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与地层
青白口纪(系Q)b 蓟县纪(系J)x
800 1000
古元古代(界P)t1
太古宙 新太古(代界)Ar2 (宇) 古太古代(界A)r1
Ar 冥古宙 (宇)
HD
长城纪(系C)Hc 滹沱纪(系H)t
未名
1800
2500 3100
3850—46 00
类人现出 盛繁物动行爬 盛 繁 类鸟与 物动 乳 哺
生物的演化
古
志留纪(系)S 中志留世(统)
生
生
早志留世(统) 439
晚奥陶世(统)
代
奥陶纪(系)O 中奥陶世(统)
10
Pz
寒武纪(系)E 中寒武世(统)
早寒武世(统)
元古宙 (宇) 新元古代(界P)t3 Pt
中元古代(界P)t2
震旦纪(系)Z 晚震旦世(统)570
早震旦世(统)
235U——207Pb 238 U——208Pb
40K——40Ar
第二节、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的划分
当前国际上趋向于把地层划分成三套性质不同的地层系统:
1. 岩石地层单位: 以地层的岩性特征和岩石类别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单位。
由高到低分为:
群:是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相伴随在一起的, 而又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而成。有些厚度巨大、
地层的接触关系 C O
整合和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整合接触的形成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
成形的合整不行平
二、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法
同位素地质年龄是测量岩石或地层形 成至今的时间间隔, 也叫绝对年龄。
主要用于:不含化石的哑地层年龄 岩浆岩的年龄 变质岩的年龄
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岩石自形
成以后其中的放射性元素持续衰变,不同的时 期, 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与其衰变产物—稳定 同位素的比值不同,据此可推断岩石形成的年 龄。如:
2. 生物地层单位**:是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特征,并与相邻 的地层单位中的化石有区别的岩层体。 (生物带: 延限带,顶峰带)
3.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某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层体。其顶底 界限均为等时面。可分为六个级别:
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 宇 ----------(宙) 界-----------(代) 系-----------(纪) 统-----------(世) 阶-----------(期) 时间带-----(时)
3.标准地层对比法 同一时期形成的沉积岩往往具有相似的岩性特征,而不同时期形 成的地层其岩性往往不同,因此在一定的地区内,可根据各地地 层的岩性变化来划分对比地层。一般采用标志层的方法: 标志层 :已知相对地质年代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和特征的, 易为人们辨认的。
转倒是还常正是层地断判何如
态形的壳贝
学习地层的意义:
?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确定生成 顺序
?了解生物演化及分布规律 ?研究古地理,古环境变迁 ?研究地壳运动的规律 ?矿产勘查与开采
第一节、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一、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
1.地层层序法: 地层层序定律:正常的地层总是老的先沉积在下,而新的则后沉
积在上,这种新老地层的覆盖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地质年代(地层系统及代号)
宙 代(界) (宇)
纪(系)
第四纪(系)Q
化演物生球地
4.地层接触关系法 整合接触:地壳持续下降,不同时代地层连续沉积。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地壳经过一定时期有上升,早先形成的地层露出 水面,遭受风化、剥蚀,形成高低不平的侵蚀面,然后再下降接受沉积, 上下两套地层大致平行,但其间存在一个侵蚀面,叫不整合面,并缺失一 部分地层。
角度(斜交)不整合接触 : 在地壳由下降转为上升的过 程中,原来的地层因地壳剧 烈运动而发生褶皱和断裂时, 岩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倾斜, 当这套地层露出水面,经风 化剥蚀再接受沉积。
2.古生物比较法: 地球自有生物以来,每一个地质时期有其相应的生物繁盛,随着 时间的推移,生物的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某 一地史阶段绝灭的种属不会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出现。这个规律叫 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 。因此上下地层中的化石种类和组合不同。 人们常利用标准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 标准化石:演化快,生存短,分布广。
早侏罗世(统) 205
晚三叠世(统) 三叠纪(系T) 中三叠世(统)
早三叠世(统)
二叠纪(系P) 晚二叠世(统)250
早二叠统 晚石炭世(统)290 石炭纪(系C) 中石炭世(统)
早石炭世(统) 晚泥盆世(统)355 泥盆纪(系D) 中泥盆世(统)
早泥盆世(统)
(括号中为地层单位)
显
晚志留世(统)410
第四章、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地层的概念及学习地层的意义 第一节、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一、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 二、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法
第二节、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的划分 二、地质年代表
第三节、我国地史简述 课后复习
地层的概念及学习地层的意义
地层:地质学上把某一地质年代形成
的一套岩层(无论是沉积岩,火山碎 屑岩还是变质岩) 称为哪个时代的地 层。 (也包括层状分布的火山岩)
二、地质年代表
新
生
代 (界)
Kz
中 生 代
(界) Mz
古 生 代
(界)
P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 更新世(统) 0.01
新第三纪(系N) 上新世(统) 25
中新世(统) 23 渐新世(统) 老第三纪(系E) 始新世(统)
古新世(统) 白垩纪(系K) 晚白垩世(统)65
早白垩世(统)135 晚侏罗世(统) 侏罗纪(系J) 中侏罗世(统)
岩类复杂,又因构造运动使原始顺序无法重建的一大套地层也可视 为一个特殊的群。
组:是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是由岩性、岩相、变质程度较为均
一,并与上下层有明显界限的一套岩层组成。厚度一般从几米到几 百米不等,有些可达数千米。
段:是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岩性特征与组内相邻岩层有明显
区别。
层: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组内或段内一个明显的特殊单位层。
元古宇---------元古宙 古生界---------古生代 石炭系---------石炭纪 上石炭统-----晚石炭世
最常见的是年代地层单位“统”下再分组, 如C2b 代表古生界—石炭系—中石炭统本溪组
宙
(宇)
显
生
宙
地质年代(地层系统及代号)
代(界) 纪(系) 世(统)
同位素 年龄值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