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学专业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历史学专业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历史学中国现代史简答论述复习资料(经典)1.豫湘桂大溃退的经过、原因和影响答:是国大陆交通线,于1944年4月到1944年12月,向国民党战场的豫湘桂地区发动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日军称之为“一号作战”。

战役分三个阶段,即豫中作战、长(沙)衡(阳)会战和桂(林)柳(州)作战。

从北至南,日军占领中国多处战略要地,达到了打通中国贯穿南北以铁路大动脉为中心的交通线的企图。

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屡战屡败,造成抗战以来国民党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

豫湘桂战役持续近8个月,国民党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敌手,6000余万同胞处于日军铁蹄蹂躏之下。

在这次大溃败中,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所受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

战争中几十万难民颠沛流离,每天数百人死于疾病冻饿。

国民党军事上的大惨败又引起了空前的政治动荡。

这是国民党消极抗战和政治、经济、军事腐败的结果。

但是,参加豫湘桂作战的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虽在劣势下,也在多处与日军进行了鏖战,付出巨大牺牲,也使日军付出了重大代价。

国民党政府长期执行避战、观战政策,致使豫、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

使部队大部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其军事上的溃败,也是其政治上腐败的表现。

日本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却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战略意义。

这是因为:第一,日军兵力本已不足,虽然暂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为了把守如此漫长的地域使有限的兵力更加分散,反而使自己在战略上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第二,日军兵力不足,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不能兼顾,日军超出实力发动“一号作战”,不得不从华北华中战场抽调大量兵力,从而减轻了敌后战场压力,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进一步动摇了日军的殖民统治。

第三,由于美军在太平洋上占领了马里亚纳岛,取得轰炸日本本土的前哨基地,使日本消灭中国大陆空军基地的作战企图完全失去意义。

可见,对日本军国主义而言,中国是其注定不能摆脱的噩梦,是其侵略扩张美梦的铰链。

日本已经达到其力量的极限,是其回光返照式的最后一搏了,完全不能挽救其即将败亡的最终命运。

此后,直到日本失败,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不久日本即不得不主动收缩防线,从华南撤出。

2.试述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及经验教训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

在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很快得到提高,工人运动开始出现蓬勃兴起的局面。

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武汉、广东、湖南、直隶等省市和航运、铁路、采矿等行业相继爆发工人的罢工斗争。

1922年1月,长沙华实纱厂2000多工人在黄爱、庞人铨的领导下举行罢工,遭到湖南反动军阀赵恒惕的镇压,黄爱、庞人铨被逮捕杀害。

他们的英勇牺牲,在社会上激起强烈的反响。

湖南党组织为此发起驱逐赵恒惕运动,得到湖南人民和全国各地群众的广泛支持。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

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

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

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香港海员大罢工。

香港中国海员长期遭受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种族歧视,工资微薄,中国海员和白人海员做同样的工作,工资待遇却不及白人海员的五分之一。

他们航行于欧美各国港口和国内各港口,受到当时如火如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和国内工人运动的影响,阶级觉悟不断提高,反抗斗争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海员中的先进分子苏兆征、林伟民等人,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并于1921年3月6日在香港正式成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

这是中国海员第一个真正的工会组织。

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苏兆征、林伟民是从工人中产生的优秀人物,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1月12日上午,海员工会第三次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并限令24小时内给予圆满答复,否则就举行罢工。

资本家对海员工会的最后通牒仍置若罔闻。

中国海员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开始举行罢工。

为了扩大罢工的声势,香港罢工海员积极联络和争取香港运输工会举行同情罢工,给予港英当局和资本家以更大的打击。

罢工使五条太平洋航线和九条近海航线陷于瘫痪。

由于港英当局和轮船资本家拒不答应海员的要求,在香港工作的中国工人于2月底举行总同盟罢工。

3月初,罢工人数迅速增至10万以上,罢工浪潮席卷整个香港。

随着交通运输的中断,香港出现生产停顿、商店关门、日用食品日益匮乏、物价暴涨、市民大量抢购的现象。

这充分显示了香港海员罢工的威力。

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海员的罢工斗争极为关注和重视。

中共广东支部在罢工开始后不久,即发出《敬告罢工海员》的传单,表示全力支持他们的罢工斗争。

党还派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李启汉赴香港慰问罢工的海员。

李启汉与其他代表一起,与港英当局企图招募新工人以破坏罢工的阴谋进行了斗争。

港英当局及资本家对香港海员罢工采取高压、恐吓、欺骗、调停、利诱、分裂等手段进行破坏。

3月4日,港英当局派出大批武装军警,在离香港6公里的沙田地区向返回广州的罢工工人扫射,造成震惊中外的沙田惨案。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广大工人和各阶层群众的强烈义愤,总同盟罢工继续扩大。

