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②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②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③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公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教学难点:①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的评价②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过程:《咏雪》一、导入(设计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家”,诗歌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里的“王谢”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家族?我国古代哪一部书将这段历史记载得最详细?(设计二)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一读课文,根据文意断句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
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二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1.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2.教师归纳:咏:赞颂;傅:本义是教导,太傅是指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俄而:时间副词,表示时间不久,即“一会儿”;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文义:指“诗文”之类;骤:本义指“马奔驰”,文中是“急速”的意思;乐:快乐,高兴;“因风起”:因,介词,趁着。
四、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1.以重点词语落实为基础,疏通、翻译课文。
2.学生交流。
示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四读课文,品味意境,寻找美点1.学生诵读课文,寻找美点。
2.师生共同交流,明确:美点①:淡雅而生幽香。
文章仅用七十多个字,就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体现了“诗书继世”的士族之家高雅的生活情调,再加上谢安主持,又添上一层儒将特有的儒雅之风,可谓雅而又雅。
同时,所描述的“讲论事件”也非刻意设计,而是因“寒雪”而顺便安排,全是随意,“淡”便缘于此。
唯淡雅而生幽香,雅事娓娓道来,幽香缕缕而至,沁人心脾。
两儿女中谁优谁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种情趣,享这种乐趣。
美点②:氛围多温馨,安享天伦乐。
在本文中,作者刻意烘托了温馨的氛围。
“俄而雪骤”和“白雪纷纷”触发了谢安的“灵感”,何不趁此机会让“儿女”们一展才华,来个“赛诗会”?这一提议,将自己的讲解诗文转换成孩子们的赛诗活动,给“儿女”们以个性发展的空间。
可见,在此等家族,绝不是一般的天伦之乐,除儿孙满堂,健康成长之外,另有一层“儿女”学业有成,文采勃发之欣慰,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天伦之乐,可谓“雅乐”,也是这个大家族的和乐。
故此,谢太傅能不“大笑乐”?美点③:画蛇巧添足,言外有美趣。
本文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作结。
对这个结尾,乍看,有些茫然,可谓“画蛇添足”,对两“儿女”的诗文,未作评判,何以交代家庭关系呢?再看,谢道韫的回答似乎和丈夫有关联,那又有何关联呢?再查,查一下王凝之的来历。
噢,原来王凝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公子,而且做官。
这就有“戏”了,她与他朝夕相处,她能不受王家的艺术熏陶吗?那么她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所表现的文采,肯定出之有因了。
再回眸“公大笑乐”,读者便猛然明白他笑的含义了。
谁优谁劣,全在此一笑之中。
真是神来之笔啊,举重若轻,含而不露,真不愧为“话外”之美。
六、五读课文,研讨问题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2.师生共同研讨。
教师强调:作者虽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才女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柳絮”更具有才情。
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注》一书中曾说:“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
”也就是说,虽然“撒盐”与“柳絮”说法不同.但“柳絮”的艺术风调更佳。
但宋人陈善曾在《扪虱新语》中为谢朗打抱不平:“‘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
……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
”有许多诗人以“盐”入诗来描写雪景的。
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咏雪》:“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火玩雪》:“盈尺白盐寒,满炉红玉热。
”唐代诗人李贺《马诗》:“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苏轼《雪夜书北堂壁》:“但觉衾绸如泼水,不知后庭已堆盐。
”等等。
以“盐”来喻像米粒般的雪,也是真实形象的,是“柳絮”所不能替代的。
我们描写下雪时不能干篇一律都用‘柳絮飘舞’、‘鹅毛般的大雪’,而要学一学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
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撒盐’、‘柳絮’虽只是小小的比喻。
但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以及文学创作的丰富多样性,是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的。
六、教师小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陈太丘与友期》一、导入(设计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设计二)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二、试读1.教师范读。
2.角色分配(一生读故事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3.全班齐读。
三、试译1.结合工具书及页下注释,理解文章。
2.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留、换、调、补、删、加)3.师生共同归纳。
重点词句:①过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离开)③去后乃至(才) ④下车引之(拉)⑤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君:对别人的尊称。
重点句子翻译: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试析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讨论归纳: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在“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归纳: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
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
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五、运用比较阅读《约不可失》约不可失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六、小结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世说新语》两则相关资料一、编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整体把握《咏雪》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可一望而知。
《陈太丘与友期》一则被编入“方正”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
这一则记陈纪7岁时的故事,表现他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全篇核心。
作者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三、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编撰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
“志”是记的意思。
跟“志怪小说”之着重记述神怪异闻不同,“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
每则文字多寡不同,有的篇幅较长,一般是数行即尽,也有的只是三言两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情况也有所涉及。
各篇通过许多人物的遗闻轶事和生动言谈,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
《世说新语》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准确、简洁,有较强的表现力。
魏晋时期,士大夫间很重视人物的品评、赏鉴,《世说新语》反映时人好用简要的语句准确地概括、描绘出人物的品性、才能和风范,而且常用对偶、排比、譬喻、形容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