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日语的授受关系,尤其是“谁给谁”的问题,我想对于很多日语学习者来说,一定是一个很纠结很头疼的问题。
我很自豪的是,我在新东方多语部门教的日语N5、N4班学生,几乎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头疼或者困惑。
下面,就日语的授受关系,我用说书的办法,轻松的解决掉日语的授受关系这一语法难点。
你只要把这篇文章理解了,保证你对日语的授受不再纠结和头大,一劳永逸解决这个困扰您多年的问题。
一:授受关系的分类所谓的“授受”,就是“授”(给予,授予)和“受”(接受)的结合。
日语的授受关系主要分为两大类:1:物的授受(物のやりもらい、物の授受)~をあげる~をもらう~をくれる2:动作的授受(動作のやりもらい、動作の授受)~てあげる~てもらう~て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三者都是他动词。
掌握授受的话,必须先弄清楚这三个词的意思。
这三个词的掌握是基础的基础,请你无论如何按照下面的归纳给我记下来。
我归纳如下。
あげる:我(我方)给别人东西もらう:我(我方)从别人处得到东西くれる:别人给我(我方)东西在此,我不想像很多教材上一样,箭头一大堆,说第几人称从第几人称那里得到东西用上述的哪个词,第几人称送第几人称东西又要用上述的哪个词。
我真的非常痛狠采用这些说法,我时刻在怀疑,这样编书或者教学的人,自己在丢掉书以后是否还能弄清楚这些复杂的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多看下日本的一些语言学杂志(其中有我记得日本的某一杂志有一期专门讲“视点”问题,然后可以上CINII网站上搜索下相关文章。
)就应该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下面我会综合我读的这些枯燥的学术论文,用我自己的理解轻松解决“谁给谁”的问题。
二:物的授受在讲物的授受之前,我先举几个例子。
所先申明,为了便于理解,翻译不是最符合文彩的。
例1:私は母にお金をあげました。
(我给妈妈钱。
)例2:私は母にお金をもらいました。
(我从妈妈那得到钱。
我从妈妈处领钱。
)例3:母は私にお金をくれました。
(妈妈给我钱。
)上面我们讲过,あげる:我(我方)给别人东西もらう:我(我方)从别人处得到东西上面划线部分,就是“視点(してん)”的放置点。
讲得通俗点,就是说话人站在谁的角度,或者说从谁的角度去叙述事情,所以我个人翻译为说话人的视角,或者说话人的角度。
说话人的角度的优先顺序如下:我 > 我方 > 他人(私 > 身近な人(内)> 外)我们结合下列例子来理解。
あげる的用法例4:母は私にお金をあげました。
(×)(母亲给了我钱。
)例5:山田さんは妹にお金をあげました。
(×)(山田给了妹妹钱。
)例6:妹は母に花をあげました。
(○)(妹妹送了花给妈妈。
)例7:李さんは山田さんに花をあげました。
(○)(小李送了花给山田。
)为什么例4和例5不对呢?因为あげる的“視点(してん)”在主语(あげる:我(我方)送东西给别人),即说话人应该站在我(我方)的角度去叙述这个事情。
从上面的说话人的角度的优先顺序看得出来,例4中的授受的双方“母亲”和“我”中,我是优先于我方的母亲的,所以应该优先站在我的角度去叙述事情。
如果母亲做主语,即站在母亲的角度叙述这个事情,这个和上述“視点”的优先顺序是相冲突的,因此不对。
例5中,授受的双方有山田和妹妹,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和山田比起来,妹妹是家人(或者亲人),山田相对而言就是外人了。
换句话说,说话人和妹妹的心理距离比较近,相对而言,和山田的心理距离比较远。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优先站在我方(或者说是心里距离近的人、亲人)的角度去叙述这个授受的事情。
例5是山田さん做主语,很明显是站在山田角度去叙述事情了,这个和“視点”的观点明显相违背。
那么为什么例6和例7对呢。
例6中,妹妹和母亲均属于“我方”的人、所以从妹妹角度出发去叙述这个事情,当然没有问题。
例7中的,对于说话人来说,小李和山田有可能均是“他人”,那么从小李角度去叙述这个事情当然没有问题。
或者这样理解,说话人和小李关系比较亲近(心理距离近),和山田相对疏远,所以说话人优先站在小李角度去叙述这个事情。
(二)もらう的用法例8:李さんは私にお金をもらいました。
(×)(小李从我这里得到钱。
)例9:妹は私にお金をもらいました。
(×)(妹妹从我处得到了钱。
)例10:李さんは山田さんに花をもらいました。
(○)(小李从山田处得到了花。
小李收到了山田的花。
)もらう:我(我方)从别人处得到了东西。
“視点”在主语我(我方)。
例8中授受的双方:我、小李。
很明显,这个时候要优先从我的角度去叙述事情,而不是从小李的角度。
例8小李是主语,很明显,是站在小李的角度去角度去叙述事情的,这和“視点”原则想违背。
例9也是一样,比起妹妹来,应该优先从我的角度去叙述事情。
例10正确,授受的双方中,说话人和小李的心理距离比较近,所以从小李的角度去叙述事情了。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说话人均认为小李和山田均是外人,这个时候从谁的角度去叙述均授受均不违反“視点”原则。
(三)くれる的用法例11:私が母にお金をくれました。
(×)(我给了妈妈钱。
)例12:弟は李さんにお金をくれました。
(×)(小李给了弟弟钱。
)例13:李さんは弟にお金をくれました。
