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测序仪
克隆亚克隆的方法 (clone-by-clone)
是以物理图谱为基础、以大插入片断克隆为单位的定向测序策略。其 方法是先构建议染色体为单位的选择合适的BAC
或YAC克隆进行亚克隆测序,用计算机拼装,通过引物步移等手段填
DNA聚合酶的催化 以目的DNA为模板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在引物的引导下 单核苷酸聚合形成新DNA链
普通的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的 核苷酸单体为 4种2’-脱氧核苷三 磷酸(dATP,dCTP,dGTP, dTTP)
dNTP结构示意图
测序反应体系中,加入的核苷酸
单体为 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ddNTP)
…GCTTCTTCCTCATTTTCTCTTGCCGCCACCATGCCGCCACCA
TCATTTTCTCTTGCCGCCACCATGCTTCTTCCTCATTTTCTCT CCACCATGCCGCCACCACGCCACCATGCTTCTTCCTCATCTC GCTTTCTTGCCGCCACCATGCCGCCACCGCTTCTTCCtTCTCT…
荧光染料 标记法
单色荧光标记法
荧光标记引物法
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荧光标记引物法 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多色荧光标记法
5
多色荧光标记法 -- 荧光标记引物法
定义:将荧光染料预先标记在测序反应所用引物的5’端
一组(4种)荧光标记引物,其序列相同,但标记的荧光 染料颜色不同
测序反应中,模板、反应底物、DNA聚合酶及标记引物等 按A、T、C、G编号被置于4支微量离心管中,A、T、C 、G四个测序反应分管进行,上样时合并在一个泳道内电 泳。特定颜色荧光标记的引物则与特定的双脱氧核苷酸底 物保持对应关系
补BAC内的空洞,形成一条完整的BAC序列。然后参照物理图谱,将 相互关联、部分重叠的BAC克隆联成一个大的重叠群(Contig)。但一些
长串联的高度重复序列区域和克隆或测序所不能获得的区域,仍会存
在一些物理空洞(Physical Gap)。与Shot-gun方法相比较,Clone by Cllate
dNTPs
Polymerase Terminator
Primer
A
G
C
T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反应原理(1)
A C T G G C C TAAT C G A G T C A G T
T TGACCGGAT
C
C C A A C T
G
G
T T G
T
A
G
C
G C
T
G
T A
A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反应原理(2)
特点
重现性好,所用试剂简单,易于掌握;
所测长度比Sanger法短一些,对放射性标记末端250个核苷酸以内的DNA 序列效果较好; 序列来自原DNA分子而不是酶促合成反应所生成的拷贝; 可对合成的寡核苷酸进行测序,用以分析诸如甲基化等DNA修饰的情况, 通过化学保护及修饰干扰实验来研究DNA的二级结构及蛋白质-DNA相互作 用。
•
转录图谱
利用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 表达序列标签)作为标记所构建的 分子遗传图谱
•பைடு நூலகம்
序列图谱
通过基因组测序得到的,以A、T、G、 C为标记单位的基因组DNA序列
• 物理图谱的构建
• 大片段克隆的筛选
• 霰弹法测序与“工 作框架图”的构建
• 序列的全组装与 “完成图”构建
无需延伸反应及克隆
更适于含有稀有碱基或GC含量高及短链寡核苷酸的测序,可双向标记并 测序。 比较繁琐费时,过长序列有困难。
12
13
14
(一)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
利用DNA的体外合成过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 Maxam-Gilber化学降解法
都是根据在某一固定的点开始核苷酸链的延伸,随机在某 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产生A、T、C、G四组不同长度 的一系列核苷酸链,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进行片
段的分离和检测,从而获得DNA序列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更简便和更适合于光学自动探测,故
DNA片段上的荧光发色基团吸收了激光束提供的能量而发 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代表不同碱基信息的不同颜色荧光经过光栅分光后再投射 到CCD摄像机上同步成像。收集的荧光信号再传输给计算 机加以处理 整个电泳过程结束时在检测区某一点上采集的所有荧光信 号就转化为一个以时间为横轴坐标,荧光波长种类和强度 为纵轴的信号数据的集合 经测序分析软件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的测序结 果以一种清晰直观的图形显示出来
的精细物理图谱的构建是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并且测序费用和所需的
时间也相对较多。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主 要成果和进展表现在这 “四张图”
• 遗传图谱
