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主义
Page
7
代表人物
1.威廉.钱德森.巴格莱 2.海曼.乔治.里科佛 3.阿瑟.尤金.贝斯特
Page
8
威廉.钱德森.巴格莱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 1917-1940任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 1938参与发起成立“要素主义促进委员会”与“进步主义教育协会” 对峙 1939帮助建立“美国教育促进会” 最早阐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主要教育著作《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 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促进社会的进步 2.教育价值:传递优秀人类文化遗产的使命。 3.教育过程: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间接经验的过程。 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所负的教导和管束的责任,对于延长人类未成熟 期和必需的依赖期具有生物学的意义。人类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代才 认识到这个责任。完全确实,人类在认识到这个责任之前,依然处于 野蛮状态。 -------巴格莱
参考文献: [1]陈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J].文学教育,2013 [2]张庆强.要素主义教育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和意义[N].热点聚焦,2012 Page 21 [3]肖素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我国新课程的启示和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09
Page
5
第二阶段:要素主义复兴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要素主义复兴。 40年代,要素主义一度沉迷,几乎消逝。但是1957年苏联 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消息给美国教育极大的震动。 美国国内对进步主义教育批判更加激烈,要素主义再次引 起人们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当时美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 此时要素主义的出现应时应景。 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使要素主义在美国教育界 占了统治地位,在美国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影调继承和发扬教育智力训练的传统
学校不应该是生活或职业训练的机构,学校应该把智力训 练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其他所有活动只能在学校特 有的智力训练框架内进行,离开了智力训练,学校就不再 是一个有普遍社会影响的机构了。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关于心智训练这一指导思想,要素主 义提出了若干具体要求。 (1)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而且往往要强迫自己专心致志。 (2)要严格学业标准 (3)不排除灌输
参考文献: [1]陈秀玲.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其教育意蕴 [N]. ,高等函授学报,2005 [2]廖成秀.要素主义教育研究述评 [J].高教高职研究,2012
Page
19
要素主义存在的弊端:
1.尽管提出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提供给学生, 但对于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2.提出要把教师放在教育的中心,这对于实用主义“儿童 中心”的偏差有所纠正,但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而忽视了 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没有很好的开发出 来。 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 情感意志的发展,轻视了学生实践活动中能力的培养。 4.在强调教育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却忽视了教育要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强调继承和发扬教育的智力训练的传统 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鼓励智力上的竞争,主张实施“天才教育”
强调继承和发扬教育的智力训练的传统
Page 13
1.要素主义的哲学基础:唯心主义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领导下,以杜威的实用主义 为基础的教育运动,而要素主义则用唯心主义和实在论的 观念。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心灵优于物质而存在, 人们依靠心灵认识事物,身体属于心灵。要素主义由此观 念出发,在教育上强调形式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心智训练, 严格学业标准。并且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因 素,而这恰恰是每个人必须学习的。在课程上以观念为主, 注重文化遗产和文化要素在课程中的作用。
Page
6
第三阶段:要素主义的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要素主义持续发展。要素主义由于自身一 些缺陷,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 然而在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向美国教育部 长提出了一份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 必行》这个报告要求加强新基础的教学,提高教育标准和 教育要求,延长学习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新的基 础训练的科目,提高师资质量,提高教师待遇,调整课程 结构,提高学业标准。这个报告符合要素主义,无疑推动 了要素主义的发展。
Page
10
阿瑟.尤金.贝斯特
1956年,贝斯特发起成立了“美国基础教育协会”,并担任会长。该 协会的目的在于,促进美国公立学校设置更多的基础课程,提高智力 训练的水平。 教育著作:《教育的荒地》,《学术的恢复》 教育思想: 1.论智慧的训练与基础学科的教学:智慧的训练就是指审慎地培养思维 能力智慧的训练离不开基础学科的学习。基础学科包括历史,英语, 科学,数学,外语等。 2.论公立学校的作用:是为所有公民提供基础教育的。如果学校不能胜 任这项工作,国家将会因为丧失智力而受到威胁,并将直接导致工业 萧条和防务力量的消弱。 3.论天才儿童的教育:优秀学生是学校里其他学生的榜样,学校所承担 的责任没有一个比教育天才儿童更为重要。