(○)(小李给了弟弟钱。
)例14:李さんは山田さんにお金ををくれました。
(○)(小李给了山田钱。
)くれる:别人给我(我方)东西。
这个要注意,如くれる的意思就是“别人给我(我方)东西”,所以他的“視点”是在接受方的“我(我方)”。
下面结合上述例子看。
用了くれる,主语应该用他人,接受人应该优先我(我方)的人。
例14中,我和母亲是授受的双方。
按照“視点”的优先顺序,接收方应该是比起母亲来要优先我。
因此例11不对。
例12 中,授受的双方是小李和弟弟。
くれる的语义决定了,接收方应该优先我(我方)的人。
然而很明显,例12中接收方是小李,而不是属于“我方”的弟弟,即不是离说话人心理距离更近的弟弟。
所以例12不正确。
相反的,例13的表达正确,不过意思和12不一样了。
例13之所以正确,就是接收方优先了心理距离近的弟弟而非小李。
可能有的同学会钻牛角尖,说我和弟弟关系不好,和小李关系好,这样的话例12不就可以了吗。
不过我们要清楚,按照一般的观念来说,弟弟是家人啊,是我方的人,家人啊,而李さん怎么说你都是用了“さん”来尊称的啊。
当然例15、例16的表达是我认为均是可以的。
例15:弟は(私の)彼女にお金をくれました。
(弟弟给了我女朋友钱。
)例16:(私の)彼女は弟にお金をくれました。
(我女朋友给了我弟弟钱。
)当然,这就要看你怎么理解了。
可以理解我的女朋友和我的弟弟均是自己人,所以站在谁的立场出发去叙述这件事都可以。
或者例15理解为我的心理距离和女朋友比较近,例16中理解为我的心理距离和弟弟比较近。
反正只要不违反“視点”的原则即可。
(四)提示主语动作的对方的に我相信,很多人对于授受关系的に的用法很不好理解,尤其是在老师讲了あげる用法中的に是“物的到达点或者是接受人”后,もらう句中的に不知道该如何理解。
我希望大家按我下列的方式去理解授受关系的句子中的“に”。
我很喜欢告诉学生,你别看书上的,按照我的方式去理解“に”。
其实,“に”只要理解为“主语的动作的对方”(日语中称为“相手(あいて)”)即可。
我想这样你肯定还是不理解的。
没有关系,我结合上述例子给您一一道来。
众所周知,所谓的授受,肯定有送的一方,还有接受的一方。
送的一方做主语的话,那么接受的一方就是主语的对方。
同样的,接受一方做主语的话,那么送的一方同样也是主语的对方。
我们看看上面举的例1.例1:私は母にお金をあげました。
(我给妈妈钱。
)例1中,我是送这个动作的送出方,那么我的“送”这个动作的对方就应该是妈妈,即我的对方是妈妈,妈妈用に提示,表示主语的对方。
同理,例2:私は母にお金をもらいました。
(我从妈妈那得到钱。
我从妈妈处领钱。
)例2中,主语我是“收”这个动作的接收方,因为是授受,肯定还有一方。
那么主语“私”的对方妈妈就用に提示。
例3中也一样理解。
例3:母は私にお金をくれました。
(妈妈给我钱。
)例3中,主语母亲是“送”这个动作的送出方,授受有双方,所以主语“母”的对方“私”就用に提示。
当然,もらう句中的に可以用から代替,举例如下。
例17:私は母にお金をもらいました。
例18:私は母からお金をもらいました。
―轻松掌握~てあげる的用法前言上一讲我们讲到“物的授受”,其中尤其提到“視点”的观点和“に”(主语动作的对方)的用法。
这一讲我们一起来看看“动作的授受”这一语法点。
动作的授受均属“恩惠的授受”,掌握这一点对于学习“动作的授受”的用法非常重要。
所谓的“恩惠的授受”,即表示在动作的授受的同时,还伴随恩惠的转移。
具体的我们在下面会结合例子进行讲解。
二:~てあげる的用法接续:动词て形+あげる例:読む→読んで→読んであげる形式:~てやる:主语为主语的下属、晚辈,动植物等做某事~てさしあげる:主语为主语的长辈,上司等尊长做某事上一讲我们讲的“物的授受”中讲到あげる:我(我方)把东西给别人此一讲中则为“动作的授受”,因此~てあげる:我(我方)把动作给别人即:我(我方)为别人做某事先看例子:例1:私は林さんに料理を作ってあげました。
(我给林先生做菜)我们可以把句子拆分如下:做菜:料理を作る帮(给)人做菜:料理を作ってあげる帮小林做菜:林さんに料理を作ってあげる当然,由于是授受关系,所以上一讲提到的“視点”和“に”(表示主语的动作的对方)的用法在“动作的授受”上仍然有效。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下面一组例子。
例2:私は李さんに本を貸しました。
(我把书借给小李了。
)例3:私は李さんに本を貸してあげました。
(我把书借给小李了。
)可能会有很多同学说,例2和例3中,用不用~てあげる结果还不是都表示一样的意思吗,既然这样,那干脆就用例2就可以了,干嘛要用てあげる呢?其实这是有区别的。
刚才讲过了,“动作的授受”均属于“恩惠的授受”,而~てあげる也属于“动作的授受”的表达之一。
因此如果使用了~てあげる的话,往往语感中就很容易包含一种“恩赐给与”“授予者对接受者亲切”的语感。
因此,~てあげる包含下面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てあげる:在表示我(我方)为(帮)别人做某事动作授受的指向:我(我方)→他人即前面提到过,“恩惠的授受”,在表示动作的授受的同时,还伴随恩惠的转移。
因此,~てあげる的第二层意思:伴随着恩惠的转移,恩惠的转移指向如下恩惠的转移指向: 我(我方)→他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例3有一种“我为小李做了好事”、“我帮了小李”的语感在里头。
1:情景一同样由于上述原因,如果听话人是动作授受的接收人(受益人),再加上关系又不亲近的话,不能当他的面用这个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