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醉翁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3、初步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2、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学习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难点】1、认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晦明()觥筹()饮少辄醉()琅琊()()林霏()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泉香而酒洌()③负者歌于途()④树林阴翳()3、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晚年又自号为,谥号“文忠”,世称“”。
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__ 、_ 、、。
4、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
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_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与它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_________ 、_____ 、______ 。
④文中“水落而石出者”一句现在已提炼成一个成语:____ 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用来比喻_______ _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 。
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链接材料: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语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大都喜欢游山玩水,借此抒怀言志,许多山水也因文人而闻名。
醉翁亭就是因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
今天,我们就随着欧阳修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的美亭美景美情吧!导入语2: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醉翁亭饮酒抒怀,虽然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但醉翁亭却因为他写的一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这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醉翁亭一探究竟吧!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1、听一听。
朗读课文,要求:在听读的时候把不知道的字注上音。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他们的语音吗?滁壑琅琊潺酿辄霏暝晦伛偻洌肴蔌酣弈觥筹3、读一读。
读准了生字的读音后,我们就可以大声的读课文,让我们自由的放声快速读一遍课文吧!你能站起来为大家大声的读一段课文,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吗?朗读时,注意“也”、“而”的朗读语气。
4、译一译读完课文,我们还要弄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翻译一下课文吧!有什么疑难记下来,咱们一起解决。
①小组自学要求:读懂大意,参考课文下面注释及语境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记录疑难。
②课堂交流,解决自学中的疑难5、想一想醉翁亭在哪呢?谁建的亭子?谁起的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二)品亭1、评一评有人认为,醉翁亭只是因为欧阳修才出名,它本身和周围的景色并不美。
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2、想一想太守欧阳修到醉翁亭游玩,喝醉时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如何理解他的“醉”的?3、议一议到醉翁亭附近游玩的人和鸟,他们的感受可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这个字是。
禽鸟乐、滁人之乐和太守之乐有什么不同?(三)悟1、读一读。
本文题目是《醉翁亭记》,说明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感情?齐读第四段,回答。
2、辩一辩本文既写了“醉”又写了“乐”,醉和乐的关系怎样?3、谈一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请谈一谈。
(字、词、句、文章中心、表达方式、写作特色均可)4、悟一悟欧阳修在遭受贬谪,人生遭到挫折时尚能表现欢乐昂扬的情绪和与民同乐的态度,对我们有何教益?从他身上,你悟到了什么?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也”是文言文常用虚词之一,一般有表判断、表陈述、表感叹三种用法。
选择下列句子的用法。
A表判断B表陈述C表感叹①环滁皆山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③ 然而深秀者()②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③日出而林霏开()④溪深而鱼肥()3.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拓展检测案】一、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①环滁皆山也。
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
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
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句。
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_______和_______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______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_______。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提示可分为二层)6.写出文段中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语已而翳上下谓2.翻译下面语句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点明了全文中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4.本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
先用___ 之乐衬托__ 之乐,再用之乐衬托___ 之乐。
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____ 。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回答后边问题。
欧阳公四岁而①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
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②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③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按顺序指出三个“而”字各作什么连词使用。
四岁而①孤及其稍长而②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③读之2.解释带点的词。
①孤:②以:③及:④长:⑤或:3.翻译加横线的词语。
①教以书字②惟读书是务③下笔已如成人【自主预习案】答案:1、chú,huì,gōng,zhé,láng,yá,fēi;2、①情趣②清③背负东西④遮盖3、《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欧阳文忠公北宋4、①醉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③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桑骂槐别有用心另有企图④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事情终于真相大白真相大白。
5.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②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课内探究案】一、答案:chúhèláng yáchán niàng zhéfēi míng huìyǔlǚlièyáo sùhān yìgōng chóu1、答案:亭本身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亭周围景色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的山间朝暮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山间之四时之景等。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2、答案:颓(tuí)然乎其间喝酒喝醉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陶醉了:陶醉于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陶醉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由“滁人游”和“太守宴”说明滁州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过着和平宁静而富足和谐的生活。
3、答案:乐禽鸟知山林之乐;滁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因滁人感到快乐而快乐,乐民之所乐,即与民同乐。
三·1、答案:全文围绕“乐”字下笔,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感情。
2、答案:“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3、例:作者以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乐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官场失意之后,寄情于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
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
4、答案:人在遭受挫折时,小则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困难,大则要以国家民族为己任,去尽其所能作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答案:1.①B②A③C 2.①D②C ③B ④A 3. B【拓展检测案】答案(一)1.①~④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2.视觉,听觉3.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布置好环境4.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5.①第一层(①~④)亭的环境②第二层(⑤~(11))亭名由来。
6.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答案:(二)1.不久阴暗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是2.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