Page 9
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
1919~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他曾任美国 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的主席,美国科学协进会和美国全国教 育理事会的会长。 1957和1961,他由卡内基基金会资助,对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进行 了实地考察,发表报告,提出批评和改进建议,对美国教育很有实际 影响。 教育著作:《教育与自由》《知识的堡垒》《今日美国教育》《综合 中学》《美国师范教育》 教育思想: 1.论普通教育:学校教育要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加强公立学校面向 全体学生的普通教育。 2.论天才教育:学校的社会责任是找出最具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 的最大潜力,使他们有可能迈入“英才”的行列。
Page
3
要素主义产生和发展(三阶段)
Page
4
第一阶段:要素主义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要素主义诞生。那时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 济危机,使得人们发现当时教育的软弱无能,教育改革势 在必行。 1938年,“要素主义促进教育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 着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正式形成。 20世纪30年代末,巴格莱领导了要素主义运动,对美国教 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Page
14
2.课程内容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
共同要素: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共同精神, 简而言之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传递文化共同要素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主义在课程设置上 反对适应当前需要的课程,而主张学校的课程必须是由人 类知识精华组成的稳定课程。面对当前教育的软弱无力, 要素主义认为应当积极强调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强调在 课程实践中传递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加强和训练人的智 慧的因素。 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强调学科课程,接受式的学习, 倡导学术性课程,强调“新三艺” 数学,科学,外语。
Page
16
4.鼓励智力上的竞争,主张“天才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要素主义从发展科学技术和充 实国防实力的角度出发,鼓吹“天才”的发掘与培养。 要素主义教育者认为,学校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最 好的学生身上,以此确保每一个才智卓越的青年受到高深 的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不能以牺牲 培养精英人才为代价。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推行的“能力 分组”等,就是天才教育的典型。
参考文献: [1]陈秀玲.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其教育意蕴 [N]. ,高等函授学报,2005 [2]廖成秀.要素主义教育研究述评 [J].高教高职研究,2012
Page 20
要素主义对新课改的启示
1 教育目的上要素主义主义注意教育的社会功能 2 学习内容上要素主义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文化要素 3 学习方法上要素主义强调学生的刻苦学习,加强基础知 识的学习 4 师生关系方面上要素主义强调教师的指导地位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要素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代表人物和核心观念
对要素主义的评价
要素主义与新课改的关系及启示
Page
1
要素主义
要素主义又称精华主义,精辟主义,本质主义,保守主义 教育,传统主义,是西方主要的哲学流派之一,也有学者 认从其根本上来讲是一种教育运动。这里的要素是英文 “essentials”翻译而来的,也有的译为精华,指的是人 类社会发展中保存下来的文化精华。从唯心主义出发,认 为人来文化遗产里有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要素,是一切人 类都应当学习的。
Page
2
要素主义产生的背景: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由于实用主义教育在美国占统治地 位,学校普遍忽视系统书本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降 低了教育质量,使学生纪律松弛,学校管理混乱。 要素主义作为实用主义教育的对立面,主张恢复学校在传 授传统文化和系统知识方面的地位,还重视加强对青少年 的智力训练,使之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要 素主义产生之初是为消除实用主义教育给美国带来的消极 影响。
Page
15
3.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与杜威的以儿童中心相反,要素主义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是学生的引导者,儿童要成长为人, 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控制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师才能保证共 同要素的传递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但同时他们 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也非常高。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 脑和渊博的知识。 总之,要素主义认为,教师应当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学生要完全听从教师的建议。
Page
11
要素主义与进步主义的基本分歧:
1 2 3 4 5 教育是强调努力还是兴趣 教育是强调学科还是活动 教育是强调教材的逻辑顺序还是心理顺序 教育是强调教师主动还是学生主动 教育是强调种族经验还是强调个人经验
Page
12
要素主义的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