港英当局走投无路,不得不于3月8日接受罢工海员提出的恢复海员工会原状、增加工资、抚恤死难工人家属等要求。

这场罢工斗争坚持56天,终于取得胜利。

香港海员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者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此后,长江船员和上海邮务工人、纱厂工人,以及苏州、无锡等地工人相继举行罢工。

在这些罢工斗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

工人运动的继续高涨党的二大后,工人运动继续高涨。

在此期间,工人运动表现出以下特点:(一)工人阶级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觉悟迅速提高,罢工从主要是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进行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主要是为争自由、争民主权利,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而进行的政治斗争。

(二)工人的组织程度明显提高,出现了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

中国工人阶级日益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

1922年下半年,罢工高潮在全国各地普遍兴起。

其中,北方区、武汉区和湖南区的工人运动发展迅速,成绩比较显著。

北方区的工人运动,特别是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发展很快。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北京政府,原来的交通系内阁倒台。

吴佩孚为了笼络工人,标榜“保护劳工”。

党组织利用这个机会,积极进行合法斗争。

吴佩孚为了清除其政敌交通系的势力,在北方六条铁路设立稽查员,调查交通系的活动及其骨干人物的情况。

党组织选派党员担任稽查员,以此为掩护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此后,罢工风暴很快席卷北方各条铁路线。

其中,京汉路长辛店工人罢工,京奉路山海关铁厂和唐山制造厂工人罢工,京绥路车务工人罢工,正太路工人罢工,都取得了部分胜利。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除继续帮助各厂矿企业的工人组织工会外,开始着手组织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

在风起云涌的罢工斗争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企业是德国、日本资本控制的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共有工人1.7万人。

工人们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劳动条件差,生活非常困苦。

1922年2月,建立了中共安源支部。

9月初,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对罢工作了部署。

党组织又派刘少奇到安源,加强对罢工的领导。

同时,还成立侦察队等组织,以负责维持罢工期间的秩序。

经过充分的准备,安源路矿工人于9月14日举行大罢工。

俱乐部发表《萍乡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发清欠饷、废除封建把头制等17项要求。

这次罢工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工会的声援和社会舆论的支持。

安源路矿当局在工人罢工后,极为恐慌,玩弄各种阴谋诡计对罢工进行破坏,甚至悬赏银洋,密遣暗探,阴谋刺杀李立三。

工人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发誓“俱乐部主任若被害,当使路矿当局全体职员不得生离安源”;同时加强戒备予以保护,使路矿当局的阴谋无法得逞。

路矿当局迫于工人罢工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得不于9月18日派出全权代表,同工人俱乐部的代表正式签订有13款内容的条约,接受工人们提出的要求。

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取得完全的胜利。

罢工的胜利,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扩大了党的影响。

这次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

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军阀对全国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极为仇视,伺机进行镇压。

1922年10月,开滦五矿工人举行大罢工,遭到英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军阀的联合进攻。

1921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曾制定唐山地区同盟罢工计划,准备在1922年秋,发动唐山、丰润、滦县、滦南和秦皇岛等五个地方的铁路、矿山和工厂的工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罢工。

1922年8月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在视察开滦煤矿工人的罢工准备工作后,立即决定派人加强对罢工的组织和指导。

1922年9月间,开滦五矿先后成立工会。

10月19日,在中共唐山地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成立了罢工领导机构――开滦五矿同盟罢工委员会。

开滦矿务局对工人提出的要求采取“坚不退让”的拒绝态度,但又害怕工人罢工,便采取“一手持棍,一手持糖”的两面策略,企图用武装威胁和小恩小惠诱骗工人的办法,实现破坏和扼杀罢工的目的。

10月23日晨6时,唐山矿、林西矿、唐家庄矿、赵各庄矿和秦皇岛码头的工人同时宣布罢工。

随后,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纺纱厂以及马家沟矿的工人,举行同情罢工。

参加罢工者近5万人。

罢工爆发后,矿务局和军阀政府勾结,急调军警3000多人实行武力镇压。

英帝国主义派出武装直接参与镇压。

10月26日,军警向罢工工人开枪,制造了流血惨案。

开滦五矿大罢工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再次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这次大罢工是继香港海员罢工之后,又一次规模很大的直接反对帝国主义的工人斗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铁路工人是一支主要的力量。

京汉铁路纵贯直隶、河南、湖北三省,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京汉铁路的运营收入是军阀吴佩孚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

1923年2月1日上午,郑州全城戒严,军警荷枪实弹。

前来参加会议的工人代表不顾生死,冲破军警的重重包围,进入会场――郑州普乐园剧场,立即举行大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4日上午,江岸机器厂工人首先罢工。

到中午,全路2万多工人全部罢工,1200多公里铁路顿时瘫痪。

党领导这次罢工的主要负责人为张国焘、项英、罗章龙、林育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