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劉義慶與《世說新語》(一)劉義慶掌故(二)世說新語一一中國三部說話寶典(【左傳】、【戰國策】、【世說新語】)之一第三課世說新語選(一) 詠絮之才(二) 雪夜訪戴 (三) 絕妙好辭劉義慶三、國學常識(一)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一一【志人】小說、【志怪】小說(二)中國古典小說流變簡介(三)「一會兒」相似詞四、課文深究五、難句精解1.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寫王子猷醒來,品酒賞雪,吟詠招隱詩,一連串悠閒雅緻的行為,觸發訪高人雅士戴安道的動機六、形音義比較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八、修辭舉隅一一「析字」中的「離合」九、成語集錦十、延伸學習(一)招隱詩左思第一首:寫尋訪隱士以及對隱居生活的羨慕。
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亦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猴糧,幽蘭閒(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語譯:持杖入山尋訪隱士,荒蕪的路途似乎從古到今橫塞著。
山巖上只有洞穴沒有房屋建築,山丘中卻有人在彈琴。
朝北的山脊覆蓋著白雪,山南的樹林已有紅花閃耀。
泉水在美玉般的山石間激盪,小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浮沉。
不一定要有絲竹之類的管弦樂器,山水間自有清美的樂音。
何必要自己放聲歌唱,風吹過灌木叢自有聲聲悲吟。
秋菊可以兼作食糧,採來幽蘭佩在衣襟。
在世途間猶豫徘徊,只會心力疲乏,還不如拋棄冠簪歸隱山林。
第二首:寫自己隱居的情形,表示人生貴在適志。
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弱葉棲霜雪,飛榮流餘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
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逍遙撰〔丁口八,通「選」〕良辰。
語譯:我開始營建東山隱居的屋舍,樹木的果實落在地上,長成了一叢叢的小灌木。
屋前有一口寒冽的水井,暫且可以使心神瑩潔爽快。
滿山鮮明青翠的林木中間,只有竹林和柏樹能夠保持自己的本性。
細弱的樹葉棲留在霜雪中,飛花漂流在斷斷續續的泉水上。
爵位和佩帶之物雖然榮耀,但不能愛好成癖;時運有好有壞,但要根據具體情況或進或退。
繫上印綬做官就會被世事纏繞牽掛,彈彈官冠也能除去塵埃汙垢。
柳下惠和少連的屈己受祿不是我所說的屈志辱身,伯夷、叔齊隱居於首陽山也不是我所說的仁。
彼此欣賞各自崇尚的志願,我選擇優遊自在的美好時光。
(二)坦腹東床世說新語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
丞相語〔口、,告訴〕郗信〔使者〕:「君往東廂,任意選之。
」門生歸,白〔報告〕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食,如不聞。
」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語譯:郗太傅在京口時,派門生送給王導一封信,要在王家子姪中挑選一名女婿。
王導對使者說:「您到東廂房去,任意挑選。
」門生回來,稟告郗太傅說:「王家諸位公子都值得讚美,聽說來選女婿,個個都謹慎言行,拘謹而不自然,只有一位公子,在東床上裸露肚子吃東西,好像沒聽到這件事似的。
」郗太傅說:「就是這個人好!」派人詢問,原來是逸少(王羲之),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他了。
(三)管寧割席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厂汉丫、〕歆〔丁丨弓〕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晝出看。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語譯:管寧和華歆在菜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揮動鋤頭把金子看得跟瓦片石塊沒什麼兩樣,華歆捉起金子看了看才把它扔走。
又一次,兩個人一同坐在席子上讀書,有一高大的車輛經過他們的房門,管寧依舊讀書,華歆放下書本出去觀看。
管寧割開席子跟華歆—開坐,同時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四)庾公有的盧世說新語德行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口、,告訴〕令賣去。
庾公云:「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
寧〔豈〕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語譯:庾亮的乘馬中有一匹的盧,有人要他把的盧賣去(相傳的盧的主人多半橫死)。
庾公說:「我賣了的盧,一定又會有買主。
怎麼可以把對自己不好的東西移給其他人呢?從前孫叔敖為了後人著想,殺了雙頭蛇,自古成為佳談,我學習他,這態度豈不通達!」(五)吉人之辭寡世說新語品藻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丨、,拜訪〕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
既出, 坐客問謝公:「向〔先前〕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
」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推此知之。
」語譯:王徽之兄弟三人,連袂拜訪謝安。
王徽之、王操之多談俗事,王獻之則只寒暄一下而已。
三人離去後,坐客便問謝安:「剛才三兄弟哪個最佳?」謝安答說:「小的最好。
」客人再問: 「何以見得?」謝安笑說:「易經繫辭上說:『賢良的人很少說話,浮躁的人話多。
』推此可知。
」(六)今之視古,猶後之視今世說新語規箴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以……為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語譯:京房與漢元帝一同談論國事,順勢問元帝說:「周幽王、周厲王這些國君為什麼滅亡?他們任用的臣子有哪些?」元帝回答:「他們任用的人不夠忠誠。