又称为连锁图谱(linkage map), 指基因或DNA标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 位置与遗传距离
•
物理图谱
以定位的DNA标记序列如STS作为路 标,以DNA实际长度即bp、kb、Mb 为图距的基因组图谱。
荧光标记引物法
Primer Primer Primer Primer
A
G
C
T
图18-8 荧光标记引物法原理
多色荧光标记法 -- 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定义:将荧光染料标记在作为终止底物的双脱氧单核苷 酸上
反应中将4种ddNTP分别用4种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带 有荧光基团的ddNTP在掺入DNA片段导致链延伸终止的 同时,也使该片段端标上了一种特定的荧光染料 经电泳后将各个荧光谱带分开,根据荧光颜色的不同来 判断所代表的不同碱基信息
A
G
C
T
模板:T C C A T G A T 产物:A G AG G AGG T AGGT A AGGTA C AGGTAC T AGGTACT A
新生链的荧光标记原理
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 底物法的异同点:
都确定了4种荧光染料与4种ddNTP所终止的DNA片段之间的专 一对应关系 荧光标记引物法使荧光有色基团标记在长短不同的DNA片段的 端,可理解为荧光染料标记过程和延伸反应终止分别发生在同 一DNA片段的两端,且标记发生在引物与模板的退火过程中, 而终止是发生在片段延伸过程中,两者在时间上有一定间隔 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使标记和终止过程合二为一,两者在同一 时间完成 在具体操作中,前者要求A、C、G、T四个反应分别进行,而 后者的四种反应可以在同一管中完成
多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优点:
一个样本的四个测序反应产物可以同时在一个泳道内电泳
,避免单一标记时四个泳道测序因泳道间迁移率不同对精 确度的影响,提高了测序精度
一个样品所有反应产物只需进样一次,所以一次实验便可
以处理较之手工方法更多的样品。在相同样品数的情况下
,加样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
DNA序列测定的策略
单色荧光标记法
也包括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与多色荧光标记法不同的是单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均需将A、C、G、T四个 反应分别在不同扩增管中进行,电泳时各管产物 也分别在不同泳道中电泳
单色荧光标记法与多色荧光标记法的 异同点:
均可分为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ddNTP结构示意图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
反应所需物质:DNA模板、引物、DNA聚合 酶、dNTP、缓冲液 每个循环包括:变性(90℃)、退火(54 ℃)、延伸(72 ℃)
与dNTP相比,ddNTP在脱氧核糖的位置上缺少一个羟
基,反应过程中虽然可以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
其磷酸基团与正在延伸的DNA链的末端脱氧核糖-OH 发生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掺入到DNA链中,但它 们本身没有-OH,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 ,从而使正在延伸的DNA链在此终止。
单色荧光标记法需将A、C、G、T四个反应分别在不同扩增 管中进行,电泳时各管产物也分别在不同泳道中电泳
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需将A、C、G、T四个反应分别在不同 扩增管中进行,电泳时可合并在同一泳道中电泳
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可将A、C、G、T四个反应在同一 扩增管中进行,电泳时在同一泳道中电泳
(三)荧光标记DNA的检测原理
克隆亚克隆的方法 (clone-by-clone)
全基因组散弹法(鸟枪法) (whole-genome shotgun method)
两种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策略的比较
策 项 目 遗传背景 速度 费用 计算机性能 适用范围 代表测序物种 全基因组霰弹法 不需要 快 低 高(以全基因组为单 位进行拼接) 工作框架图 果蝇、水稻 略 逐步克隆法 需要(需构建精确的 物理图谱) 慢 高 低(以BAC为单位进 行拼接) 精细图 人、线虫
在全自动DNA测序仪中应用广泛
Maxam-Gilber化学降解法
原理
一个末端标记的DNA片段在4组互相独立的化学反应中分别得
到部分降解,其中每一组反应特异的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碱 基。因此生成4种放射性标记的分子,从共同起点(放射性标 记末端)延续到发生化学降解的位点。每组混合物中均含有 长短不一的DNA分子,其长度取决于该组反应所针对的碱基在
第十四章 全自动DNA测序仪和 蛋白质自动测序仪
“基因组”----生命科学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奠定了二 十世纪物理、化学研究和发展的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