命题意图及评价这是一传统的、能充分体现地理特色的题目--黄赤交角及其地理影响。

只不过命题者设问的角度较有新意,但本质没变化.此题能充分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还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经典问题的掌握情况。

解题思路(1)只要记住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能回答,图中E'F即为黄道平面。

(2)地球上的“五带”为热带、温带、寒带,分界线分别是回归线和极圈。

(3)当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时,极夜范围开始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极圈以内全为极夜,之后极夜范围从南极圈开始缩小至极点。

(4)当黄赤交角为O°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晨昏线和经线永远重合,全球各地全年昼夜等长,无四季之分。

(5)黄赤交角发生变化。

但必须记住回归线的度数即为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为90°-回归线的度数。

现黄赤交角为35°,北回归线为35°.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35°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