」京房又說:「明知他們不忠還重用,又是什麼原因呢?丨元帝說:「亡國的國君,各自以為自己的重臣賢德,哪有知道不忠還重用他們呢?」京房深深一稽首說:「我想未來的人看現在,就像現在我們在回顧往昔一樣吧!」(七)長安何如日遠世說新語夙慧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
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
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語譯: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坐在晉元帝的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陽的消息, (聽到百姓的苦狀)忍不住流下眼淚。
明帝問他為什麼哭泣,元帝詳細地說出當初渡江東來的苦心。
元 _ 帝順勢問明帝:「你認為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說:「太陽遠!從來沒聽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由此可知。
丨元帝覺得很奇特。
第二天,聚集群臣宴會,告訴他們這件事,又再問一次。
明帝居然回答:「太陽近!」晉元帝臉色改變,問說:「為什麼你說的跟昨天說的不一樣?」明帝回答說:「抬頭可以看到太陽,卻看不到長安啊!」(八)嬌女無奈嫁王郎世說新語賢媛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氐,大薄〔非常輕視〕凝之。
既還謝家,意大不說。
太傅慰釋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語譯: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乃是謝安姪女,嫁到王家後,很看不起自己的丈夫。
回娘家作客時, 便露出一副不悅的神情。
謝安便勸解道:「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兒子,頗有才華,妳有什麼不滿意嗎?」謝道韞回答說:「我們家一門,叔父當中,有阿大(謝尚)、中郎(謝奕),群從兄弟當中,則有圭寸(謝韶)、胡(謝朗)、遏(謝玄)、末(謝淵),哪一個不是一等一的好男子。
沒想到天地之間,竟有王郎這種人物!」(九)小時了了世說新語言語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雋材清稱〔才華岀眾的人〕,及中表〔堂兄弟、表兄弟,此指近親〕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自稱的謙詞〕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李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累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汉入v〕後至,人以其語語之。
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空、I,,侷促不安的樣子〕。
語譯:孔融(字文舉)十歲時,隨父到京城洛陽。
當時李元禮(李膺)在京城名聲很大,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才華出衆、有名望或李家的近親,才給通報。
孔融來到李家門口,對守門的小吏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經通報後,孑L融走到前廳坐下。
李元禮問:「你與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即老子)為師, 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
」李元禮和其他賓客聽了沒有一個不感到驚奇。
太中大夫陳韙過一會兒來了,別人把孔融剛才的話告訴他。
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後未必就有什麼成就。
」孑L融對答說:「想必您小時候一定是聰明伶俐。
」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侷促不安。
(十)支公好鶴世說新語言語支公〔即支遁,字道林,晉代名僧〕好鶴,住剡東|山,有人遺〔八、,贈送〕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剪除〕其翮〔《才/,羽毛〕。
鶴軒翥〔張翅欲飛。
翥,虫汉、〕不能復起,乃舒翼反頭視之,如有懊喪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語譯:支遁愛鶴,當他住在剡縣東邊的「山時,有人送兩隻小鶴給他:過了不久,鶴的翅膀長成想要鼓翅飛去,支遁由於捨不得,便剪除了鶴翅膀上的硬羽。
鶴張開雙翅卻不能飛,於是回過頭來看著自己的翅膀,看起來好像有懊惱沮喪的意思。
支遁見了,感嘆說:「鶴既然具有一飛沖天的資質,又怎肯讓人拿來作為耳目玩賞的對象呢?」於是調養雙鶴,使牠們的翅膀再長成後,支遁便放開牠們,任其飛去。
(十一)吳牛喘月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風,實密似疏,奮有難色。
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語譯:滿奮怕風吹,在晉武帝身旁陪侍時,北邊的窗戶用琉璃屏風遮擋,屏風緊密無縫,可是看起來卻是疏落的,滿奮的臉上有為難的樣子。
晉武帝對他的窘熊感到好笑,滿奮回答說:「我猶如吳牛,見到月亮便喘。
」(十二)楊脩知曹操心意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征袁本初,治裝,餘有數十斛竹片,咸長數寸,眾並謂不堪用,正令燒除。
太祖 _____ 甚惜,思所以用之,謂可為竹椑楯,而未顯其言。
馳使問主簿楊德祖^應聲答之,與帝正同。
眾伏其辯悟。
語譯:曹操出征袁紹(字本初),整治軍事裝備後,還剩有數十斛竹片,全都是數寸長的小竹片,大夥認為是無用的廢物,想乾脆放把火燒了。
曹操心覺可惜,想了一下這些東西可能的用處,認為可用來做成橢圓形竹盾,但只將這想法暗藏心中,並未對外明說。
於是派人去問楊脩作何用。
沒想到楊脩立刻就回答,而所答正與曹操所想無異。
大家都因此甚為欽服楊脩辯悟的速捷。
(十三)不可無竹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
或問: 「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語譯:王子猷有一次暫住人家空宅,一到來就叫人種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