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教材分析】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四篇课文。
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
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
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这组课文每一篇都是感人的故事。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
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深深地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友爱的博大与真诚。
学生也会真情流露,畅所欲言。
【学习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重难点】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想】1、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默读,感悟课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生活。
2、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课前准备】1、教师都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前准备。
如请学生以各种方式了解一些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让学生留意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便于很好地投入到课文中来。
2、挂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7 可贵的沉默精读课文 3课时 18 她是我的朋友精读课文 2课时19 七颗钻石精读课文 2课时 20 妈妈的账单略读课文 1课时语文园地五 6课时17 可贵的沉默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捉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5、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留意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并想想自己是否为父母做过力所能及的事,做过哪些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情促学1.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们的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你们,照顾你们,一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谁能讲一讲最让你难忘、感动的一件事?2.请一两个学生讲述故事。
3、是呀,父母的爱是无私而又伟大的,那么我们在感动之余,是否还应该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相信你学完之后会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4、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要求认的字。
a. 指名读并组词b. 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读一遍。
(2)课件出示词语。
(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a. 自由读词语,不会读的请教旁边同学。
b. 词语拼图游戏。
5、练习书写生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师生评价读书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小结: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相信你们在认真学习课文后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二、三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生词)二、图文对照,读悟结合1、(出示课文中的三幅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这三幅图。
老师相机板书“热闹、沉默、热闹”2、为什么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这三幅图的内容?让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同桌间交流订正)3、指导朗读(第一幅图的相关内容)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热闹的场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要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读完后你发现这些孩子心情怎样?(自豪、兴奋、骄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重点指导朗读以下的句子:(1)、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个别读,齐读)为什么会这么兴奋、自豪呢?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
(2)、前排的孩子回过头往后看……父母祝福。
(个别读)是呀,父母之爱有如浩瀚的大海,世界上没有比这父爱母爱更伟大、更无私的了。
分角色朗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把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4、出示第二幅图,读有关句子,评读体会。
孩子们沉浸在爱的海洋里,多兴奋、热闹呀,可是,请看第二幅图,他们怎么都低着头沉默了呢?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与前面的场景有什么不同?(热闹——沉默、骄傲举手——没有人举手、兴奋交谈——没有人说话)指导朗读:“霎时……沉静地举起了手”(重点抓住:安静、依然安静、沉静)“教室里寂然无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指名读,然后体验情景: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大家感到教室里寂然无声吗?教师导: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教室里静悄悄。
请同学们把教室里静悄悄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孩子们沉默了,在这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可能想: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5、这就是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自己读一读。
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跟你们的组员讨论讨论。
学生回答:回报父母的爱。
(板书:回报爱)小结:他们在沉默中思索着(板书:思索),在沉默中,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好;在沉默中,孩子们产生了爱父母的意识;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之爱。
6、出示第三幅图,读有关句子,体会。
沉默之后教室又恢复了热闹,怎样热闹?找出有关的句子。
指导朗读句子: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赦免是什么意思?孩子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与前面的热闹不同?7、说得再好不如付出行动。
老师在课堂结束时提出建议——(出示第15自然段)孩子们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学生自由说)我们向父母索取了太多的爱,却忽略了对父母的关怀,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怎样做?总结:无论是什么方法,“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8、学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读读本课的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想一想,沉默可贵在哪里?这一分钟的沉默,唤醒了孩子心灵深处珍贵的东西,让他们的父母欣喜地感受到了儿女的爱,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
这正是沉默的可贵之处。
三、抒发感受、情感升华1、学完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说说你的心里话,把它写在书上或小纸片上。
(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师展示学生作品)2、最后,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诵读一首诗,让我们在诗中结束我们的这堂课。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板书设计:可贵的沉默热闹沉默热闹↑↑↑感受爱思索回报爱四、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我们将在下节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的综合性学习进展情况。
18 她是我的朋友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确认、输血”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内容,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方法:在读中品悟、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二、自学课文,出示三步预习法: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查:借助工具书,查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查课文的相关资料。
三思:抓住课文后的练习题(对于阅读课来说就是抓住课前导读中的提示),明确思考重点,试着从课文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文中做以批注。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如果发现学生不认的生字,多读几遍加以强调。
2、交流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交流时注意渗透字理识字法,如按形声字的规律识记:用会意字的规律识记:强调难写字:3、提字,同桌对改,教师抽查,兼顾好中差,反馈默写情况。
4、检查生词认读情况,把生词放到课文中读。
四、检查课文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在读中边正音,边处理生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真能干,把词句读正确了。
老师还想考考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老师板书。
(战争时期阮恒一个受伤的小姑娘输血)我们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来概括。
五、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
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理解“迫在眉睫”) 指导学生抓住课后题进行学习、思考,把感受记在旁边,并就不懂的地文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9课,请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完成这道填空题吗?(课件出示)课题“她是我的朋友”中的“她”指的是( ),“我”指的是( )。
这个故事发生在()时期,当时的情况(),小姑娘的生命(),()愿意救她。
1、指名填空。
2、齐读。
二、情感激励,引导自学:是呀,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阮恒主动献血,那么他是怎样献血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阮恒献血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