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育目标--科学取向教学论的视角

智育目标--科学取向教学论的视角

过于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的一面,更适合人文社会科学, 对科学学科适用性较差。
哲学取向教学论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它能对教育实践提供一般的原则性指导; 其中的许多论述反映了教育与教学规律; 能及时反映社会需要。
缺点:
它的许多概念未经严格定义,由这些概念构成的原理含 糊不清;
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地具体指导教学实践; 用它去培训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慢。
二、智力与智力理论
智力的涵义 智力的先天与后天 智力理论
1.智力的涵义
智力是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 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主要指认知能力,亦即习得、重组、创 造知识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智力:先天与后天
智力:先天与后天
两种智力(1971)
流体智力主要包括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以及问题解决。这种智力被认为不受学 习、经验、教育的影响。如解字谜、数 字运算.
行为增强
正强化 (好事物)
负强化 (坏事物)
Burrhus F Skinner (1904-1990)
3. 认知结构学习论
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
发现学习
David Ausubel (1918 - 2008)
有意义接受学习
4.学习的条件与学习分类
《学习的条件》(1962) 《教学设计的原理》(1969) 五类学习结果 不同类型的学习的内外条件不同
一、两种取向的教学论
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pedagogy)
依据哲学和经验总结所提出的教学理论,强调哲学 思辨和经验归纳。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instructional theory)
依据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和实证研究所 提出的,强调科学标准,强调基于证据的决策。
(一)哲学取向的教学论
M. David Merril
Merrill, M. D. (1991). 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y, 45-53.
关于鱼的寓言
外国人眼中的孔子
纯罗马式的建筑 服饰是希腊式的 文字是拉丁文格式的 长着白种人常有的络腮胡
如果在成年早期(18-25岁)才 学习第二语言,母语和二语在 布洛卡区的激活区域的中心点, 相距会达到7.3毫米;
二语学习得越早,其语音习得 机制越像母语(kim, et al, 1997)。
语言学习越早,越能有效掌握语法
语言学习越早,脑就越能有效地掌握这门语言的语法 (Neville & Bruer,2001)。如果在1-3岁的时候把儿童置于外 语环境中,大脑就会用左半球加工语法信息,就像母语者一 样;但如果到4-6岁学习外语,大脑要通过两个半球来加工 语法信息。如果孩子在11、12岁以后才第一次接触外语,脑 成像的研究结果会显示,大脑的激活模式已发生异常。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 “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
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 生。” “课程改革实在太好了,我们真正解放了。”
问题的本质
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协调 教育的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协调 我们偏向了前一方面
提要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 智力与现代智力理论 智育的目标
Robert Gagne(1916-2002)
5.认知加工模型
Atkinson, R.C. & Shiffrin, R.M. (1968). Human memory: a proposed system and its control processes. In K.W. Spence (ed.),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 2 (pp. 89–19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从描述性理论转向处方性理论
1. 教育科学运动
教育心理学之父 领导教育科学运动 三个学习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桑代克算术、教育测量、基于使 用频数的词典
(Edwar论
施加 剥夺
行为减少
惩罚 (坏事物) 反应代价 (好事物)
学习方式到底怎么变革?
××专家: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学习方式转变
首先应该注意切实增强学生接受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变机械型接受学习为有意义型接受学习,然后再进 一步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 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最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科 知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
晶体智力主要包括从学习和过去的经验 中获得的知识。阅读理解、词汇测验主 要依赖晶体智力。
Raymond B. Cattell (1905 – 1998)
两种智力的发展
3.传统智力理论
智力测量的需要
因素分析的发明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
达尔文
高尔顿
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
智育目标:科学取向教学论的视角
庞维国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到底是“几基”?
××领导:仅仅坚持“双基”的教学是不够的, 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以适应 经济和社会发展 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此外,飞 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还要求学校养成未来公民 基本的观念和态度。所以,学校课 程的基础实 际上已经由“双基”发展为“三基”和“四基”。
突触以两种基本方式生成 第一,突触先超量生成,然后选择性的消失
经验期待的突触(Experience-expectant synapse) 由基因决定; 得到环境刺激,就稳定下来;得不到环境刺激,就会
消失; 学习的关键期,如语言。
2021/1/11
突触生长
突触修剪
常用的突触得到加强,不用的突触被剪除
作为学习者的个人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并建 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的建构活动,意义是 以经验为基础发展的,知识是从经验中建构出 来的;
认知增长源于意义的协商、不同观点的共享, 以及通过合作学习而发生的内在表征的变化;
学习应该置于现实的情境中,测验应该与任务 整合在一起,而不能作为一项孤立的活动 (Merrill, 1991).
小结:两种取向的教学论
我们需要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同样需要科学取向的教 学论;
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哲学取向的教学论,我们需要掌 握很多的科学取向的教学论。
An instructional theory is "a theory that offers explicit guidance on how to better help people learn and develop."
瓦尔特·迪克在《教学设计者眼中的建构主义》一文中指出, 建构主义观点有以下主要缺陷:
(1)没有说清楚其理论适用的范围,其理论似乎适用于一切学 习领域;
(2)未关心导致学生学习成败的起点技能; (3)对效率显得漠不关心; (4)关于学生的控制问题,建构主义者提供了几乎无限的选择
权利。
对建构主义的批评(2)
实用主义
约翰·杜威(John Dewey)
建构主义
个人建构主义: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社会建构主义: 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情境主义: 众多当代学者
经验主义:洛克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反对天赋观念论,主张“白板说”
人之初生,心灵犹如“一张白纸, 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 念”;
学习与突触生成
第二方式:新突触增生
经验依赖的突触(Experiencedependent synapse)
由经验决定; 学习促进新突触的增生,使大脑
中的神经元不断建立联结。
2021/1/11
关于言语学习的原理
外语学习存在关键期: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如果从婴儿期(0-2岁) 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母语和二 语在布洛卡区(与语音学习关 系密切的脑区)的激活中心几 乎是一致的;
建构主义教学观
提供多种关于现实的表征; 表征真实世界的原本的复杂性; 关注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再现; 提供真实性的任务(情境化的而不是
抽象的); 提供真实世界的、以案例为基础的学
习环境,而不是预设的教学序列; 促进反思性的实践; 使情境和内容服务于知识的建构; 通过社会协商促进知识的协作建构
(Jonassen,1994)。
David Jonassen
Jonassen D. (1994), Thinking Technology, Toward a Constructivistic Design Mode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p.34-37.
对建构主义的批评(1)
科学取向教学论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它的概念一般经过严格定义,由这些概念构成的原理 含义清晰;
学习论是描述式的,而教学论是处方式的,它明确告 诉教师做什么和如何做,可操作性强;
用这样的理论培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相对较快。
缺点:
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教师掌握较慢; 具体针对性强,普遍适用性差。
斯密斯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
当前人们普遍理解的建构主义,还远远不能为教学设计者提 供可以操作的、充分的、单一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有些教育类学者认为,建构主义对于教学根本没有 意义。
我们同意许多学者的意见,认为它是一种教育哲学,尤其是 一种关于认识论问题的教育哲学。
事实上,建构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很少能够对伴随学习的认 知过程做出解释。
基本观点
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g因素和s因素 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是g因素水平高低
相关主题