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改革开放三十年,学校体育经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1978年拨乱反正,第二次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第三次是2001年的课程改革。
每次课程改革,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得到了发展,从六十年代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到改革开放以后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发展到2000年教学大纲和2001年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三维观作为制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三次大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一直是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代在同步前进,这是举世公认、有目共睹的,而且课程建设发展的脉络是清晰的,是有继承、有发展的,也是有联系、割不断的。
2001年的教学改革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淄博的体育课程改革是第一批进入的,2001年在全市的几个学校进行了试点,随后几年在全市铺开,经过理论通研、教材培训、观摩交流,我市的体育教学走上了课程改革的快车道。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很多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例如: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素质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成了制约体育课称改革的长久发展的瓶颈。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想我们必须统一以下几点认识
一、目标引领内容的框架
目标统领教材,教材是为目标服务的。
课程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目标引领内容的框架避免了教师教教材的现象,教师成了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
二、如何选择处理体育教材
(1)仔细揣摩教材,找准教材的兴趣点。
(2)主教材和辅助教材要科学搭配,尽量做到相融相长。
(3)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开发拓展。
(4)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材教学的起点。
(5)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认真制定教学文件
教学文件包括: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制定计划时要注意:
(1)课程目标不是一节体育课能达成的,需要一个完整的单元甚至几个学期。
(2)目标统领教材,减少教材选择的随意性。
(3)制定教学文件要有针对性,内容方法要简单,易于操作。
(4)文件中要体现区别对待,分层教学原则。
(5)编写好课时教案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四、正确运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亮点,是体育教学的助推器。
(1)改革一把尺子一块表不平等的传统的评价方式。
(2)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教学平价运用好了,你就像得到了一把无坚不摧的制胜宝剑,课堂教学遇到的种种问题会迎刃而解。
(3)教师是评价第一主体
(4)技能和体能是评价内容的主体:60%-80%
(5)更加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五、正确认识学习的主体—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他们是:
(1)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能够自我适应环境、抵抗挫折,又很脆弱
(3)一生中身体成长最快
(4)心智发展从幼稚到逐渐成熟
(5)需要帮助、引导、表扬、激励、批评
——还没有成为栋梁之材的未成年人
不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体育系的学生,甚至是专业运动员,在体育上要把他们看成是才开始学走路的孩子。
六、正确认识学生学习体育的本质
第一,满足自身成长的需要:
(1)身体发育的需要
(2)动作发展的需要
(3)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运动文化的需要
(4)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
(5)放松心情、排遣不良情绪、娱乐的需要
第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我参与学习实践,主动构建知识技能和能动的改造过程——主动的生命活动过程
第三,学习是学生个体生命活动的社会化过程、
体育学习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性,要把体育的魅力与学生的生命活动需要巧妙结合,充分挖掘胜负、悬念、展示这3个体育魅力要素,调动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激情,让学生的感官和心灵都活跃起来,通过体育表达对生命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