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及死亡道德

生命及死亡道德


二、生命统一论
(theory of unification)
主张将生命神圣 论、生命质量论、生 命价值论中的积极内 容有机统一。
(4)生命统一论 首先,现代生命道德在强调病人利 益的同时也兼顾集体和社会的公益。 其次,现代生命道德在考虑集体公 益之时,并非无视病人的个人利益。 再次,当患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发生冲突时,以“ 生命质量”作为评 判标准。
第三节 临终病人的的心理、 行为与要求
简· 斯梯尔斯瓦德 说:“我们应该象关 心照顾新生儿那样 关心照顾残留生命 的人们”。
一、临终的概念
临终:(hospice)
指生命临近终结或死 亡前,即生命本质发生 了无法复原的退化至死 亡的这一特殊的生命阶 段。
社会沃母:(society womb)
指人的生命的诞生必须在 母体子宫经过10个月围产期的 呵护,当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 同样需要在社会子宫(womb) 内经过10个月围终期 的社会关怀。

陷:
它只就人的自然素质谈生命存在的价值, 有其局限性。在伦理上体现功利主义思想。
(2)生命质量论 生命质量标准: 一是主要质量标准,此指个体的身体和智力状 态; 二是根本质量标准,即个体生命的意义,与其 他人的社会和道德上的相互作用; 三是操作质量标准。
3、生命价值论
(theory of value)

(二)生命道德的核心
(3)生命价值论 生命价值与生命质量并非正相关关系,生命 质量高并不一定其生命价值就大。
生 命 价 值
生命质量×治愈率×预期寿命 ×医疗需要×社会需要
代价
一、生命论
1、生命神圣论
(sacred th犯和具有至 高无上的道德价值的 一种伦理观念。
2、生命质量论
(quality theory)
宗旨:是以人的
自然素质的高低、 优劣为依据,衡 量生命对自身、 他人和社会价值 的一种伦理观念。
健 康 生 活
生命质量论
积极作用:
它的形成和发展为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问 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困扰人们的生与 死的权利和选择问题,提供了新的标准和理论 依据。
首先:体现了生命价值论的要求,与集体主义 原则中“集体利益至上”的精神一致。
其次:体现了生命神圣论的宗旨,与集体主义 原则中“保障个人利益”的精神一致。 再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将“ 生命质量”作为二者取舍的标准。
一、生命道德
(一)生命的标准
(二)生命道德的核心
(一)生命的标准
案例1: 李某,女,27岁,怀孕5个月, 在一天上班的路上,突然被王某骑自行车 不小心撞倒,导致流产。事后,李某及其 家属状告王某因导致胎儿死亡而犯过失杀 人罪。试分析此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二 、 临 终 病 人 的 心 理 和 行 为
心理学家约翰· C· 马格思和涅查德· L· 马 格思综合了死亡恐惧的心理特征,归纳了 以下原因:
生命与死亡道德
一、生命道德 二、死亡道德
“ 象斯芬克斯之谜那样, 永远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 字──死”
--巴金
天 地 之 性 , 人 为 贵
第一节 生命的道德价值
生命:(life)
生命是自觉和理性 的存在。其自觉性存在 即生物性,理性的存在 即社会性。 生命是生物属性和 社会属性的统一体。
现代生命道德的理论:
• 生 命
(一)生命的标准
1.生物学标准 ① 早期说: 主张生命从受精卵开始 主张生命从妊娠第四周受精卵着床之时开始 主张生命开始于妊娠第八周大脑皮质形成之时 ② 晚期说 把生命的开始定为胎儿发育的晚期,即有了 生活力之后,或者直到分娩才是生命的开始。 ③ 全期说 认为怀孕的各个阶段都是生命的开始
宗旨:是以人具有
内在的与外在的价 值来衡量生命意义 的一种伦理观念。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你拥有多少, 而在于你奉献多少。 ----王启民
生命价值论
积极作用:
生命价值论关注的主体不是患者个体的 生命,而是患者个体的生命对他人和社会的 意义,它是以公益论为理论基础。

陷:
生命价值论和公益论把医务工作的重心 放在了集体公益,必然淡漠患者的利益,从 而不利于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思想。
《圣经》 毕达哥拉斯 基督教和天主教 佛教
生 命 之 树
积极作用:
生命神圣论
人的生命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是社会进步之根本,并激励着历代医者不断 探索生命的奥秘,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

陷:
它对生命的认识是片面的, 只强调了生命的生物属性,忽 略了生命的社会属性;只强调 了个体,忽视了他人和社会。
生 命 、 死 亡 道 德 与 临 终 要 求
案例2 1987年11月2日,北京的某医院妇产科 为一产妇行剖宫术,娩出一男婴呈青紫窒 息,经抢救好转。全面检查会诊绪论显示: 右位心;纠正型大血管转位;左心发育不 良;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医生告知家属 目前无根治方法。 开始家属要求救治,费用自负,后提出不必 积极处理,并希望产妇先出院,孩子留医 院。医生同意产妇先出院,孩子一定要接 走,医院不能久留。产妇出院后,医生又 催促家长将孩子接回,家长申明困难,并 签字让医院处理。
(一)生命的标准
2.授权标准 认为胎儿必须得到父母 /社会的接受才算 生命开始。 3.复合标准 即使是受精卵也已经是一个个体的生命, 但不能因为生命开始了便有完全的价值。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 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 的统一体,单纯的自然生命或 社会生命都不能称其为人的生 命,缺少或失去其中任何一个 方面的人都不应称之为真正意 义上的人。
案例3
有一位身患晚期肝癌、对科技事 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七旬老工程师,和 另一位年仅 10 岁、患急性甲肝的小学 生,同时到一家医院就诊,要求住院 治疗。但是,由于该院种种医疗条件 的限制,只能收留一位病人。 请问医生应该给哪一位病人开住院 单?其医学伦理依据是什么?
第一节 临终护理伦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和要求 (一)临终概念 临终是指垂死的状态, 此时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 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趋向 终结、濒临死亡但未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