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学案《醉翁亭记》学案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把握以下内容1.熟读课文,注意文中“也”“而”的作用,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成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试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文学常识欧阳修,字,号,晚年又号,北宋卓越的、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实绩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三、字斟句酌1.给下列字添加注音滁()壑()琅玡()()潺()僧()辄()暝()伛偻()()洌()蔌()弈()觥筹()()翳()四、翻译课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二课时1、复习提问2、翻译课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环:。
(2)皆:。
(3)壑:。
(4)蔚然:。
(5)深秀:。
(6)翼然:。
(7)峰回路转:。
(8)临:。
(9)名:。
自谓:。
(10)辄(zhé):。
(11)意:。
(12)得:。
寓:。
(13)霏:。
开:。
(14)归:。
(15)晦明变化:。
暝:。
(16)芳:。
发:。
(17)秀:。
(18)风霜高洁:。
(19)负者:。
(20)涂:。
(21)伛偻:。
(22)提携:。
(23)临:(24)渔:。
(25)洌:。
(26)山肴野簌:。
(27)蔌:。
(28)杂然:。
(29)前陈:。
陈,。
(3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31)弈:。
(32)觥筹交错:。
觥:。
筹:。
(33)颓然:。
(34)已而:。
(35)阴翳:。
翳:。
(36)鸣声上下:。
乐(3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的实词及“也”“于(乎)”“之”“而”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意境美。
4.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学习作者身处逆境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一)、填空: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表现饮酒旨趣并不在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醉翁亭记》中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山间朝明暮暗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醉翁亭记》中写人归后山林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醉翁亭记》中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醉翁亭记》中描写花草芬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7、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8、文中写四季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太守与宾客出游,表现不事铺张,不讲排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0、太守喝醉后的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与上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和第一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呼应。
12、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3、《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描写琅琊山,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酿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醉翁亭。
(二)、简答题:【文章主题】【段意】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成语】(1)【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2)【峰回路转】: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
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4)【水落石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真相大白。
【问题】1.这篇课文以醉翁亭为描写对象,通篇围绕“醉翁之乐”叙写,请简要概括依次写了醉翁的哪些乐趣?2.欧阳修笔下的琅岈山风光无限美。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展示给你的画面。
12、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三)“而”的用法有:①顺接(表示两个动作的先后)②转折(但是)③并列④递进(而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日出而林霏开溪深而鱼肥水落而石出者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泉香而酒洌云归而岩穴暝【比较阅读】一(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
②掇:拾取,采取。
③上:皇上。
④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比较阅读】二、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壑:(2)意: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9.概括选文画横线部分的内容。
(2分10.下面是欧阳修《泷冈阡表》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8分)修不幸,生1“四岁而孤,太夫人2守节自誓3,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4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5以是为我累6!’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生:出生。
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
④俾(bǐ):使。
⑤毋:勿要;不可. 6累:牵累。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②毋以是为我累!(3)从太夫人的话中,你能看出欧阳修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比较阅读】三、(一)环滁皆山也……庐陵欧阳修也。
(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
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
④志:记述。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名之者谁名: (2)欧阳修谪滁州谪: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2分)19.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4分)在滁州时:在颍州时:[中考新题]2011年福建省厦门市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甲]环滁皆山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