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

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 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 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这一变化 A、维护了失业群体的独立精神 B、缓解了政府财政赤字压力 C、忽略了州政府及救济者的责任 D、奠定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基础
• 从近代东南沿海居民异乡创业起,侨 汇便开始输入国内。当时侨乡经济发 展水平低,侨汇主要用于侨眷养家糊 口。以往关于侨汇的认识主要也是 “旅居海外的华侨从事各种职业所得, 主要用于赡养国内眷属的生活用款”。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侨乡地区生活水 平大幅提高,以往“雪中送炭”的侨 汇更多扮演着“锦上添花”的角色。
•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 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 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 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 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 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 C: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 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 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 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 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 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 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 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 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 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 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 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 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开始走向自我和追求生命本真。王阳明在不背离 儒家传统和理学精神的前提下,对儒学和理学进 行了自我式的发挥,提出“心即理”、“致良知” 之说。王阳明“心学”的本意,是要把伦理纲常 灌输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使之成为人们内在的心 理需求,而不是像程朱理学那样,把伦理纲常说 成是外在于人们心灵的道德约束,像绳索一样束 缚着人们。这一理论标志着士大夫的追求由外部 世界进一步地转向内心世界,成为催生明中期以 后学术文化思想的媒介。明人焦竑曾说:“王学 一出,闻者豁然如披云雾而睹青天也。”[2]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 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 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 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 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 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 条约。材料表明 •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 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 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 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 认为这是对新中国“ 有利的局势”。基 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 另起炉灶”方针 • B.放弃“ 一边倒”政策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坚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侨汇的用途也逐渐扩展为投资实业和捐 建慈善公益事业。在侨眷集中地区,侨 汇对于繁荣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公益事 业更发挥了突出作用。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正是由于大量侨汇 回流,输出移民的发展中国家有效改善 了居民教育卫生设施。他还认为,侨汇 带来稳定的外汇流入,可以改善一个国 家借外债的资信度。
•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 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 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 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 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这段话的主旨是 • A: 反对美苏争霸 • B: 开展全方位外交 • C: 倡导求同存异 • D: 重组大国关系
(三)思想文化背景 明代大力实行八股取士制度,采取极为严厉的高 压政策。把程朱理学作为明王朝的政治思想,明 确地提倡尊经,奉程朱理学为正宗。从此以后, 程朱理学成为文化领域的无上权威,时时禁锢着 人们的言行和思想。成化、弘治年间,天下有识 之士抛却了程朱理学对文人的桎梏,开始重新审 视自身的价值,整个思想文化界酝酿着一场深刻 的变化。明代“心学”与禅宗相结合在社会上广 泛传播,促使士人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 了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 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创 造了一种气氛,启发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
•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 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事件包括 •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③ • D: ③④
• 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 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 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 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 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 B: 万隆会议 • C: 第一次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A项,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辩护人的说法打动了陪审团,获 得了多数陪审员的支持,而后陪审团投票、陪审法庭最后宣判 无罪,这个司法审判过程是民主的,可以反映出雅典“民主原 则贯穿司法过程”。故A项正确。 • B项,该项主要涉及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雅典民主是小国 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对于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的。故B 项错误。 • C项,任何法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对于彼时的雅典而 言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工具,是注重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 益,而不是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 • D项,由材料可以知道雅典的司法审判严格遵循民主程序(辩 护人辩护—陪审团投票—陪审法庭宣判)。故D项错误。 •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 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 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 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 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 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 反映出雅典 A.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 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 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 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 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中国国力的强大
• 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 “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 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 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 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 的是 • A: 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 B: 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 C: 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 D: 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 汤显祖的“情至说”,是晚明思想解放的 代表学说之一,深受李贽“童心说”和罗 汝芳“生生之仁”学说的影响。汤显祖认 为,“情”是宇宙间极为重要的一种力量, 可以达到教化世人目的。“情”之所以具 备如此强大的社会功能,是汤显祖认为 “情”是一种“生生之仁”。因此,不需 要人为地节制“情”,相反,可以发挥至 善之“情”的强大力量,最终实现上下和 谐、人人相亲的“有情之世界”。
• • • • •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从社会背景、哲学背景、思想文化背景三个层面 粗线条地勾勒“心学”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朱元璋开国之初,在政治上强化君主独裁, 大兴党狱,杀戮功臣,至成祖永乐和宣宗宣德年 间,又建立内阁制度,削夺诸王权力,进一步巩 固和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明代中期,政治极度 黑暗,宦官专权,党派倾轧,以至“公道沦亡, 人心败坏,凶气参会,群邪翕谋”。[1]狭隘的政 治空间,以及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明代士人书家 对纲常名教产生了质疑,以天下为己任,维护大 一统政权,不再是明代士人的基本人生理想和最 终追求,他们的心态开始内转,
•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 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 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 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 109%。这反映了 • A: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 B: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 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 我国有大量海外移民,他们向国内亲 属汇回职业所得,成为数目惊人的侨 汇。在侨乡大省福建,旅居海外者约 1100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日 本、英国、以色列和东南亚等国,以 及港澳台地区。每年他们汇回国内的 外汇数目巨大。在举行的“改善金融 生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研讨会” 上,曾有与会人士透露,每年福建省 的侨汇至少有200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