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胚胎学之泌尿系统

组织胚胎学之泌尿系统

b 脏层:紧包在毛细血管袢的外面,细胞
形态特殊,有许多突起,称足细胞。胞体大, 突向肾小囊腔。核染色较浅,光镜不易辨认
足细胞
足细胞扫描电镜模式图
体积大、核染色浅 胞体凸向肾小囊腔
初级突起、次级突 起、裂孔、裂孔膜
足细胞电镜像
肾扫描电镜像示肾小体足细胞
肾小体(示肾小囊) 人肾 HE染色
(3)血管球基膜:
EM:细胞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不形成刷 状缘,基部质膜内褶及线粒体发达
远端小管功能
•吸收水分(10%) •吸Na+,排K+、H+、NH3等,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 吸收功能受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节,吸钠 排钾,提高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肾:产生尿液
输尿管:排尿管道 膀胱:储存、排出尿液 尿道:排尿管道
第一部分 肾脏
肾脏主要功能
机体代谢 血液循环
产生的废物
肾脏
复杂生 理过程
参与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形成尿液排 出体外
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 红细胞生成素等
大体组成
皮质迷路:弯曲管道构成
皮质
2. 分子量
3. 电荷
病理情况下
肾小球病变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血尿 素氮和血浆肌酐升高,临床上称为氮质血症。肾功 能不全晚期可出现一系列自体中毒的症状,如厌食、 精神不振、心慌气短等,称为尿毒症
2 肾小管
血管球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皮质迷路、肾柱)
肾小囊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近曲小管(皮质迷路、肾柱)
近直小管 远直小管
髓(髓放线、肾锥体) 袢
远曲小管(皮质迷路、肾柱)
肾小管是由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小管;分近端小管、细段和 远端小管;近端小管与肾小囊相连,远端小管连接集合管。 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分泌、排泄等作用
(1) 近端小管
是肾小管中最粗最长的一段,起始于 肾小管的尿极,分曲部和直部,曲部位于 皮质内,迂曲蟠行在肾小体附近;直部为 曲部的延续,直行于髓放线和肾锥体内
毛细血管内皮表面 足细胞表面
基膜
含有带负电 荷唾液酸糖 蛋白
以带负电荷 的硫酸肝素 为主
阻止血浆内带负 电荷的物质通过 滤过膜
防止血浆蛋白的 滤出
若移去滤过膜 的负电荷
蛋白尿
如滤过膜遭到破坏,轻则蛋白质滤出,重则红细 胞漏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影响原尿形成的因素
1.滤过压:
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 内压)

远直小管
远端小管
泌尿小管
远曲小管(皮质迷路、肾柱)
弓形集合 肾
间 肾内少量结缔组织、血管、神经 质
(髓放线、肾锥体) (肾乳头)
肾小体位置 近曲小管 近直小管 细段 远直小管 远曲小管 集合管 乳头管
位置 大小
髓袢 细段
数量 功能
两类肾单位
浅表肾单位
皮质浅部 体积较小
基膜
三层:中间厚而 致密
内外薄而稀疏
分子筛
带负电、在血液物质滤过中起关键作用
(4) 肾小体的滤过作用
•肾小体以滤过方式形成原尿
•滤过膜(滤过屏障):当血液从入球微动脉流经毛细 血管时,由于毛细血管内压力较高,使血浆中部分物质 通过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 三层结构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近端小管结构
光镜:立方细胞;胞质嗜酸性;境界不清; 刷状缘; 核圆染色深 电镜:微绒毛;细胞侧突;质膜内褶;线粒体多
近端小管
微绒毛 顶小泡 顶小管 侧突 质膜内褶
近端小管功能
a 重吸收:原尿中 80%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及 几乎全部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b 分泌:向管腔分泌代谢产物如:H+、氨、肌 酐和马尿酸等
球内系膜细胞: 星形、有突起,核小且深 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 体、溶酶体、吞噬体等 合成基质;基膜更新。
系膜基质:对血管球起支持和通透作用。
(2) 肾小囊
又称Bowman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双层囊, 分脏壁两层。两层之间为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连
a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尿极处与 近端小管曲部相连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学习要求
(1)掌握肾单位、集合管的分布、光镜结构、超 微结构与功能。 (2)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和球旁细胞、 致密斑的功能。 (3)了解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一般结构。 (4)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泌尿系统的功能
形成尿液,储存和排出尿液,排泄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滤过 屏障 (透射 电镜)
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原尿
成人一昼夜两肾可产生原尿180升(约为体重的3倍) 原尿的成分: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成
分与血浆相似
主要是由于滤过膜三次结构对血浆成分具有选 择性通透作用
Mw<70KD可以通过,如葡萄糖、多肽、 尿素、电解质和水
Mw=69KD白蛋白可少量通过
c 转运和排出外来物质:如酚红、青霉素等
(2) 细段
位于髓放线及肾锥体内
形态:管径细,有3-4个扁平细胞围成,细胞 染色淡 功能:被动吸收水分。上皮薄,有利于水及离 子通透
单层扁平 上皮
无刷状缘
(3)远端小管
连接于细段和集合小管之间,分直部 和曲部,比近端小管细,管腔相对较大
LM:细胞较小,立方形,胞质染色较 浅,核位于近腔侧,细胞境界较清楚
出球微动脉
特点:动脉性毛细血管;入球微动脉管径较出球微动脉 粗,故血管球内压力高,有利于物质滤过。
肾皮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像
肾小体血管球扫描电镜
肾血管注射后染色切片,高倍。
毛细血管特点 有孔型毛细血管
内皮有孔,孔上无隔膜; 基膜完整;细胞膜带有负电荷
滤过屏障(透射电镜)
血管系膜(球内系膜):
均较短
占85% 尿液形成
髓旁肾单位
皮质深部 体积较大
均较长
占15% 尿液浓缩
1.肾小球
肾小体=肾小球 直径200微米
一球、一囊、两极
肾小体结构模式图
(1) 血管球 是包在肾小囊内的一团蟠曲的毛细血
管,来自入球微动脉
血管极进
入球微动脉 入肾小囊
反复分支形成 毛细血管袢
离开肾小囊
血管极
血管极 汇集

肾柱(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

厚约5mm,位于浅层,富有血管,新鲜呈红色

髓放线:成族纵行小管组成

髓质
肾锥体(10~18个)
肾间质
肾乳头 肾小盏
肾大盏
位于深层,血管少,色淡
肾盏
输尿管
肾被膜
血管球
肾小体
(皮质迷路、肾柱)
肾单位
肾小囊
近曲小管(皮质迷路、肾柱)
近端小管
肾 实
肾小管 细段
近直小管 髓(髓放线、肾锥体) 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