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班级:商学院工程管理一班姓名:陈东雪学号:110707123投资决策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9.88%的速度高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GDP 总量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7亿元,增长了93.42倍。
我国已逐渐形成充满活力、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企股份制改革、改制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GDP 所占比重超过1/3。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
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已全面参与经济化全球进程。
经济学研究表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和经济的增长具有共同的趋势。
它与消费、政府支出和进出口共同构成一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过程,同时也是投资增长的过程。
1998~2007年来,我国的GDP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9.4%、18.8%、22.1%,2007年房地产投资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30.2%。
因此可以看出,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对于提高投资科学、正确决策,优化投资结构和资源合理配置,减少和规避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1998~2007年GDP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数额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方法发展迅速,扩张到很多领域,不但用来研究投资项目的建设问题,还用于研究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经济政策制定等投资决策是企业持续经营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针对企业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对项目决策中的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市场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的论证方法进行了研究。
目前,已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是保证投资者得到预期收益的前提条件,选择客观、恰当的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是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前提。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它们对投资方案评价和分析的角度和标准各不相同,得出的结果业往往相异。
目前,公司投资决策常用的决策方法主要是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投资决策的静态分析法即非贴现法,是按照支出、收入、利润和资金占用、周转等方面的传统会计观念,以公司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方法。
投资决策的动态分析法即贴现法,是依据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和方法,将投资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按某一可比基础换算成可以进行比较的量,据以评价和分析投资效益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衡量投资价值的方法或评价指标有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几种,这些指标作为项目选择的标准以在广泛运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往往错误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标准。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其一,对这些标准所依据的假定条件没有完全理解,而正是这些假定条件大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其二,在经济分析中采用的假定条件,同选择标准所依据的假定条件是不一致的。
这里主要对这些指标进行再一次的阐述,特别是指出它们所依据的假定条件和应用时的局限性。
一、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指某个投资项目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与项目初始投资额之间的差额。
净现值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当获得了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后,为了使它们与初始投资具有可比性,必须计算它们的现值,即以适当的折现率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到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将它与项目的成本,即初始投资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该项目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
以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1.预测投资方案的每年净现金流量:每年现金净流量=每年现金流入量—每年现金流出量2.根据资金成本率或适当的报酬率将以上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如果每年的现金流量相等,按年金复利折成现值;如果每年的现金流量不等,则按普通复利分别折成现值加以合计。
3.将方案的投资额也折算成现值。
如果是一次投入,则原始投资即为现值;如果是分次投入,则应按年复利或普通复利折成现值。
4.以第二项的计算结果减去第三项计算结果,即可得出投资方案的净现值。
公式为:NPV(i)=∑n t=0(CI-CO)t(1+i)-t其中n为项目的寿命期,i为设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判别标准:对单方案,若净现值为正值,说明可接受此方案,若净现值为负值,则应拒绝此方案。
对多方案比选时,基本步骤可分为如下进行:一是进行绝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各个方案自身的经济效果。
分别计算各个方案的净现值,剔除净现值NPV<0的方案,保留净现值NPV≥0的方案。
二是进行相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哪个方案最优,对所有净现值NPV≥0的方案进行比较其净现值,根据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即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净现值法是建立在资金的时间价值基础上的一种方法。
如果在选择的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零或负数,采用该方案后,企业的财富非但不会增加,可能还会减少;反之,如果采用的是正净现值的方案,则会是企业的财富增加。
