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魏六朝文学 一

汉魏六朝文学 一


Logo
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尤以 “相和歌 辞”为多。
Logo
▽ 乐府诗曲调的来源 乐府诗的生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 因,是历史与现实共同打造的结果。乐府诗曲 调的来源有多个渠道。 其一,来自中土民间各地的乐曲。 其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曲。 其三,来自文学侍从的创造。
Logo
Logo
恶人干非法无礼的事情,要树立洁身自爱、穷 且益坚、不苟且偷生的人格操守。 ▽ 江南采莲的嬉戏与愉悦 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情调活泼欢快、境界清 新开阔、语言质朴自然的歌辞,这就是《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田田!鱼戏莲叶间。鱼 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Logo
▽ 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 汉代乐府诗中还有假托动物、植物之口来自述 的寓言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 但寓言诗却很罕见,只有《诗经· 豳风· 鸱鸮》是 严格意义上的寓言诗。汉代府诗中有多首寓言诗, 这成为它的一个亮点。这些诗想象奇特,寓意深 刻,耐人寻味。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 相教慎出入。” 说明了世情险恶,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
Logo
明汉代乐府诗在叙事上已经非常娴熟。汉代乐 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 熟。 ▽ 长于写人 汉代乐府诗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男性人物,如被绑架劫持而受到勒索的义公、 成为兄嫂的私奴而饱尝痛苦辛酸的孤儿、不甘贫 困而铤而走险的那位市民、八十始归而家破人亡
Logo
的那位老兵、忠厚善良而无可奈何的仲卿,以及 喜新厌旧而又怨新不如旧的故夫、荒淫无耻而调 戏罗敷的太守、本无官职而衣冠仕洛阳的小子、 暴烈冷酷而贪财附势的刘兄等。 女性人物,如临终托孤而心地慈悲的病妇、 深爱丈夫而安守贫贱的儿母、对天起誓而忠贞不 渝的那位痴情女、绵绵相思而梦中得见的那位痴 情妇、“闻君有他心,……相思与君绝”和“闻 君 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二位刚烈女、“长跪问 故
Logo
《乌生》,又名《乌生八九子》,写乌在树 上为弹弓所杀,而苑中白鹿、摩天黄鹄、深渊鲤 鱼,人亦得而食之,结语称人生各有寿命,“死 生何须复道前后”。此诗以乌、鹿等的遭遇,说 明世路险恶,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遭到杀身之 祸。《豫章行》写豫章山上的白杨变为洛阳宫中 的栋梁,述说其与根株分离的痛苦。《雉子班》 写雉子被“王孙”捕去,母雉与幼雏生离死别的 情 景。
Logo
* 在叙事过程中,汉代乐府诗的作者很注意取 材的角度,不仅能牢牢地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 而且各有侧重点。 * 善于选取具有戏剧性的突发事件。如《上山 采蘼芜》中弃妇与故夫的相逢,《艳歌何尝行》 中以鹄喻人,写妻子中途生病不得不与丈夫分 手等。 * 叙事注意详略。如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开头 与结尾,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体形。这说
Logo
▽ 少壮游子的努力与操守 汉代乐府诗中也有一些篇章具有明显的劝诫倾 向。如《长歌行》第一首: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 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稀。百川东到 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又如《猛虎行》中说: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 巢?游子为谁骄? 这里以猛虎、野雀比兴,警示游子不要跟随
Logo
奈之下只得让人带话给家人把小黄牛凑钱来赎人。 有写孤儿为奴而受到虐待的,如《孤儿行》, 写一个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有写贫病交困而难以生存的。《妇病行》描 述的就是一个平民家庭贫病交困的惨状。 有写不甘贫穷而铤而走险的。有剥削与压迫, 就有挣扎与抗争。《东门行》叙述的就是一个城 市平民不甘忍受剥削与压迫,不得不铤而走险, 进行抗争的故事 。
Logo
遍观是耶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 调,使我心若……”就由太阳的升降想到了人 的 个体寿命。太阳东出西入,日复一日,没有穷 尽,而人的个体寿命却很有限,生为出,死为 入,一出一入就完成了一生的历程,决不会像 太阳那样无穷无尽。太阳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形成反差。 另如郊祀歌中的《练时日》、《华烨烨》, 杂曲歌辞中的《艳歌》等都表达了与神仙同生 的意愿。其实,人在旅途的乐生与恶死,是一 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通的。
Log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写一个老兵回 乡后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 战争与徭役,带给离乡背井的参与者本人的, 不仅是生命的残害,也有精神的伤害。他们思 家念亲,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汉代 乐府诗中的怀乡曲有些就是因此而发。如《古 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 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 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
Logo
言,肠中车轮转。 ▽ 男女两性的哀怨与情仇 男女两性的哀怨与情仇,是历来倍受人们青 睐的创作题材。汉代自武帝后,封建礼教与宗 法制度的束缚日益加强。在这种环境中,女性 们有敢于跨越雷池、冲破束缚,不理睬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要求婚恋自由、两情相悦者, 当然,也不乏怨女、弃妇的悲诉与抗议。婚恋 题材的作品在汉代乐府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有写相亲相爱而矢志不移的。如《上邪》 ,
Logo
