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_朱莉

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_朱莉

国外文学(季刊) 2003年第3期(总第91期)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朱 莉内容提要 海明威的一生与死亡密切相关。

出生入死的经历不仅给他带来创伤,也给他以启示。

由于对死亡有着本真的体验和深层的感悟,海明威的小说总是围绕着 死亡 这个主题。

他把死亡做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使作品的内涵具有哲理的深度。

本文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入手,以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来论证他的死亡哲学,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海明威及其作品。

关键词 海明威 死亡 哲学目前国内对海明威的死亡观的讨论越来越热,先有吴然的 海明威的死亡观 ,后有伍建华的 海明威死亡意识论 、刘铁的 论海明威的 生命英雄 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海明威的死亡观。

主要论点是:1海明威小说涉及的主题主要是 死亡 ;2海明威的死亡观与他的一生的经历有关:3海明威对死亡的态度散见于他的作品中。

这些论述只是零散地列举了海明威对死亡的观点和态度,对海明威的死亡观作了粗略的勾勒。

本文认为,从海明威的小说的内容来看,他已经把死亡作为他的研究对象,将其反映的意涵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进行思考,即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死亡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从他的作品中显露他的死亡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的内容固然千头万绪,纷繁陈杂,但无论如何,死亡的意义或价值问题都是它的一个基本问题。

海明威有他自己独到的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本文拟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入手,以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来论证海明威的生死观、他对死亡哲学的阐述,以及对他死亡哲学意义的评估等,并作些评述,以就教于读者和专家。

一、生死经历与死亡主题对死亡问题的哲学思考源远流长。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死亡问题是以原始宗教、神话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原始艺术、礼仪等形式反映的。

到人类产生哲学时,困扰人类自身的生死问题,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哲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

死亡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分,是要对人类死亡现象和死亡事实进行总体的、全方位的、形而上的考察,也就是说,它是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关于死亡的形而上学说。

海明威的小说不仅反映了他的死亡观,而且体现了他的死亡哲学,因为海明威在小说中所涉及的已不是零星的死亡现象。

在他的五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一部剧本和八十一部短篇63小说中,几乎篇篇都谈论死亡或写与死亡有关的情节内容。

在短篇小说集 在我们的时代里 ,光是每篇前所附的1924年出版的同名速写集中就写了各种各样的死亡事件:枪毙内阁大臣、任意枪毙路人、绞刑、斗牛士惨死。

频死的感觉、战斗中的求生祈祷、雨中溃退等,更不用说其中的小说描述了妇女生子、丈夫自杀、怨敌之争、情人变心、恋人分手、对婚姻的恐惧、夫妻淡漠的生活、流浪者打斗、战后精神迷惘颓废、赛马作弊致死、斗牛士之死等由战争、疾病、情感和各种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死亡。

在自传色彩很浓的 尼克 亚当斯 系列故事中,海明威讲述了自幼年以来就对死亡所产生的恐惧、困惑、焦虑、渴望、漠视、直面等复杂的情绪和心态。

仔细研究海明威的全部著作,几乎可以编撰一部 死亡学 的详尽注解 。

如此连篇累牍地描写死亡、暴露死亡、揭示死亡,这在世界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

不仅如此,海明威的人生征途也是一个较常人更频繁地与死亡打交道的历程。

他一生出过五次车祸,其中第二次大战期间,在伦敦的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海明威头部和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讣告。

1953年他与第四任妻子玛丽 威尔什去非洲作狩猎旅行,有过两次飞机失事,险些丧生。

第一次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肋骨,海明威肝部和腰部震裂,下椎骨受到重伤;第二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造成他一生所受十几次脑震荡中最严重的一次。

海明威还经历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到过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英国、法国和中国;在这些国家参加过五次战争。

在这五次战争中,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战火中出生入死,做出许多常人难以预料的事。

在意大利,他身负重伤,身上弹片多达237块,仍将一位意大利伤员背回地下隐蔽所,为此获得意大利政府颁发的三枚军功十字勋章。

在解放巴黎的战役中,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战斗,并率先冲进巴黎市区,占领里兹饭店,为此获得铜质勋章。

二战期间,他作为记者被派往巴顿将军部队,他为自己的游艇 彼拉号 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在海上搜寻德国潜水艇,准备一旦与敌艇遭遇,便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

虽然没有遇上敌人,但他的报告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受到表彰。

他还发生过一些有惊无险的事,比如1939年,他在威尼斯附近打野鸭时,子弹的碎片崩进了眼睛,险些死于丹毒。

平时雷雨天打电话时,他多次被雷电击中,所幸只是被震麻或晕厥。

一人经历过如此众多的死亡的威胁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基于上述的经历,死亡主题自然成为他作品的核心,是他要阐述的中心问题。

海明威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作品向世人展示他所思考的死亡问题,并且他已不单单是对这一问题有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而已,而是要作总体上、全方位、形而上的理性思考。

进而提出了 死自有一种美 , 活着,则勇敢地活下去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提倡以 硬汉子 精神来面对死亡。

