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税收
•执行公共事务
•国家
•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
• 所以,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 •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
一、社会公共需要概述
•社会需 要
•私人个别需 要
•社会公共需 要
•由市场通过 •提供私人 •物品来满足
•由政府通过 •提供公共 •物品来满足
(一)社会公共需要及其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在生产、
第一章税收及其存在的 必要性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
第一章
税收及其 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一、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出现剩余产品
逐渐出现了私有制—阶级
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关—国家
•国家要生存,国家 机器要运转,就需要 掌握一定的物质基础 ,需要将一部分社会 财富集中到国家手中 ,于是就产生了税 收。
2.征税权力的发展变化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 (2)承诺时期 (3)专制课征时期 (4)立宪课税时期
(1)自由纳贡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 ,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 和劳力。
(2)承诺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君 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 设法增加收入。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 时,国君更需要增加临时收入以应急需。当 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地位,王权有一 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 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 组织的承诺。
2.国家政治权力说:认为国家是一个 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不参与社 会产品的生产,但为了满足其行使职能的物 质需要,却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国家参 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就是其政治权力。
3.国家社会职能说
认为税收属于再生产中的产品分配, 参与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参与生产;国家是以 执行社会职能、为生产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的形式参与生产的。因此,税收的依据只能 是国家的社会职能。
3.主体税种的发展变化
(1)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 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统治者只采取直接 对人或对物征收的简单直接税。
如人头税,按人口课征;土地税按土地面积或 土地生产物课征;对各种财产征收的财产税,如 房屋税等。当时虽然也有对城市商业、手工业及 进出口贸易征收营业税、物产税、关税,但为数 很少,在税收中不占重要地位。
第三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定义(tax)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
其社会职能为依据参与社会成员收入分配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税收特征(税收“三性”)
(3)专制课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 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军费膨胀,使 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一方面笼络 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 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 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 收。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4)立宪课税时期。取消专制君主的课 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 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制和选举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 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 ,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 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 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 。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 定征税。同时人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
(2)大型公共设施及基础产业:如邮 电、通信、民航、公路、煤气、电力、钢铁 等行业。
2.准社会公共需要
如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
(三)公共物品及其提供方式
1.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和服务。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 公共物品:具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私人物品:具竞争性和排他性。
(2)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商品经济日 益发达,简单的税制已不能满足财政的需 要。
对商品和劳务课征的商品和劳务税的发 展形成了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
(3)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18世纪末,英国为战时军费的需要首
创所得税。以后时征时停,直至1842年确 定所得税为永久性税种。以后各国先后仿 效,逐渐使所得税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税 收收入中占主要地位。
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
的需要。
主要特征:
(1)社会集中性 (2)非排他性 (3)非竞争性
•政府通过征税 和收费来提供 社会公共需要
(4)具有外部效应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主要来自剩余产品
(二)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
1.纯社会公共需要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国 防、外交、行政管理、公安、司法、基础教 育、卫生保健、基础科研等。
(4)以商品和劳务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 收制度
这种税收制度,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普 遍,通常商品和劳务税比重较大。自增值 税被开征以来,发达国家商品和劳务税的 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4.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
•筹集资金满足国家 • 各项支出的需要
•筹集资金满足国家 •各项支出的需要 •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明: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 “免费搭车”现象,即消费者追求私利的心理 将使其选择不由自己为提供公共物品而付费 。
“公共悲剧”。
二、税收在国家取得经济资源方面具有明显 的优势
国家取得经济资源 常用方式有:
1.政府收费 2.债务收入 3.税收收入 4.发行货币等
(1)可普遍地作用于 社会的所有成员,不象 其他收入那样受产权和 经营范围的限制。 (2)可形成稳固的收 入,不象公债那样需要 到期归还并支付利息。 (3)可保持经济稳定 ,不象货币发行那样会 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
三、国家征税的依据
*税
禾:指收获的农作物 兑:有收取的意思
•公民为什 么有义务 向政府纳
税?
国家向农民收取农作物
* tax
。
拉丁词根“taxre”,原意为收取
我国学者关于税收根据的主要理论:
1.国家最高所有权说:认为“无论哪一 个阶级的国家,在财政关系中都是以最高所 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税收的依 据就是最高所有权。
总结:
税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着的两个前 提条件:
一是国家的产生——客观条件 二是私有制的出现——经济条件
二、税收的发展
1.征收形式的发展变化
•奴隶社会和封
以实物形式为主
建社会初期
•明朝开始实行正
实物和货币并存
税折银征收以后, 我国货币税的基础
正式奠定下来。
货币缴纳形式
•商品经济高度 发展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