例:现有A、B两种小型机床可供选择,它们的寿命均为5年。
A机床的市场价为10000元,每年可带来5000元的收入,每年支出2200元,净残值为2000元;B机床市场价为12500元,每年可带来收入7000元,每年支出4300元,净残值3000元。
设定i。
=8%,试用净现值法评价和选择机床方案。
NPV(A)=-10000+(5000-2200)(P/A,8%,5)+2000(P/F,8%,5)=2542元NPV(B)=-12500+(7000-43000(P/A,8%,5)+3000(P/F,8%,5)=323元因为NPV(A)>NPV(B)>0,所以机床A、B两个方案均能达到设定折现率为8%外,还能分别获得2542元和323元的超额净现值收益,说明两个方案在经济上都是合理的,都可以考虑接受。
但由于NPV(A)>NPV(B),故选择机床A为较优方案。
净现值法在经济效果评价中应用很广,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得出项目盈利水平,判断直观,易于评价。
但净现值指标也有不足之处:1.必须先确定一个符合经济现实的基准收益率,而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往往是比较复杂的。
基准收益率通常由投资者根据行业同类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以及对项目财务分析的预测和投资者的意愿来确定。
对于确定性项目一般把银行贷款利率定为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但通货膨胀往往被投资者忽略,通货膨胀的结果是导致项目实际收益率下降。
而对于风险型项目,投资者往往是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凭主观经验加一点风险补贴率来确定基准收益率,一般来说项目风险越大,则基准收益率定的越高。
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投资项目,确定其基准收益率的难度就更大了。
2.在互斥方案评价时,净现值必须慎重考虑互斥方案的寿命,如果互斥方案寿命不等,必须构造一个相同的研究期,才能进行各个方案之间的比选。
可把方案的使用寿命期进行可比性处理,即假定个方案可以重复实施若干次,以得到一个具有可比性的相同寿命期,这种假定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用这些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如用寿命期较长方案超过计算期所尚存的资产余值进行评估,算作该方案的收入来计算,然后再以上述两计算期相等的互斥方案择优办法进行择优。
这一方法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合理亦符合实际,但是资产评估的准确性较难把握。
3.净现值不能反映项目投资中单位投资的使用效率,不能直接说明在项目运营期间各年的经营成果。
二、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收回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即当累计净现金流量等于初始投资额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为年数)。
投资回收期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效益,可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
企业投资于任何项目,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自然会关心收回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
运用投资回收期进行投资决策时,应理解投资回收期的决策准则:如果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小于期望设定的回收期,可接受该投资方案;如果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大于期望设定的回收期,则拒绝该投资方案。
其次,如果同时存在数个可接受的投资方案,则应比较各个方案的投资回收期,选择回收期最短的方案。
1、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从项目投建之日起,用项目各年的未折现的现金流将全部投资回收所需要的时间。
静态投资回收期可根据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其具体计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均相同时,计算公式如下:P t=I/A式中P t为项目投资回收期,I为项目投入的全部资金,A为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即A=(CI-CO).例:某工程项目投资为12万元,年净收益为4万元,项目寿命期为9年,且该行业的P c为6年,求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并初步说明可行性。
由题可知,P t=I/A=12/4=3,且P c=6>3。
所以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年,且可以初步考虑接受该项目。
二是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收益不相同时,计算公式为:P 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的净现金流量)2、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各期已折现的现金流量将全部投资收回的时间,即以投资项目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足以抵补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为:P t=累计净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的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是评价投资项目经济价值的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标准。
概念清晰,简便,易于理解,能反映风险的大小,投资回收期越短,风险也相对越小。
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决策时通常只把投资回收期当作一种时间期限,而不是当作直接的计量标准。
许多公司对几种类型的项目都规定了它们各自最长的回收期,凡是回收期大于最长回收期的项目都将被否定。
投资回收期的另一个作用是作为方案排列顺序的一种手段,具有最短回收期的方案,排在优先顺序。
投资回收期本身作为一种独立的选择标准并不十分可靠,有些欠缺,投资回收期忽略有些项目在回收期以后较长时期的现金流。
三、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是指使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
一个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意味着: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到项目终结时,以各期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恰好收回初始投资,此时净现值为零。
这个使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就是该方案实际可能达到的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的“内部”说明它只与项目本身的现金流量序列有关,与外界无关,不需要给定的折现率。
而且内部收益率作为一个无量纲的数字,考察项目盈利的主要动态指标,便于不同规模项目的比较评判,所以在项目决策中一直深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