乔伊斯说: 海明威表现的形式的背后含有远比人们所能想象的要多得多的内容 。

这个形式背后所含有的 多得多的内容 实际上就是他的死亡哲学。

他再三地只写死亡 ,他的主要人物必然以失败而且大部分以死亡告终;但这些人物,在失败或死亡之中, 往往设法保存了一些什么东西 , 他们知道他们所采取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 即使实际上失败了,他们确是维持着他们本身的一种理想,该怎样做人的一种原则 , 有了原则,混乱的人生至少有一部分才会有意义 。

这个 原则 也是指他的死亡哲学的原则。

凭借他的 原则 海明威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死亡的认识;表现了死亡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死亡的终极性与非终极性、人生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死亡的必然性与人生的自由、生死的排拒与融会等有关死亡的形而上学问题。

这些做法使得他对死亡问题的看法具有了哲学深度。

二、对死亡哲学的阐述那么,海明威是如何表述他的死亡哲学的64呢?西方哲学讲 一个人没有死的意志就没有生的意志 (塞涅卡语),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就是面临死亡心不惊的 硬汉子 ,具有无畏的死亡意志和顽强的生的意志。

由于死与生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海明威的死亡哲学名为谈死,实则论生,明显地具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海明威认为,人的本质是追求生命的意志,可是,由于生命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挣扎和冲动,因此,生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痛苦 。

不管大自然做了什么,不管命运如何安排,不管人们的社会角色怎样,构成人生本质的痛苦总是摆脱不了的。

这些 痛苦 促使生命最终要导向 死亡 。

在 永别了,武器 中,他写了个生动的事例: 我有一次野营,加一块木头在火上,木头上全是蚂蚁。

木头一烧起来,蚂蚁成群地拥向前,起先往中央着火的地方跑,随即掉头向木头的尾端奔跑。

蚂蚁在木头尾端叠得高高的,就掉到火里边去了。

有一些逃了出来,身体烧得又焦又扁,乱奔乱跑,不晓得要跑到什么地方去。

但是大多数还是朝火里奔跑,接着又往尾端奔走,拥在那还没着火的尾端上,到末了还不是全部跌在火中。

我记得当时想着,这就是世界的末日,我大有机会做个救世主,从火中抽出木头,丢到一个蚂蚁可以逃命的地方。

但是我并没做什么,只是把锡杯子里的水倒在木头上,因为那杯子我要拿来盛威士忌,然后再掺水。

那杯水浇在燃烧的木头上,大概只是叫蚂蚁蒸死吧。

这个事例说明,死亡是生命的本质属性,它或早或晚是要到来的。

海明威对此的态度是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在乎;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年死了的明年就不会再死 。

海明威极赞赏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在 弗郎西斯 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中,借威尔逊之口引述了这几句,并评价说: 他说出了支撑他生命的看法。

只有明白了人是注定要死的,才能正视死亡,而不是消极回避。

海明威正是因为看到了生命的有限性,才会有生活的紧迫感,才会格外珍惜并尽量利用自己的生命。

他说: 一定要找出新方法来为我们寻求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空间。

让你的精神受到新思想的鼓舞 过一过这种充实的精神生活吧。

他所说的 充实的精神生活 就是他所创造的 打不垮 的 硬汉子 精神。

这种精神内蕴着一个生机盎然、奋发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积极筹划有限的人生,使它更加紧张、热烈、深刻、充实。

打不败的人 中曼努埃尔被牛抵成重伤后,仍奋力把牛杀死,临死前也不失 优雅风度 。

在异乡 中的少校以 准则英雄 式的风度默默地承受新婚爱妻病逝、自己身为剑术家却残了手臂的悲剧。

老人与海 中的桑提亚哥在83天未捕到鱼的逆境中勇敢地面对厄运,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并为保护既得成果单枪匹马地与追踪而来的成群鲨鱼搏斗,几次遇险而生。

这些按照海明威死亡哲学理论刻画出来的人物已不再是自己命运的奴隶,而是要努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的人生也不再意味着忍耐、受苦、消极无为,而是被自己筹划得生气勃勃、轰轰烈烈、奋发有为。

值得一提的是 老人与海 中的桑提亚哥,他是海明威笔下的 硬汉子 精神的集中表现。

在博大、深邃、神秘的大海上,老渔夫独自一人,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他,每前进一步都是在与死亡搏斗。

这本身就反映了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荒谬性。

凭借着毅力和勇气,桑提亚哥战胜了死亡,维护了人类的尊严,给悲剧性的命运增添了闪光的生存价值。

海明威从哲学的角度,把桑提亚哥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上,直接对人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意义进行独特的表现,得出了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

海明威认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和它们做斗争徒劳无益,改变不了人的悲剧性的命运。

但问题在于怎样面对人的这种境遇。

他提出:人的肉体可以被消灭,但不能从精神上被打败,要在 重压下 努力保持 优雅风度 (Grace under pre ssure)。

凭着这一点,人就是一条 硬汉子 。

通过这些人物,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了:它不是作出一些结论,而是努力创造出一种精神意境。

所以他所创造的 准65则英雄 在死亡面前所表现出来的 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被人们尊称为 生命英雄 。

为什么海明威的死亡哲学能给人类以增添信心的生命动力?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只有具有死亡意识,才可能获得对人生的整体观念和有效观念,使生活具有紧迫感而克服惰性;更重要的还在于死亡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 死亡的意义和价值问题 其实质是一个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永恒或无限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因而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生命哲学或称人生哲学的深化、延续和扩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