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ppt课件
2020/4/13
5
重点字词
欣然—— 高兴的样子。 念—— 思考、想到。 户—— 门。
遂—— 于是、就。 寝—— 睡。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盖—— 原来是。 但—— 只是。
耳—— 罢了。
2020/4/13
6
句子翻译
❖ 1、念无与为乐者
❖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2020/4/13
13
重温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 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 的影子呀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020/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
2020/4/13
14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2020/4/13
3
字音 字形
2020/4/13
4
背诵 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_庭___下___如__积___水___空__明___,___水__中___藻___,__荇___交___横__,___盖___竹__柏_ 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月__色__入__户__,__无__与__为__乐__。________
走出屋外。
2020/4/13
8
文章结构
本文运用了记叙 描写 议论表达方式,按不同的表达方式
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 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共__同__,一起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
2020/4/13
12
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4. 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20/4/13
9
句子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
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
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
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
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 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 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苏__轼_____, 其弟_苏__辙_____、其父__苏__洵___。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考__虑__,__想到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就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睡__觉_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020/4/13
——张九龄
1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2020/4/13
2
回顾作者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唐“宋八大家”之 一。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 肆,另精通书画。有 “雄视百代”的称誉。
的美妙境界。 2020/4/13
10
作者思想感情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 义有哪几层?
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具有远大
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2020/4/13
11
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