汉魏六朝文学(一)
Logo
第五章
一、乐府与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
▽ 乐府的内涵 乐府的内涵大体有二。 一是官府名。主管音乐。“乐”指音乐, “府” 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内涵。秦与汉初就有了 这一机构。 二是诗体名。初指乐府官府所采制的诗歌。 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 题的作品,都统称为乐府。
Logo
事情趣。 如《孤儿行》:“头多虮虱,面目多尘。” 《十 五从军征》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上 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上山采蘼芜》: “上 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颜色类相似,手 爪不相如。”《江南》:“鱼戏莲叶间。鱼戏莲 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都通俗易懂,平白如话,体现出民歌特有的语言
▽ ▽ ▽ ▽
人在旅途的乐生与恶死 少壮游子的努力与操守 江南采莲的嬉戏与愉悦 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
Logo
▽ 平民百姓的痛苦与挣扎 班固在《汉书· 食货志》中说:“贫民常衣 牛 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 偿 债。”《汉书· 贡禹传》说:“武帝征伐四夷, 重 敛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困重, 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平民百姓生活的 这种悲惨景象,在乐府诗中有更为形象的反映。 有写义公遭劫而被勒索的。如《平陵东》, 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即“义公”平白无辜被
Logo
有写无辜被弃而留恋旧情的。如《上山采蘼 芜》。有写遭到遗弃而毅然决绝的。如《白头吟》 本篇是一首五言诗。《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 辞· 楚调曲》。《西京杂记》以为是卓文君为司马 相如欲另娶茂陵女而作,似属附会。诗中的女子 光明纯洁,当她得知对方有二心时,毅然与之 “决绝”,并提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的爱 情理想。此诗与《有所思》是《诗经· 卫风· 氓》 所体现出的婚恋观的后继。
Logo
有写一种相思而两地哀愁的。如《饮马长城窟行》 此诗以思妇的口吻叙事抒情。前半写“思”,后 半 写“书”,通篇写“相忆”。 有写恋情受挫而由爱到恨的。如《有所思》, 女主人公思念远在大海南的情人,准备了珍贵的 礼品,想送给对方,而当听说对方有二心时,折 碎、烧毁了礼品,并“当风扬其灰”,表示: “从 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她爱得炽热 是真,恨得痛切也是真,她的抉择既痛苦又果断。
Logo
汉乐府诗中也有对那些清正廉洁、爱民如子 的官员进行赞扬的篇章。如《燕门太守行》说 王焕: 拥护百姓,子养万民。外行猛政,内怀慈仁。 文武具备,料民富贫。……贤哉贤哉,我县王 君。
Logo
▽ 人在旅途的乐生与恶死 生与死是人生大事,也是人生大限。正因为 如此,古往今来,生与死就是人们苦苦思索的 重要课题。人之常情是乐生恶死。汉代乐府诗 对这一人之常情有深刻的探讨。写恶死的篇章, 如《薤露》,这首诗将人的个体寿命与草上的 露水作比,说明露水干了自然还会再造,它虽 易逝,但也易生,而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死 了就不会复生。又如《蒿里》,这首诗认为,
Logo
人死后有魂魄,鬼伯是专管魂魄的神,不管是 贤愚,最终都要归于蒿里,这是无法抗拒的事 实。 对死恐惧,必定对生渴求。汉乐府诗中写乐 生的篇章,往往出现神灵与仙人,这是人们希 望和神仙同在,认为这样方能超越个体有限的 生命,达到彼岸而长生至乐。如郊祀歌《日出 入》,就由太阳的升降想到了人的个体寿命。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 夏 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
Logo
▽ 乐府的演变 汉乐府之名是沿袭秦制而来,武帝时, 扩大 了乐府的建制和职能。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 不同系统。 魏晋六朝时,人们把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 叫 “歌诗”的合过乐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这样, 乐府就由音乐机关名变为了一 种带有音乐性的诗 体名。 唐代,乐府则撇开了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 并掀起了新乐府运动,乐府又一变而成为一种批
Logo
三、汉代乐府诗的艺术特征
▽ ▽ ▽ ▽ ▽
注重叙事 长于写人 语言朴实 体制多样 浪漫色彩
Logo
▽ 注重叙事 《诗经》、《楚辞》都以抒情为主,尽管也 穿插有一些叙事,但叙事是依附于抒情的,因而 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少对一个中心事件的 充分描绘。汉代乐府诗则不是这样,尽管其中也 有抒情诗,但主要还是叙事诗。 * 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是汉乐府诗最突出的特 征。它或描写场面,或叙述故事,都活灵活现、 有头有尾,有一些作品还出现了第三者。
Logo
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有人单从入乐出发, 也称词、曲为乐府,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的乐 府的精神实质。 总之,乐府原是官府(署)名,后来演变为一 种诗体名。它包括乐府民歌与文人乐府诗两部分。
Logo
▽ 乐府诗的类型 辑录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时沈约的《宋 书· 乐志》,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还是宋人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辑录了从不尽可靠的陶 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谣与乐府,共计100卷,又 将自汉到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郊庙歌辞 、燕 射歌辞、鼓吹曲辞 、横吹曲辞 、相和歌辞 、清 商曲辞 、舞曲歌辞 、琴曲歌辞 、杂曲歌辞 、近 代曲辞 、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 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